具有中国气派的水彩画家

具有中国气派的水彩画家

具有中国气派的水彩画家

时间:2006-02-17 16:40:00 来源:

市场 >具有中国气派的水彩画家

丁寺钟 1963年生,安徽宿州人。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美术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青年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问:您开始水彩画创作,是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以后? 丁寺钟:我1987年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一直画油画,在学生时代参加了第一届安徽省油画展,1985年, 第二届、第三届油画展也都参加了,一直到1990年才改画水彩画。 问:为什么从油画转到水彩画呢? 丁寺钟:油画需要大块时间,要不停地画,水彩呢,它有些即兴的东西,也和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我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并且很想快速的把它表达完,油画就缺少这个, 我觉得像水彩表现可以两天时间有时甚至几个小时,就能表现自己的这种激情。 问:很容易表达出来? 丁寺钟:非常容易表达出来。1990年我做个展的时候,请了两个月创作假,两个月没下楼创作水彩,我第一次个展就是全部以水彩画出现,1990年的个展在安徽画廊做的。 问:那么您驾驭水彩的能力,怎么来呢,两个月集中就能创作出一批水彩作品吗? 丁寺钟:也不全是,我没把它当作水彩来画,原来在学校里画水粉,薄画法,又像水彩又像油画那样一个很薄的画法。拿到水彩纸的时候,感觉到我对水彩本身有一种亲近感, 感觉到笔呀、彩呀在纸上碰撞的时候,它那种交融非常美,符合我的感觉,当时还做过一些实验性的东西,不完全是水彩,包括一些粘贴,树叶粘贴,一些用刀,就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东西, 有了一个全新的样式,离经叛道的那种感觉。和原来的水彩画完全是两码事。 问:您在做一些创新。 丁寺钟:对,包括构图。我喜欢那种很宏大的感觉,我画了四季的印象,就是春夏秋冬那种感觉,画的很空灵,并且有很大的意象在里面,尺幅最大的水彩有1米多,其中有10幅作品1993年在保加利亚参加了一个展览, 保加利亚的鲁塞美术馆收藏了我两幅作品,虽然现在看来很不成熟,但是那种激情、那种感觉、那种样式是有自己面貌的,我现在一直是沿着这个轨迹往前的。 问:一开始您就探索。 丁寺钟:我借鉴了很多东西,绝不单纯是水彩画的干画法、湿画法技巧问题。我不太注重,不管是什么画法,颜色在水彩纸上产生流动,这种流动、碰撞交融,还有我对画面的控制,我觉得我能表达一个内心感受就可以了。 问:您对自己怎么定位? 丁寺钟:虽然我是一个水彩画家,但从来没有完全定位在水彩画家,我就是一个画家,画水彩仅仅是个媒介,是种材质,水彩纸,水彩颜料,你看我的作品,没有太关注于技术或语言上的东西,但真正做起来就全神贯注了,我觉得手、眼、心、脑要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视觉上有冲击力了,我觉得就是好的东西作品。我也画油画,水墨画画得较多。 问:您画画的时候,没有阶段性也没有理论上的支持,就是凭自己的感觉画画吗? 丁寺钟:不刻意追求这一阶段必须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一段时间我大致有一个方向, 我是从写实这个路子走过来的,但我写实也不是那种所谓纯写实,有印象的东西或抽象一点的观念元素在里面,所以我觉得写实的东西和写意的东西和我后来这种抽象半抽象的东西,审美需求还是一致的,追求一种带意境的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东西,我后来不停的到国外去看一些大的博物馆,受西画一点影响,表现形式上一些影响,但最终我还是一个东方人,一个中国人,从小的教育是东方,没有转换掉。又需要借鉴西方的一些表现手法:比如光、色彩。 问:这就是您所吸收的。 丁寺钟:记得2002年我在英国举办了一个展览,英国一个专栏记者采访我做了一个专题,非常好。他的主题是冲破传统,因为我做的是水彩水墨画展,他说我是冲破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咱们的国画是线条的书写性的东西多些,光的感觉,力量的感觉缺少一些,他讲的是冲破中国画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冲破了西方水彩画的传统。里面有书写、写意的东西。 问:谈谈您对技术在创作中的作用。 丁寺钟:绘画除了有思想,还要有技术作为支持,有再好的思想情怀,没有技术表现出来也是枉然。我很少去制作,制作会带来一种限制。我的作品很少有重复的,如果偏制作,就容易刻板,易于流于程式,技巧是需要对画面进行把握的,根据画面来完成,不需要刻意的去构思制作过程。随着我的思想,让画笔在画面上游动,整个大的效果出来以后,再去收拢到自己所表达的感受上面去的。 问:对材料的应用您有限制吗? 丁寺钟:在不破坏本质语言的情况下,什么都可以用,只要能达到自己目的,但必须要控制好,我提倡的是对画面的一种控制,这种控制其实就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思想感受。其实是驾驭自己画面能力的体现。 问:有人说您的作品既恢弘,又有内涵,又抒情。 丁寺钟:这是邵大箴先生给我的鼓励。北京大学的丁宁先生也说既豪放,又婉约。 问:您接触的艺术门类中,对于您的艺术创作和思想影响比较大的是哪些? 丁寺钟:我非常喜欢戏曲,特别是京剧。我17至20岁时,做过一段时间舞台美术,我很热爱这个专业,我原来是从舞台美术这个专业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的。戏剧对我的帮助和影响也非常大,那种程式、服装、化装,都是非常经典,是一种代表性文化样式,给人留有思考空间,非常具有表现力,人类思想感情可以表达的很清楚,大家也能看的懂。人的复杂性、思想活动表现的非常清楚。 问:人民美术出版社给您出的画集,取名《意象之间》,谈谈您艺术思想的意象说,画册的名字是您自己取的吗? 丁寺钟:意象就是一种心向,一种本源的东西,主要是对物质的一种反映,对事物一种审美的反映,也是我的一种审美观。我是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意向的成分大些,感悟的东西多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才会大些。 问: 在您的《徽州系列》里,画了很多取之生活,又提炼出来,用概括的手段表现的东西,能感觉您的表现性非常强。 丁寺钟:我对徽州文化非常有感情。1985年,第一次去就非常震撼,世界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像世外桃源一样,小桥流水,白墙黑瓦,青山绿水之间,很入画,这种感觉一直保持到现在,我是轻易不去画写生的,但每年要到徽州地区去8至10次,特别是秋天在村子里住下来,在夜晚乡村古道里走走,夜晚的徽州特别漂亮。那种美是很含蓄的,非常神秘,隐隐约约的围墙,黑瓦块面很大,气势磅礴。我是用脑子纪录, 想到触动自己的画面,回来画,也是我对徽州文化的理解。 对于《徽州系列》,我是满腔热情的。徽州的文化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的,黑白的,非常沉稳,我喜欢用阔笔去表现,有力度。在表现徽州夜晚的时候,日落或者秋天惨败的东西,正在消失的一种文化。十届美展我有一张画,叫《徽州意向———秋之殇》,就是画的夕阳下的一座老房子,没有太多的结构,在夕阳下面,东倒西歪的,一种快要消亡的感觉,是一种对文化的忧虑、感叹,无可奈何的,这就是我对徽州文化的基本看法。 问:您的《丁村系列》是否可以放在《徽州系列》里面,作为大的系列的一部分呢? 丁寺钟:应该属于一个系列,最早还有一个《老家系列》,是表现我的出生地淮北地区的那些大堤,守堤人、小房子,一条犬,我经常在画我十三、四岁的感受,里面有我对世界的看法,对外物的看法,那个系列表现的一些小景是一种回忆,虽然是写实,已经有抽象的因素在里面了,那是一个阶段,主要是填补我对童年的回忆。 我是从八届美展的《青青坡上草》就开始抽象的处理,过渡到《丁村》,后来开始画徽州了。 问:这个阶段应该是您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 丁寺钟:应该是准备阶段。我也想在绘画形式上进行突破,原先色彩比较丰富,想变的单纯些,开始有了些水墨,我想会更能增加画面的表现力。 问:《丁村》等于是个序曲,给您带来了哪些认可呢? 丁寺钟:完全在形式上和以前脱离开了,不在拘泥细节,完全大开大合,但有些还不够严谨。有几张获得金、银、铜奖,使我解决了很多问题。在画面上我用了很单纯的颜色,主要是黑、蓝,有些是红,色彩单纯后,表现的力度反而更强了,从技法到画面的处理、在材料概念上,都做了些尝试,是我非常重要的阶段。 问:中国当代的水彩画也呈现出表现语言的多元化,借鉴和吸收其他画种的很多,您却更多的在强化水彩本身的魅力,谈谈您的思考? 丁寺钟:水彩有它本身材质的魅力,其他的画种无法比拟,保持它的本质魅力是很重要的,也可以选择表现形式的变化。我很反对把它表现的像国画、油画、版画,这样会消弱它的本性。要善于发挥绘画的本体语言,利用它的优势,不失水彩特性的基础上发展,考虑时代的因素和审美的变化,对一个好的画家评价,应该看他会不会给自己所从事的画种带来了贡献,有没有独特的探索,给画种增加了什么内容,开拓了这种画种的哪些表现力。我是在没有破坏这种特性的情况下,丰富了它的表现体系,我一直是按这种方向去做的。 问:您对自己的作品好坏怎么评价? 丁寺钟:我觉得画的最轻松的画是最好的画,我喜欢水在纸上的那种感觉,会让我很兴奋,非常有感情。水和颜色在水彩画中很难控制,干一点,湿一点,很难控制,要靠大量的实践,水的饱和度,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透明了,水的流动了,本质的材质特点才会表现出来。 问:在表现方法上您是否利用一些手段? 丁寺钟:我很少考虑技法,有时可能会做一些,是一种破坏性的,用刀、用针都可以的,技法只是表现肌理,增加耐看的东西。 问:您是否借鉴了中国水墨的东西,您说过您喜欢中国传统,您喜欢哪些? 丁寺钟:喜欢传统的古文化,天人和一的东西,抒写慢节奏的,很惬意、细腻,又很自我的一种精神,我的画面上所传达的是:我所感悟的一种自由自在的任我行的精神,一种传统的人文,具体的一种写、一根线条,都会传达我的感情。 问:您的水彩画会不会向水墨画靠拢,或者是结合? 丁寺钟:不会,我吸收的只是精神,只是精神靠拢,表现形式永远不会。 问:您有过水墨画的创作吗? 丁寺钟:有的,但还是借鉴了许多水彩的东西,特别是光感、层次,只有光才能塑造形的,会给画面带来一种灵气,很生动的地方,画水墨我用刷子,也用毛笔,块面和线条的结合,很通透,水墨淋漓,很抽象,还能看出物体的形象,提供一些暗示,会有一些不太明确的物像出来。我喜欢反向借鉴,特别好,应该说是科学的,对于我很有用,我觉得近亲繁殖不太好,16届造型大会获奖的那张作品,《月色河塘》就是借鉴了水彩的,只不过材料进行了改变,宣纸、中国墨,反而感觉水墨的东西会更自由。 问:最近在北京大学举办您的作品研讨会,国内很多著名的理论家对您的评价非常高,通过这次活动您是怎么再一次看待您的艺术,有没有新的想法? 丁寺钟:这次活动我给大家看了我近15年的作品,他们能对我的作品认可,我很欣慰,给了我很多鼓励,对于我这些年的奋斗和劳作有了承认,坚定了我下一步的方向,我主要是想让大家看我的探索方向是否认可,这是我所关心的,哪张作品如何, 并不关心,主要是大的方向,永远不会丢失自我,这些年我一直这样做的,我觉得绘画是最个人化,但也不会夜郎自大,我也在吸收。 问:您连续3届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参加全国美展。对于您以后的艺术道路有什么打算吗? 丁寺钟:我不太给自己做具体的规划,画画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肯定会一直画下去的。在方向上我也在考虑,改变是自然而然的,到了一定阶段不变也要变,《丁村系列》、《徽州系列》,每个阶段都是自然而然的,自然会生发出新的东西,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不过高的要求一些东西,也不过高的给自己定下什么,就是把画画的再好一点,多看点书,多吸收些东西。这就是最基本的想法。 问:国内真正坚持把水彩作为自己毕生的艺术追求的画家很少,这个您怎么看? 丁寺钟:我觉得少不奇怪,少有少的好处。老一代画的非常好,现在比较活跃的黄铁山、王维新、柳新生,都是把水彩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艺术在做,非常好。我特别喜欢王维新,他把中国画的线、块面、激情,又把很理性的东西全部融在一个画面,就说他画面里表达的信息非常多, 还完全是东方人的作品。 现在水彩画队伍也很大,有个例子:十六届全国版画展,全国只送了九百件作品,但入选了五百件作品,而我们水彩送件第六届、第七届都是这样,是三千多件,这还经过各地美协筛选过往上送的呢。我们的队伍还是比较庞大的,但是不能跟国画,油画相比,有一批画国画的和版画的也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了,加入后有些好处,它丰富了水彩画的创作样式,带来了新鲜的东西。 问:您除了艺术创作,还担任安徽省青年美协的领导工作,您还是安徽省青年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丁寺钟:我是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我们连续举办了四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 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作为一名画家,会耽误很多时间的。 丁寺钟:主要是推出安徽省的中、青年画家,以青年为主,多给他们一些机会。那些大专院校刚毕业的青年,有的在基层,他们没有地方去展览 。好多院校毕业的学生,到下面就荒废了,缺少创作的动力,没有地方展示。我们在1997年做的第一届,是安徽省历史上第一次有印刷品的展览,第一次在全国媒体上发表最多的展览,《艺术界》、《美术界》、《美术报》、《艺术报》、《江苏画刊》都是大篇幅的图文并貌的介绍,这些都是我们开创的并且坚持下来了。国内好多双年展有了开始不见结尾,我们坚持了8年,已经是第四届了,第五届还在准备。每年推出很多人,水彩、版画、油画、国画各个领域的。 问:您下个系列是什么,有计划吗? 丁寺钟:还没有形成具体的东西,《徽州系列》还要继续深入下去,可挖掘的东西越来越多,内涵越来越丰富,表现的东西越来宽阔,再下一些功夫,王维新先生、黄铁山先生每次写文章都提到我的《徽州系列》,认为是有中国气派的水彩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