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及其国内外发展源流

写实油画及其国内外发展源流

写实油画及其国内外发展源流

时间:2007-03-01 14:30:00 来源:

资讯 >写实油画及其国内外发展源流

(西班牙绘画馆《卡尔皮奥那女伯爵肖像》)
写实与油画   我们知道,人类观察世界有三个视角,宏观、中微和微观。其中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观察很难凭肉眼观察,而主要是借助现代化光学或其它仪器来完成的。观察一旦进入宏观和微观,常常是总线面的抽象。世界在中观的视角里是具象的。而我们最基本的礼堂经验和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中观层面。它也是最日常最永远的视觉经验。艺术中的写实就是建立在中观象的礼堂经验基座上的。人类的原始绘画所想表达的都是具象的再现。只是因为写实能力和手段的不足,才无奈之下运用了一些抽象的元素,如线条。从这个意义上看,写实实际上是人类最广泛视觉经验的艺术化的再现,它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再现性,使其具有了最为广大的受众群体和接受基础。   油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是所有美术样式中产手段最丰富,造型功能最强大,色彩变化最多样,空间处理最到位的画种。在四、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它形成了极为完整科学系统的写实一套语汇。在写实方面,它既能掌握宏大历史记事波澜壮阔的画卷,也能将人为的一个微自然表情一个细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生动地透视出人类内心世界的种种状态和变化。它同时还能深刻体现物质世界的存在状态,肌理效果,包括大自然光影的颤动变化。从而深刻揭示出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油画从其诞生之日起与写实结下了天然的不解之缘。   写实主义绘画一方面指绘画的方式(或手法),从观察、构思到落实在画面上的操作与结果,都以可认知的客观事物形象为依据,由此出现画面外观实象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指绘画的内质,重在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真实性为基础,又同时重视内涵表现的现实性精神。这个方面所指的意义比前者更加全面和深入,一般被称作创作方法。在这样指称的时候,就常用明确的“现实主义”这个术语,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   写实主义绘画缘自西方,20世纪初叶从遥远的欧罗马来到中国这块陌生的土地上。   写实油画的源流发展   从西画的源头希腊说起,希腊绘画今存只有J绘、壁画(摹本为主)和文献记载,其方式按贡布里希的说法是开创了“画如所见”一路,属于摹仿说原理。不管柏拉图怎么说图象只是理念的影子,但希腊人还是津津乐道画得如何逼真乱真。希腊艺术精神又并不止于摹仿或简单意义上的景象再现,而是重视感性形式中的理念,因而希腊的代表性风格具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特点。罗马承之,却更多现实的真实性,例如壁画中的人物性格、世俗生活、有光影的空间场景等。   漫长的中世纪宗教艺术,是西画的一大转折。基督教反偶像观念本来抛弃了希腊传统,但后来实际上又不能不容许采用可视图象以宣扬教义。其基本方式是以程式化的某种具象符号指向非现实的天上王国,它的范围基本上只及于圣象和宗教故事,其具象无再现意义了,而只是使用某些可认知的符号;其意向又不在现实,而只是为了神学观念,虽然后来在某些情况下画工塞进了世俗性的生动东西。这就大不同于希腊罗马古典时期,而其艺术感染力另有一种深刻宏大。中世纪的具象压根儿不写实,但它是西方传统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后世影响很大。   文艺复兴当然是重新找回希腊传统。这又是一大转折:希腊传统又加上传承自中世纪的转化。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绘画的近现代时期,在写实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两方面。一是突出人的自觉,这是精神内质的现实性;一是绘画原理上精研透视、解剖、物性以及空间中的形体结构,前所未有的大突进,这是绘画方式的现实性。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追求才是文艺复兴伟大创建中的写实的支撑。人的自觉也涉及对于作为人的生活环境的自然界的重新感悟,但独立的风景画还不发达。   后来几百年在多方面流变,大概言之可以归为两路:一路是古典经过老学院派演化下来,有发展而新意不多;一路是经由矫饰主义的一度中击。古典一路发扬着崇高精神的理想和发展着形式上的规范秩序。写实在巴洛克这后一路上更有成果。这一路上的卡拉瓦乔的突出作用不但在于确立了明暗画法,而且也进一步高扬了写实性,人物的现实化以至平民化。到了伦勃朗(荷兰画派)和委拉斯凯兹(西班牙画派)才可以被称为近代现实主义意义的绘画的光辉出现或先声。   画史上论写实常推重17世纪的荷兰人(包括其小画派),因为在新独立国家的中产阶级社会意识之下,推动了肖像、海陆风景、静物,生活风俗等现实视野广阔的,多样题材的全面展开。后来的罗可可和新古典主义都用相近的具象法,而且前者还更接近人间“生活”一些,但一般地说前者的画风又反不如新古典高深些。   “正宗的”、“典型的”现实主义以法国为代表并起带头作用,又首推库尔贝。库尔贝倡导“有形的语言”、“可见的对象”,“美存在于自然中”,而尤其重在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它又有鲜明的民主意识,被称为“艺术范围内的民主运动”,但这种意识又具有双重性格,即既是中产阶级的表达,又是对它的抗议,而这正是中产阶级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重点在于作为法国大革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变化在意识上的反映,为“可亲的”普通人民立言。他们空前地以大幅画当代生活,而否定旧历史画,(虽然事实上不全然),当然这些主张并非“纯客观”态度,这里面不仅有题材的转移,还有思想感情,社会态度的变化,在风格上倾向于朴素与新鲜生动。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确有与其前后写实都不同的特征,但它本身也缺乏严整的价值系统,实证主义、人性化宗教、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乡愁、末世忧愤等等什么都有。这就是说,现实主义在提出一种主旨之后就在发展中,因人而异,所以在找到一个时期的基本倾向时又不能按“原教旨主义”态度去观察。现实主义在变化中后来也受各种影响而往往流于平庸。   19世纪现实主义在各民族国家也多有发展,如在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各国的现实主义都是在各自的条件下产生的,从而有一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19世纪现实主义中有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色,就是对农奴制度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所以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其政治性是显著的。“自然主义”有时被当作现实主义的同义词,有时被当作现写主义的一个变种,即表面上承续现实主义而实质上只顾以如实描写自足而丢掉了现实性的精神品格。   19—20世纪之交出现了西方画风的突变。这个突变一般被解释为对于“追随自然”这个长期传统的反叛,往往以此作为对现代主义的界定。但是,对于现代主义诸流派与写实在这个时期的关系,有时被简单化地看待了,二者既有原则的区别,又产生了种种交错互渗的状态。实际上,现代主义中多有不能不这样那样地继承传统的成果,或者保留以前的影子;而现代形态的现实主义则以各种新姿态不断出现,也包括吸收现代主义的一些新创。就此看来,它们之间也不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处理。应该说,20世纪曾经既是现代主义成为主导的时期,同时也是现实主义在新的条件下开拓新路的阶段。   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与世界意识形态的分野有密切关系,但并不总是平行一致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世纪初出现了苏联,苏联从二十年代起逐渐强化和坚持现实主义,后来不少社会主义国家也特别看重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重视他们那时文艺中的现实主义,因为它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镜子和为劳动人民立言,俄国又有以巡回展览派为代表的传统,在这样的基础上,苏联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文化政策反对新派对写实传统的轻视态度,主张艺术要为人民所了解,到三十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现实”。他们创造了整个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都没有过的新业绩,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封闭,教条化和官僚体制等原因,他们后来在写实和非写实两方面都发生巨大的曲折。   同样在西方左翼思想的影响下,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在革命和进步的倾向上对现实主义的新追求。西欧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时期多有写实的前卫新进画家等多数采用的画法有摆脱再现生活原型的很大自由,其目的是强化现实生活矛盾的实质。正是在这种实践领域里曾经发生了重大争论。   此外,西方在两次大战之间有过一个插曲需要提到,这就是纳粹德国时期,一面把现代主义诬为“颓废艺术”而横加镇压,一面鼓吹他们的所谓写实,其实是极其虚伪的概念图解,“假,大、空”式的荒唐。   在西方值得注意的倒是在美国,写实在整个世纪的势头并不小,二战后其特点是大摆动。一面大肆推出抽象表现主义,把抽象的平面性视为绘画本性的极致,抽象表现主义又被当作冷战工具抵制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方面又有他们自家形形色色的现实主义,美国《今日现实主义》一书指出美国现实主义的来源有四个:一、超现实主义对心理真实的强调;二、“波普”对复制日常物品的木然态度;三、相机快照镜头下的影象技巧;四、美国艺术史上有对写实性的重视。第二阶段,以70年代由产业化的大众文化引起的“新现实主义”最为突出,其代表就是“波普”,它既是前卫,又树起“大众现实主义”的旗帜。第三阶段,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下的西方现实主义。原先现代主义主宰的局面已在变化,而绘画上使用具象一再现方式,进行隐喻、戏仿,内质上作种种文化反思的观念表达   综合整体写实油画的源流发展,可以大致说明:油画在外国原非全是写实,无论观念上和形态上都曾经有对立面——即非写实——反复转化的过程,从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总是在进进退退,有进有退之间,而现实主义则是在写实的长期进退的发展到近代社会条件下才逐步成熟的,成熟以后又在20世纪的新条件下遭遇新的命运。这不仅是油画“本体”的自律性所致,也是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他律性制约分不开的。   中国的写实油画   中国的油画接受西方绘画主要传承19世纪,特别是其后期,可以说一落地就是写实。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这跟“五四”以后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形势更有直接关系。19世纪丰富热闹而又复杂,需要分析。其时艺术史是以对现实的实际研究为主要武器“对抗图式的斗争史”,可见现实主义出现的意义。   与日本等东方国家有所不同。徐悲鸿说过,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国写实主义的发展确是历史的事实。所谓社会文化土壤包括两点意思:一个是社会的精神需要,处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开发民智,人民群众需要认识现实的精神武器以争取人民解放的出路。一个是写实方式更接近一般受众的欣赏习惯。这种现象不是有影响的画家个人趋向所致。也不是由于中国的现代文化落后。   在战争期间,在共产党领导的地区绘画都是写实的。全国解放后初期基本上承续了这种方针,略有宽松。油画本来底子就差。十七年独尊传统写实这一点,包括学习苏派在内,有意识形态,国际条件、自家基础等多种原因。现今还健在的老画家大多是那时进入艺术而成长起来的。那时油画的优点和特点是:重视以人为主的具象再现技巧训练作为写生与创作的基础,(包括素描、速写、外光色彩,多种场面的构图),注意画家深入体验和反映自己不熟悉的工农群众的生活,具有真挚的爱国,爱人民的感情和时代理想的共性,遵从以革命现实主义(或加上革命浪漫主义)的方法作群体性的共同实践。那时的代表性成果尤其以先进人物肖像、反映新生活面貌和革命历史为出色。历史画本来不能离开具象方式,但在西方现实主义兴起时却是被排斥的。我们的历史画内容是刚过去的现实生活,不宜勉强按外国的做法分类。在一个短时期内形成整体上风格特色是朴素,明朗,直白的,艺术态度是真诚的。至今留下了几代画家的心血成果作为那时的精神产物,其面貌是不可能重复的。同时,现在看来,建国后头十七年还是渐渐偏“左”了。虽然偏重写实也是一种缺陷,但问题的严重不在这里。我们的缺点是艺术太政治化甚至过于简单地从属于政治运动,视野单调,风格单一,缺乏创造个性,在精神表现上往往掺杂着概念化痕迹,技巧运用干创作上不少未免粗浅。事实上,60年代初曾一度有几年宽松活跃的时期,可惜不久就中断了。“文革”时期的油画曾经一度热火,大趋势属于以前弱点方面的恶性发展,外观上如照片一般的“红、光、亮”而内质上是虚夸与伪造,因而本质上很难说属于现实主义。当然,在这种逆境下不少画家坚持作了艰苦的努力,在群众宣传热中也实际上准备了一批青年苗子,后来经过补课进修成为改革后美术队伍中的生力军。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