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太行-刘建民

感悟太行-刘建民

感悟太行-刘建民

时间:2006-09-08 09:40:00 来源:刘建民

名家 >感悟太行-刘建民

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不仅是画家娴熟技巧的渲泻,而且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真切的理解与感悟。艺术源于生活早已被艺术实践所证实。而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更成为中国画艺术不可动摇的法则。所谓理解与感悟生活,一是指画家对山川物象的结构、形貌特征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理解与感悟山川物象的神韵,追求所谓“物在灵府而非物在耳目。”太行山是我喜爱且乐于表现的题材,为表现与歌颂太行,我一次次深入其中而抚摩她生命的脉搏。   记得九六年十一月到太行山冀中一带写生,十多天的奔波,那触动心灵的感受刻骨铭心。置身于大山之中,人类是那样的渺小,寂寞与危险时刻相随,一会儿爬山,一会儿画画,湿透的衣服又被冷风吹干。为得到独特的构图甘愿去踩那从没人走过的路。为选取理想的角度,有时在悬崖边抱着树干画一张速写。面对太行山雄伟磅礴的峰峦和茂密多变的植被,首先是做细致的观察,而如何表现其结构特征则需面壁青山精心揣摩;画面形式感的关键是虚实、疏密、呼应,虚实是直观的易于辨认,而疏密与呼应是自然山川不曾有的。要使画面具有音乐之节奏感,并表现出山势间的相互关照与联系,以美的形式画出太行山的性格特征,更需面对山川而百般推敲。   深入生活,化主体于自然中,以形写神,更是理解与感悟自然的难点所在。太行山壮美而朴实无华,她养育了太行山人民并赋予其坚实、勤劳、憨厚的美德。不深入其坚实难以体会到的。九六年八月,这里经受特大山洪袭击,无数座坚实的房层被毁。宽大的是铺路冲成了深沟,街上到处是滚落下山的石头。看到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然而,眼前又出现另一幅场景,蒙蒙细雨中,村民们在肩扛手抬铺路架桥,汗水与水混在一起,那粗壮的手任意摆弄着每一块石头。由于资金问题,重修的路仍说不上坚固,问他们若再有洪水咋办,他们说:“没办法,冲毁了再修。”一个个坚强的汉子,一幅幅坚毅的面孔,犹如一座座山矗立在我的面前。   山沟深处的那个小村有十来户人家,村头杜大娘家那清代建造的门楼吸引我们拿起了画笔, 74 岁的杜大娘看到我们仿佛见到了亲人。老人家和老伴共同耕种着一小块梯田,除了政府救济外,每年靠几棵苹果树卖个零花钱。因洪水毁路,苹果眼看烂在家里。闲谈中,她试着问我们是否需要苹果,那幅慈善的面孔和期待的目光证明,她无意赚你多少钱,只是急于换个零花而已。她还谈到,城里人救灾捐的东西下来后,有些当官的带妻儿老小挑个够用车拉走,轮到老百姓却要你拿钱去买,。她平静地谈着,看不出激奋和抱怨,似乎认定命该如此。那宽阔、博大的心胸像大山一样能容下世间善恶美丑。我顺手掏出山上仅有的零钱塞到老人手里,说要买几个苹果,老人却一幅为难的样子,不停地抖动着双手,嘴里重复着:“吃几个苹果还给钱!”   当你辨不清路时,随便哪位老乡都会耐心给你讲得一清二楚甚至甘愿带你走一段。你想找水喝,随便哪家推门便进。一天,我们走在山坡的小路上,一位老乡在沟里挖土,汗水湿透了衣服,打过招呼后方知他是哑巴。我们走过去他仍在身后指划着,原来前面是岔道,一直等我们选对了路他才继续干活。   朴实无华的太行山是我乐于表现的题材,而勤劳、勇敢、憨厚的山里人更值得赞颂。这不就是太行山的神灵,是大山那生生不息而时代跳动的脉搏吗?画家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韵。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静观玄览,感悟其生命真谛,才能韵致丰采,自然生动。大自然的生机,山川物象的神韵,非浮躁之心所能捕捉到的。太行山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每次深入其间,这种理解与感悟不断得以提高升华。而如何借此讴歌生活,表现美好的时代,则更是山水画创作千古不变的话题。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