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山水 禅意境——画家黄秉华先生的山水情结

禅心山水 禅意境——画家黄秉华先生的山水情结

禅心山水 禅意境——画家黄秉华先生的山水情结

时间:2006-10-20 15:35:00 来源:

名家 >禅心山水 禅意境——画家黄秉华先生的山水情结

 初识“海上”山水画家黄秉华先生,是在“海上”另一位花鸟画家引见才相识的,而且就在黄先生的一处新居里。在他新居的画室里,权作一次所谓“文人墨客”式的,无主题性闲聊。我们品茶、评画、说禅,谈笑风生。在说到当下书画艺术市场如此热闹的时候,秉华先生用非常平和、冷静的口气说:“这是好事,但是作为画家一定拿出高层次、高质量的作品,以作品行天下,只有这样,无论将来的市场是什么样子,只要作品好,它将来的生存率也一定会很高。”秉华先生的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作为一名画家,能觉察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眼下由于艺术市场的大繁荣,一些画家就坐不住了;为迎合市场,他们不是在自己的作品上下功夫、创新,而是在不停的重复自己,结果他们的作品,成了画匠们的行画,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秉华先生这样一说,我尽然感动起来了。 黄秉华,1955年生于上海,先师承海上名家唐秉耕学山水,后拜海上名家张桂铭、毛国伦门下。从此得到了比较好的修炼,他无论画什么,都十分的投入,一发不可收,越画越有味,越有感觉。他的山水画,以细腻的笔墨来描绘万重山的高大和壮观,点面结合,线条饱满、流畅,墨色并用,时隐时现,虚实兼顾,皴擦有法,画境幽静致远,取舍有度,似是而非。流水有心,禅意不远,慧心左右,超然一味。阅之,使人顿感有种如入其境的况味。   如是,秉华先生在圈子里还是个有名的“老法师”,他搜尽奇峰,广交高僧、尘外之人。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他这些举动,我曾相问过,他说:“一个人在都市里呆久了,不是好事;尤其是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不去写生,不去广交朋友,不去有意的‘放逐’、‘放纵’自己的思想、心境,而是躲在家里,对着风景照片来画画,能画出生动、传神的东西吗?中国的艺术,尤其是水墨领域,受佛、道影响很深,可以这样说,几乎每幅中国画都有禅、道的哲学思想,山水画是这种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所谓唐诗三百首,篇篇为情愁。   如此说来,秉华先生为了使自己能静下心来,好好的画几张像样的东西来才使然的。就在我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他刚刚从普陀山回沪。此行是陪中国的山水画家周韶华老,由此也可看出,他还是全国不少知名艺术家的知心朋友。说秉华先生的画,就不能回避他的禅宗意趣,否则那就不是黄秉华了,“禅意山水,禅意境”,是我给划秉华先生的一个符号。后来,熟知他的人都说非常贴切,连周韶华老都点头了。对于艺术成就,也就是“画意画理”这方面来说,他的“画”意,明显是受到禅宗意识的影响的。所以他的山水画,几乎是每一笔都那么的精炼,那么的高远、宁静和博大,令人深思和向往,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003年秋在普陀山,成功的举办了黄秉华山水画、慈善画展。普陀山的方丈、戒忍大和尚主持了开幕式,并致辞对黄秉华先生的人品和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以“妙笔生‘华’”的题词,来回敬秉华先生艺德之高尚。   “禅意山水,禅意境”。其实这也是只可会意,一说就俗的东西,但不说更难。在秉华先生在画集里,有一幅《高士观瀑图》。此幅是四尺整宣,在这八平方尺的范围内,画家的思想又一次得到了“放逐”。画面的构图是远山近水,两位高士在听着远方传来的瀑布声,表情自然,神态自若。在图中,所谓远方的高山上,古寺若隐若现在云海中,忽而有“人字雁阵”在视线中一任飞来。此时此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想必这就是禅意带来的清远吧。好一幅禅意山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