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之维的诗性诠释

意象之维的诗性诠释

意象之维的诗性诠释

时间:2006-12-26 16:45:00 来源:

名家 >意象之维的诗性诠释

――丁寺钟的艺术世界 李健锋/文
  在风格主义成为流行时尚和以各色五花八门试验取胜的当今画坛,丁寺钟是坚持学术规范和艺术操守的优秀水彩画家。2006年1月8日,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博雅会议中心举行的《意象之间•丁寺钟水彩画作品集》首发式暨艺术研讨会上,众多知名的学者、评论家、画家对丁寺钟在水彩画艺术上的创新与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方面,丁寺钟的作品保存了最纯正的水彩画特性。从早期以具象写实的路子走上画坛,到逐渐吸纳抽象因素,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转而更注重写感觉、写印象、写记忆、写情绪,走向意象的创造,丁寺钟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彩画的写意抒情的效能。他把握水彩画材质的特性,强调色与水的渗透、分离产生出的肌理感、轻快感和流畅感韵,形成了如诗一样梦幻般的艺术语言,在优雅、透明的画作中诠释着自己的情趣与境界。另一方面,丁寺钟又是一个有真理想和真自信,勇于大胆探索的艺术家。八五思潮以后十数年间,他不为种种嘈杂喧嚣的社会震荡干扰,一方面把艺术之根深深扎入民族文化的沃土,另一方面则坚持探索西方的现代绘画,有意识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特长,突破传统的藩篱。和许多优秀的水彩画家一样,丁寺钟的作品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技巧,从中汲取灵感,他特别对于中国水墨情有独钟,专注于水的特点、色的表达、墨的韵味,在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游走。由此,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但是对于一个现代艺术家而言,视觉艺术的意义难道如许多评论家所认同的那样,仅仅是既定专业技法的传承或突破,是美术界的同位撞击、自我分析和内部循环吗?当然不是。作为一个优秀的造型艺术家,丁寺钟以为他的工作目标,是通过触摸社会生活跃迁中所面临的新情境,探索人们生存的价值资源,开拓出新的生命感知方式,从而确立艺术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中国美学的“意象之维”,以“观物取象”为方法,以“立象尽意”为诉求,通过“物象”、“兴象”、“形象”及“意境”等审美意象的建构及其主要特征的阐释,确立中国艺术独特的感知方式,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现代艺术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丁寺钟正是通过对“意象”这一中国美学中心范畴的接引和诗性诠释展开自己的创作历程的。   有天地自然之象。丁寺钟艺术世界的“意象之维”,首先表现为对天地自然之象的崇高体验和着力追寻。“独照之象,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神思》)。在《丁村系列》的“日落”、“冬天”中,在《徽州系列》的的“斜阳”、“月过西厢”和“蓝雾”中,人们似乎感受到了天地氤氲化生万物的宏大气魄,感受到了画家的“运斤”、“独照”,初窥宇宙奥秘之后的惊诧、欢喜和赞叹。人生天地之间,头顶青天,足踏大地,耕耘劳作,立功、立言、立德,都是上承着天,下禀着地, 仰观日月星辰,俯察山川大地,不禁升起敬意,而天地则作为本源性的存在,保持着它们的神圣性、神秘性。水彩是小画种,但是丁寺钟的水彩画作品却很恢弘,恢弘里面有抒情,抒情里面有恢弘。这种恢弘,最主要的不是来源于对国、油、版等其他画种的借鉴,而是来源于画家深刻体验天地自然之象后所形成的这种审美意识的宏大。   有人心营构之象。丁寺钟艺术世界 “意象之维”的另一重要表现,是他以意构形、以意生色、以意造境,有了丰富的表现格局。画家机智地把握主体与自然客体、与创造对象、与受众的某些辩证关系,非常注重从生活中提炼意象,去升华意象,不仅将之勃勃生机扎根于坚实的自然,而且将精神的要素贯注于丰富的形式语言。在他的《徽州系列》“西递月”和“三月风”中,人们看到艺术家把自然景观从其表面零乱不相关的存在中释放出来,表现天地内含阴阳交错的饱和张力,而这张力是通过水与色、黑与白的铺陈组合与布局的开合起伏而获得的。在“秋之殇”和“杏花村”中,画家在对万物所以自由兴发肯定之后,凝注于物性本源的涌现中的节律,通过从混沌中跃出的迹线和纹理,表现对象的审美关系和旨趣。丁寺钟的艺术世界常常在各种结构因素、视觉空间和物质肌理之间调理画面的整体气韵,锻造作品自我生长的内在灵魂。   意象之维贯通丁寺钟的艺术世界,带来的是塑造开阔空间与恢弘气势的必要张力。这种张力的获得,得益于丁寺钟开阔的文化视野。十几年来他几乎走边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观察和体味各种不同文化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品位。但是,他的艺术创作张力,更得益于他对本土资源的汲引。水彩画很“洋”,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丁寺钟是生长于江淮大地的“本土”画家。他尤其痴迷于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且直接从徽州地理的天人合一,徽州建筑的黑墙白瓦,徽州木雕的块面线体中汲取营养。他的艺术风格也直接表现出徽派文化的美学风格,比如在梦境、幻想和意念中对细节特征的追求,在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动感和韵律对神秘幽微气息的感悟,对多重复杂关系的爱好,对历史层累和文化积淀秩序的细心体味。对此,著名旅美画家简繁先生曾经有过亲切的体会:   “我和丁绍光第一次看到丁寺钟以黑色为主的水彩画《丁村系列》时,都不禁为之一怔。那天我和丁寺钟去屯溪郊外观看花山迷窟,那是一群不知什么年代什么人为着什么用途在山体深处开掘的巨太石窟。我们遍历了每一个洞窟中的每一个空间,不时面对一立石柱、一面绝壁、一道横梁或一蓬天顶,发怀古的幽思。山体的坚硬是可想的。人要用斧锤将其凿开,雕造成大小有致布局严谨的系列洞窟,所须付出的力量和智慧也是可想的。石窟里,处处可见斧劈锤夯的人工作为和浑然天成的自然肌理,但置身其间,我们却被其宏大的整体气势震撼得无言以对。岁月如梭,逝者已矣。我们在先祖大手笔的恢弘构架中所能感受到的,仅是超越时空的大我力量和亘古永在的人类故事。离开时,我在石窟口返身回望。眼前洞窟连着洞窟,绝壁挨着绝壁,横梁道道,石柱根根,方正而不失圆浑,博大而内涵精微,由近而远,由实而虚,一直伸展向幽深的无限。我突然心有所悟,对丁寺钟说,这就是你的《丁村系列》。”(《认识丁寺钟》)   丁寺钟的艺术世界充满了魅力,这种魅力是艺术的,也是精神的;丁寺钟的艺术世界充满了诗意,这诗意是现代的,更是东方的。他的作品恢弘、阔大,肃穆、优美,哀婉、悲凉,如梦似幻。“以有限之象,蕴不尽之意”,这也是中国美学“意象之维”的一个重要法则。在经历了古典风格和现代意识的双重洗礼之后,丁寺钟的艺术道路一定会跃迁到一个更单纯、更生动的美好境界。 2006年11月2日于三好堂 作 者:李健锋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人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徽学会理事 通讯地址:合肥市黄山路460号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人文教研室 邮 编:230037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