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木板标语

红军木板标语

红军木板标语

时间:2006-07-13 14:36:00 来源:

收藏 >红军木板标语

  1935年3月,红一方面军4次渡过赤水,抵达金沙江后,继续向北进发,到达了会理县城(四川彝族自治州南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的残酷压榨,致使会理广大群众“流离失所,啼饥号寒,风餐露宿,目击心伤。” 红一方面军进入会理后,一面休整,一面组织群众,帮助成立贫农团,建立革命政权。他们开展“打富济贫”斗争,将没收地主豪绅的财物分配给贫苦群众,并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迅速取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经过红军广泛的宣传和发动,会理的贫农团、赤卫队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处处呈现“地主背时倒灶”、“农民欢天喜地”的大好局面。至今在会理县城的墙上、住房和板壁等地方,还能完整、清晰地看到当年红军张贴的宣传单、标语口号等。 这幅木板标语,长78.1厘米、宽45厘米,用毛笔写成。标语内容为:“红军到,乾人笑,绅粮叫;白军到,乾人叫,绅粮笑。要使乾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 “乾人”为四川话,即穷人,“绅粮”即富人。这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团政治部(代号“坚”)在贵州仁怀县(今茅台县)长岗山乡大园子村一家木板壁上写的标语。它以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歌谣形式,阐明了红军和白军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部队,代表着两种对立的阶级利益。标语中,一个“笑”字和一个“叫”字表达出劳苦群众和地主豪绅对待两种军队截然相反的态度。此件文物于1959年4月遵义会议纪念馆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李翠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