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访国画大师李延声

我爱这土地――访国画大师李延声

我爱这土地――访国画大师李延声

时间:2007-03-02 09:47:00 来源:

名家 >我爱这土地――访国画大师李延声

采访著名的画家李延声,听说《中学生天地》这本杂志的创办地点在杭州,李延声深情地说:“我曾经在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前身)度过了7年,那是我的黄金时代啊。” 李延声从13岁开始正式学画,至今已有50年的画龄了。2006年10月,他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己的从艺50年画作展览,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向祖国和人民汇报自己的艺术成果。”   这个说法在今天听起来有些不习惯,可是当你随着我一起了解了李延声的成长和创作经历后,就会理解祖国和人民在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   画出我的人生   引墨(以下简称墨):您出生在延安,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开始对绘画感兴趣?   李延声(以下简称李):我是1943年出生在延安,当时处在抗战的最艰苦时代。我父母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当教授。母亲每天除了带我,还要纺线——毛主席、周总理也参加纺线。大我好几岁的李鹏他们,已经可以上幼儿园了。而我太小了,也不能进延安的幼儿园。那时候也没什么可玩的,我母亲就找个小树棍给我,我便在地上乱画,就这样把画画的兴趣给画出来了。条件好一点可,我就拥有一个小铅笔头,在一些糊窗户的烂纸上画。   墨:几岁离开延安的?   李:3岁离开延安,跟部队到东北,父亲是一支部队的支队长,当时这个支队的直接领导是胡耀邦。1950年广州解放后,我父亲随叶剑英一起到广东。叶帅任命我父亲为广州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我就和父亲到了广州。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调到湖北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当校长,我又去了湖北武汉。   墨:是什么机会让您走上了画画这条路?   李:1956年我小学毕业,正赶上中南美院附中招生。当时中国学习苏联,搞天才培养,在全国搞了3个实验班,每个班招收40人,几百人参加考试,我考上了,有了机会正式学习绘画。   墨:您在你的学习中遇见许多名家大师,您和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师承关系呢?   李:关山月先生是我的中学校长,他是岭南派的代表人物。我记得上学那时经常去他家拜访。后来,关山月先生每次到北京,我们都会见面。他强调的是到大自然去写生。在画法上,关先生对我影响很大。后来在浙江美院,潘天寿是我们学院的院长,虽然没被他亲自指点过,,但他的艺术观点对我有深远的影响,他强调民族精神,他的画充满了力量和阳刚之气。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是我读研究生班的导师,也是对我直接产生影响的老师。黄胄则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领导,当时我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在中国画研究院做黄老师的秘书。工作之余,在绘画方面也得到黄老师的亲自指导。同时我也帮助黄胄创建炎黄艺术馆。   墨:绘画在你成长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它和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   李:人有了爱好,就不会感到空虚。放假时,好多人无所事事。我却兴致勃勃地去野外写生。写生对于我,就是一件愉快的事。画画也需要你用心去诠释一些东西,告诉大家什么是美,什么是爱。我热爱画画,画画是我的事业。我既得到了乐趣,又承担着责任。   我的黄金时代   墨:当年念美院附中时,绘画方面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   李:念附中时我打了造型的基础。基本功对绘画来说至关重要。培养这种造型能力,需要画石膏像,从画球体、画圆锥体等开始。这种从西方传来的正规训练,在当时很难得。   我喜欢中国画,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但中国画就近几百年来在山水画和花鸟画达到高峰的同时,人物画却衰败了。我比较关注社会,喜欢人物画,接受专业训练后,这就特别想在中国画的人物画方面有所成就。   墨:您刚上美院附中,就有作品在媒体上发表了?   李:是,那时我上初一吧!“六一”儿童节,《湖北日报》的记者到我们学校来采访,我的画被他们选中了,还给了5块钱的稿费,当时我非常兴奋,还把钱藏了起来,舍不得花。   墨:那个时候,你们有课外读物吗?   李:我们当时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初升的太阳》,写一个儿童画家,十几岁时去森林里写生,不幸被一棵倒下的大树砸中去世了。我们都很佩服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个小画家那样,为了记录美丽而不畏艰难。这就是我们那个时候追的“星”——一个对艺术无比热爱的同龄人。另外,我还很崇拜齐白石和俄罗斯19世纪的画家列宾、苏里科夫。   墨:您附中毕业后直接考上大学了?   李:对,就是浙江美院,我在杭州待了7年。所以看到浙江杭州的《中学生天地》,很有感情。我在大学里是优秀的学生,曾作为浙美唯一的学生代表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墨:当时见到毛主席,是怎样的心情啊?   李:那是第18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见到毛主席时,我高声欢呼,非常激动。我记得主席出来的时候,人民大会堂的灯光照在主席的额头和脸上,他显得神采奕奕很有智慧。周总理给我的印象是眉毛修长,英俊干练。   墨:大学毕业后,为什么选择去山西煤矿?   李:我们那个时候十年寒窗苦读后,每月只挣四十三块五,很穷的。不像现在,毕业后动辄就要几千块钱的工资,要去外企,要留在北京。那个时候党号召去哪里就去哪里,没有任何个人想法。我主动要求去煤矿,去最艰苦的地方,这样我离开了美丽的西子湖畔直奔山西煤矿。我在山西的一些画作,当年就入选全国美展。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说,国画中表现矿工的作品前所未有,我却想展现新中国的煤矿工人翻身作主人之后的劳动。那段时间,有很多人为这个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现在我们也应该强调这个,强调一个人应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做人民的艺术家   墨:您觉得哪些品质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成就?   李:想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要肯吃苦,脚踏实地。任何一个艺术家的成功,都要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很多成功的艺术家,比如黄胄,他很小就跑到西北,在一个叫赵望云的画家家里打工,有空学学画。那时候没有人表现西北,他表现西北。现在画界对黄胄的评价很高,他的画价一路飙升。这是因为他的画有创新,也有生活带来的创作灵感。中学生要明白,艺术家更多享受的是精神上的乐趣,虽然艺术创作生活充满了艰苦,但是精神愉快。很多老前辈经常向我们说起延安的生活,虽然物质艰苦,但精神绝对是愉快的。   墨:您的作品经常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对这件事您怎么看?   李:这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途径,在世界格局中,中国最有优势的就是文化。如今中国在与世界交往中文化的力量功不可没。比如中法文化年就非常成功。法国总统希拉克非常喜爱中国文化。1994年我在巴黎办画展时,他正准备竞选总统。希拉克传记的作者约我为他书写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希拉克竞选成功了,我写了一对条幅并画了一幅杜甫登泰山的画送给他,他非常高兴地给我写来了感谢信。1997年,希拉克访华,特意宴请了中国的几位艺术家,有王蒙、陈凯歌和我。席间,希拉克大谈中国文化,还对陈凯歌导演说希望陈能拍摄关于李白、杜甫的电影。1997年底,我到美国办画展,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将我的一幅“鹿娃图”赠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安南后来给我写信,称作品有“美妙的意境”。这都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吧!   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我的采访对象频频提起“国家”、“人民”、“创作”、“创新”,“继承中国的文化”这样的字眼。李延声作为一个可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名字的重要画家,打动我的不是他如雷贯耳的名气,而是他对祖国的这份深情。与他的谈话,引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骄傲。   这些事情,我们不是讲的太多了,而是讲的太少了。   李延声: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先后师从关山月、潘天寿、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黄胄等大师,曾就读于广州美院附中,浙江美院及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李延声擅长写意人物画,兼及翎毛、花鸟、山水,尤其以画鹿最为精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创作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