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伤痕累累的幼狮

中国艺术市场—伤痕累累的幼狮

中国艺术市场—伤痕累累的幼狮

时间:2007-02-03 00:00:00 来源:

资讯 >中国艺术市场—伤痕累累的幼狮

伤之一“恶语暗箭”   入秋以来,自纽约至北京而香港,寒风一路刮来,中国艺术市场正在以其羸弱之躯顽强地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而最凛冽的寒风当属“流言”!本来市场高高低低的变化都是正常现象,没有永恒的胜利,也没有永恒的失败。然而总有一些好事之徒唯恐天下不乱,恶意中伤造谣,一时间流言蜚语不绝于耳,给国内原本就不十分稳固的收藏阶层雪上加霜。刚刚苦口婆心引导了一小部分收藏爱好者将闲散资金投入艺术,刚刚买了一件作品就遭到如此多的非议。一会儿说买贵了;一会儿说是炒作;一会儿说是托儿;一会儿又说人家头脑发热!听听啊,同胞们,能不让人心寒吗?!艺术市场在中国还属于初级市场,大家在共同成长学习,没有什么人可以称所谓权威。没有!当务之急不该去喋喋不休地争吵什么值不值、精不精、流不流等无聊的话题,而应尽己所能、引导有识之士加入到艺术品收藏的行列中来,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经常问问自己,究竟做了多少实事?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拥有自己的收藏群体和收藏品位,当代最好的作品不至于总是被洋人抢了先。每当我在香港看到拍卖场上云集着来自各国的艺术基金会和博物馆负责人,我的内心就在暗自呼唤着自己的祖国:醒醒吧,快来买点艺术品吧,这是太阳底下最终端的市场,是集智慧、金钱、成就于一身的最刺激的行业!那天在拍卖场上碰到一个坐在我旁边频频举牌的人,本以为是同志,一问才知是韩国人,惭愧!我们的艺术家,得到的是外国人的追捧与尊重!而我们自己的后院,那些至今还在口诛笔伐、闲言碎语的看官们是否能留些精力做点有益的引导?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才两岁啊!这只伤痕累累的幼狮怎能经得起如此众多闲客的打击。无论是谁对艺术市场做出贡献,我们都应感到自豪并尊重和感激他们;无论是谁对艺术市场感到失望,我们都应该去主动安慰并伸出援助的手。流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流拍的恶意渲染,毕竟大家唇齿相依,彼此的攻击有意义吗?画家、藏家、画廊、拍卖行同在一条生物链上,缺一不可,本是同根,相煎何急?一些行业性“八卦”直投媒体极不负责任的随意报导,胡乱议论画作,议论拍卖,议论买家,严重伤害了彼此的信任。为行业笼罩了一层阴云,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从业者都不会去理会这种热衷传播小道消息的人。   伤之二“急于求成”   在欧美国家,艺术市场有数百年的交易史,有着丰沛的资料和经验,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去填补,例如拍卖中的电话委托,在西方是一个可以读到硕士的专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话沟通,它需要很多素养:心理上、技巧上、语言上、知识上、判断上,不同的人委托,都有着不同的地区习惯差异。艺术品收藏从来就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在一个人的收入水平达到超市值并具备90%的日常消费品之后,才有可能考虑艺术品消费。那么建立日常消费,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需要至少人民币150万元以上。中国境内许多画廊的生意之所以不好做,就是因为画廊所卖的画与拍卖行所拍的画有太多的雷同。更致命的是买画人是以投资为目的从画廊购买,当看不到在拍卖行有相应行情或行情不好时就恐慌,急于出手,完全背离了艺术品收藏的长期赢利总原则。更有甚者,昨天买,今天抛,等同于股票操作,这些都是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顽疾,然而顽疾不等于绝症。在艺术市场发达的欧美国家也经历过相似的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与自然淘汰,许多潜规则就会建立起来。   伤之三“内讧消耗”   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内地拍卖价格总是没有境外拍卖价格高?我说境外公司的许多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但最本质的原因是我们的价格被内讧消耗掉了。比如香港只有两大甩卖公司,却云集了数百位富豪,粥少僧多,当然“洛阳纸贵”!而内地呢?400余家拍卖行,天哪!比全世界的总合还多许多,你方唱罢我方唱,你有啥我也有啥,香港的一张画,到内地就变成几十张,而且发源地在这里,皇帝女儿不愁嫁,僧少粥多,能不浪费吗?无人争食价格能高吗?“内讧消耗”猛于虎,中国人习惯于攀比,这一集体性格特点对于艺术市场来讲是双刃剑,既可以把应有的价值比下去,也可以把没有的价值比上来。如果没有这么多场的拍卖,如果求大于供,拍卖的真正意义才能体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