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不在意观众把展会当游乐场

上海双年展:不在意观众把展会当游乐场

上海双年展:不在意观众把展会当游乐场

时间:2006-10-21 16:4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 >上海双年展:不在意观众把展会当游乐场

 一幅高5米宽10米的巨大霓虹灯装置矗立着,每根霓虹灯管的长度象征着中国笔墨提按的速度,古琴伴奏幽幽响起,每个音符的音长和每根霓虹灯管的长度相应。像创作一幅山水画一样,古琴音韵一点点响起,霓虹灯一点点亮出,像艺术家绘画时一笔一笔添加的笔触。   这恐怕是第六届上海双年展最早名声远播的一幅作品了,它名为《山水——纪念黄宾虹》,是一件巨幅霓虹灯装置作品。媒体争相刊登了它的照片,于是无数观众拿着报纸按图索骥,前来观展。   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双年展”、“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双年展之一”,以“超设计”为主题的本届双年展9月5日至11月5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96组艺术家的118件(组)作品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和观众见面。据媒体报道,每天的观展人数都在万人以上。   对此,双年展策展人、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表示,“与以往双年展只在艺术领域做宣传不同,此次吸引了全社会更多的注意。”他进而表示,并不在意观众把这里当作游乐场,艺术不应该是孤芳自赏,而属于整个城市。当代艺术扎根于当代,本来就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应通过普及让观众看懂。   而在看过双年展现场之后,记者发现,虽然当代艺术所惯有的“尖锐”、“严肃”和“庄重”依然还在,但同时更多的“热闹”和“好玩”也不断穿插其间。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更是强力推荐:“绝对是一场好看的双年展”。   在展览现场,荷兰马聂科斯·尼杰斯的互动装置作品“跑步机”由一个类似跑步机的装置和一个8×4米的大银幕组成。站在“跑步机”上起跑、加速,观众的眼前就会出现由电影和3D组成播映的深夜街景。银幕上的图像是移动的,观众的奔跑速度和方向将决定银幕上的情节与图景。作品是隐喻急速运转得令人疯狂的现代生活,其形式更像是一段实景游戏。在展品现场,人们耐心地排队等待“飞奔”。作者甚至还准备了一些垫子,以应付观众奔跑过快而摔倒。   而在中国艺术家丁乙的“时空邮局”前面总是围着不少好奇的观众,因为在这个特殊的邮局里,他们可以向未来寄发信件、表达心声,也可以作为“未来人”检索、查阅别人寄发的信件。观众在“心灵卡片”上记录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人所要倾诉的心灵感言和寄语,然后将卡片投递到这个邮局装置中。   工作人员每天会将邮筒的卡片取出,并将有代表性的部分贴在墙上。艺术家丁乙认为:“这个作品启发了观众的想像,让大家游走于虚拟和现实之间。”据他介绍,每天都有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留言,有一个男孩在卡片上诉说了对过世爷爷的哀思,言辞颇为感人。甚至还有一位“红楼迷”在寄给曹雪芹的卡片上写道:“真想看你写的《红楼梦》的后40回,如果有可能请E-mail一份《石头记》原稿。”   更为有趣的是,在参观艺术品的同时,观众无意间也会变为“创作者”。巴基斯坦艺术家欧斯曼·汉的参展作品《静物光流》,用特制的投影设备,为玻璃瓶、饼干盒之类普通日常物件,打上两条流光溢彩的光带,仿佛时光之河。而观众则可以把手放在桌面,体验创造或者搅乱光河的过程,颇耐人寻味。   双年展中各国艺术家的作品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有的极具创造力,有的充满幽默感,每幅作品都传递了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看法和观念,而观众则在其间轻松观赏,并时不时发出对艺术创新与追求的共鸣。   参加开幕式的一位大学教师在欣赏作品后,认为这届双年展的作品从创意上、技术上、制作上更富现代艺术的趣味性,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是唤起日常生活逐渐麻木的感官和心灵的一次游赏”。   一对来自浦东的中年夫妇对绘画装置《蜕》很感兴趣,里面的形象虚无缥缈。其心声可能代表了大多数普通观众,他们很坦率地说,这里许多东西看不懂,作品说明也过于简单,“这两天就属双年展最热闹了,我们也来赶赶潮流”。   记者在现场看到,年轻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也有一家老小全部出动的,他们亲身感受体验型的作品,也在喜爱的作品前留影纪念,把相约去看双年展当作了一次时尚的聚会活动。在大众眼里这也许就是一场艺术嘉年华,至少是一次新奇而又轻松的视觉体验。   的确,在艺术作品背后是有着历史、人文和社会背景与思考的支撑,虽然学术性的双年展主题阐释起来玄奥无比,但是至少观众们可以欣赏和揣测其外延,并从中得到乐趣。但是如果强迫观众去穿透其五彩缤纷的面目,殚精竭虑思考艺术家有关“城市”、“生活”的思考,还有所谓“反讽”、“警示”的内涵,那么艺术双年展不仅不亲民不可爱,反而是冷漠且沉重的。   当代艺术放低了姿态,但并不意味着它丧失了艺术表达。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曾向媒体表示,经过这些年的艺术普及和双年展的多次举办,上海市民已经对现代艺术不太陌生了。即使“看不大懂”,却乐意参与和了解。而现代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也和上海的城市精神不谋而合。   在本届双年展中,当代艺术和普通观众的那种距离正在缩小。大部分观众虽然没有任何艺术学识背景,却在“超设计”作品旁流连忘返。这也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强调作品互动的原因:消解距离,让观众亲身体验艺术的奇思妙想,即便结果像有些评论认为的那样,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双年展只是给予他们一只漂亮的礼盒,打开之后就将它束之高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