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何以流散欧洲

中国文物何以流散欧洲

中国文物何以流散欧洲

时间:2006-07-14 16:43:00 来源:

收藏 >中国文物何以流散欧洲

文物鉴定书
 时值6月,以繁荣的文物市场闻名于世的布鲁塞尔萨布隆广场迎来了每年一度的文物展,大小商家纷纷拿出镇店的珍品,以待有缘人慧眼识珠。在广场周围众多的店面中,几家专营中国古董的商铺尤为引人注目。在与店主的攀谈中,得知他们店内出售的十余件汉代陶俑均被欧洲的文物专家鉴定为真品,而一件中国汉代陶俑的实价在1000至1500欧元之间(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仅是10年前价格的十分之一。   带着诸多疑问和好奇,记者敲开了比利时东方文物鉴赏家巴特利克·莱科克先生办公室的大门。作为布鲁塞尔唯一经国家艺术专家办公室认可的东方文物鉴定师,巴特利克使用放射性碳和热致发光原理,借助电子显微镜检查、X光照相、辐射照相术、光谱测定等手段进行文物鉴定。此方法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29年的从业经验,不仅让巴特利克练就了一双鉴赏文物的慧眼,也使他对国际文物市场,特别是海外的中国文物市场了如指掌。在与巴特利克先生的交谈中,流散在欧洲民间的中国文物成了谈话的主题。   布鲁塞尔正在成为全球文物集散中心   初到布鲁塞尔的人,常会为这里繁荣的文物市场而惊讶。据巴特利克介绍,这个欧洲小国首都成为全球文物集散地的原因很多。首先,布鲁塞尔地处欧洲中心,安特卫普港口和四通八达的航运、铁路和高速公路使它与世界各地紧密连接。其次,历史上比利时曾先后被荷兰、法国和德国统治,是名副其实的欧洲文明的交汇地,为了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比利时人一向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收藏也在民间蔚然成风。同时,作为欧盟和北约等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较高的居民工资水平和完善的服务业管理,也为布鲁塞尔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文化消费重镇奠定了市场基础。   此外,还有一个让布鲁塞尔逐渐取代伦敦、巴黎甚至纽约成为全球文物集散中心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比利时尚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制定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缔约国的文化财产免受偷盗、秘密发掘和非法出口的危险,要求缔约国防止重要文化财产的非法进出口和非法转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全球已经批准和签署该公约的110个国家中,比利时不在其列。这便在客观上为大量“灰色”文物打开了方便之门,使这股“暗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布鲁塞尔,再通过各类文物中介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 珍贵文物在欧洲民间流散   既然布鲁塞尔在国际文物市场上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为何在该地区80余家博物馆内却罕见东方文物珍品,与美国的博物馆相形见绌?巴特利克先生的回答十分简单,比利时的博物馆缺少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无力从民间购回珍贵文物。   与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不同,美国的博物馆从国家税收政策中获益不小。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税收债务原则上以金钱给付为原则,但有时因实物兑现困难,也允许以实物代缴,即所谓的“代物清偿”。巴特利克算了一笔账,在以艺术品抵缴遗产税或赠与税时,债方往往通过私营文物店购进稀世珍品文物,然后送交国家认定的文物专家进行鉴定,由于给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定价非常困难,因此越是珍贵的文物在“代物清偿”中的价格便越容易被高估。此类抵缴税款的文物成为美国国立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来源,而“代物清偿”也给美国的私营文物店带来了繁荣,因为他们会对文物的成交价格保密。   目前,法国卢浮宫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均接受“代物清偿”的文物和艺术品,比利时业内人士也在呼吁政府制定法规,给予本国博物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欧洲收藏家对中国文物的兴趣日益浓厚   欧洲人对中国文物艺术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中国“外销”瓷器在欧洲存世数量丰富、价格适中、装饰性强,而且不需要很高的鉴赏能力,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便成了欧洲人有规模地收藏中国文物的开端。本报2006年4月14日刊载的《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走进比利时皇家博物馆之“中国亭”》一文介绍的正是这一类藏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逐渐克服了对古墓出土文物的心理障碍,中国汉、唐陶器风靡一时,古陶器的价格也在七十年代达到顶峰。20年前,巴特利克先生曾以12500欧元的价格购得了一件高约一尺左右的唐三彩马,如今这样一件唐三彩马的市场价已跌到1500欧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欧文化和人员交流增多,欧洲人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哲学产生兴趣,对中国文物收藏的兴趣趋于多元,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例如,目前欧洲市场最为抢手的中国文物是有“东方维纳斯”美称的北齐(公元550年至577年)石雕菩萨。当然,在海外中国文物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也难免有鱼目混珠的现象,他不无遗憾地说,20年前找他进行文物鉴定的业外顾客多是咨询祖传中国文物的年代和含义等,现在则更多的是从中国归来的旅游者希望了解购买物品的真伪和市场价格了。   中国文物仍在外流?   参观了巴特利克先生的私人收藏并走访了布鲁塞尔几家专营中国文物的商店后,我一方面为欧洲收藏家中国藏品的精美以及海外中国文物市场的繁荣感到赞叹,另一方面也为这些文物何以流散海外感到困惑。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文物出口政策,但在几家中国文物店内仍见到了为数不少的汉唐陶器,而北齐石雕菩萨在海外文物市场的热卖,也印证了记者的某种担心。据布鲁塞尔万德维尔艺术行的盖德女士介绍,她经销的汉唐陶器都是从香港购买的,且均已被欧洲专家鉴定为真品,至于这些文物出土后是如何经由大陆进入香港的,人们不得而知。   事后,我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近年来不少非法出土文物从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和甘肃等几个内陆文物集散地通过铁路输往广州、深圳、福建等地,最后经过海路和空运走私到香港和台湾。近十多年来,仅深圳海关在对5%的出境货物抽查中发现和查扣的走私文物就有近三万起,仅2001年中国海关便查处了240起文物走私案件,收缴国家限制出口文物8780件。文物走私对海外的中国文物市场已经构成了冲击,巴特利克先生坦言,汉唐陶器价格的直线下跌与大批量走私文物败坏市场有直接的关系。   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和传播者,在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当我们试图从海外市场购回我们民族记忆的同时,是否更应堵住文物外流的渠道呢?(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李力)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