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与纯粹--殷双喜评论

过滤与纯粹--殷双喜评论

过滤与纯粹--殷双喜评论

时间:2007-03-19 16:20:00 来源:

评论 >过滤与纯粹--殷双喜评论

将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这个问题蕴含着一个“少就是多”的命题,持续地剪下去意味着角的增加。 但是,当你以相同的比例不断地将一个正方形加以外切,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切出一个没有角的圆形来,命题发生了逆转,“多就是少”。由方外切圆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其中蕴含了以“有限求无限”的哲学内涵。 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减少”,是“抽象”。从塞尚开始,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结构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至上主义,所有这些流派与运动都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艺术中人文内涵与意象,最大限度地凸显现代艺术中的物质、结构与形式。所以,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很少见到象蒙德里安那样的对纯粹形式进行研究的重要艺术家和流派,倒是毫发毕现的超级写实主义、荒诞梦境的超现实主义、激情澎湃的表现主义有很大的发展,原因就在于中国具有“文以载道”的艺术传统,重视人文内涵与意象由来已久,在这一点上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前卫是一致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喻高的雕塑,自然让我耳目一新。 作为雕塑专业的研究生,研究雕塑艺术的语言,探索雕塑艺术的本质与形式是其应有的专业要求。喻高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并非为形式而形式,而是在持续的语言探索过程中,寻找与自己个性和内心追求相吻合的物质、结构与形式。这就使得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与艺术家内在的精神保持了联系。喻高本科毕业前后的雕塑是具象的人体雕塑,富有动感和生机,吸收了贾科梅蒂、马里尼的某些特质。但是她在1998年迅速地转向了高度抽象与凝练的“极少主义”雕塑,第一件作品《倾斜的梯形》在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形式的推敲与组织上就达到了相当纯粹的高度,这与她早期雕塑注重人物内在神态,省略形象细节、注重整体性的统一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现在她的作品中那种经过精心加工的材料表面所焕发出的自然物质之美,由尖锐的棱角和平滑转折所形成的的平面与抛面,更符合她喜欢纯粹、明了、精美而不是杂多、繁芜的完美主义的理想。 喻高选择的梯形,在艺术史和建筑史上一个意味深长、得到广泛应用的基本形,中国古代的陵墓、石碑,埃及的金字塔、南美的玛雅祭坛,乃至西藏的布达拉宫都具有这种高度稳定的形式,其基本指向是崇高与庄严。而崇高与庄严真正是传统雕塑最重要的象征性功能。喻高将这种对称稳重的梯形改变成为不规则的非对称的形体,过滤掉了其宗教性的意义,而专注于不同的平面轮廓与角度所具有的几乎无限多的视觉可能性,从而让我们的视线在简单与纯粹的造型中久久徘徊,细心品位形式与物质之美。喻高的作品使我产生了一个联想,给她以足够的室外空间与材料,她能为我们创造多少另人惊异的感受空间! 我对于本质与现象的两分法一向是有所怀疑的,但雕塑的根本特性是什么?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我们可否将雕塑的基本要素界定为物质(材料)、体积、空间、雕塑(雕刻)以及形体的组织?以这样的内涵去看喻高的雕塑以及一切极少主义的雕塑,我们就会看到,作为雕塑,它们一点也不比其他雕塑缺少什么,相反,它们是更为纯粹的雕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水是含有各种杂质的自然水,但是现在有了“27层过滤”的纯净水。如果将以往的写实雕塑视为装满了形象、意义、情节等物体的房间,那么我们可以将喻高的雕塑视为一个空房间,空房间仍然是房间,它让我们不再关注房间里的东西,而是关注房间本身,重要的是房间的结构与质量。房间的美也是真实的美,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形式就是内容”。 喻高对于雕塑的纯粹性和完整性的追求,在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中是值得关注的动向,这让我想到布朗库西的艺术信念——“纯朴并非艺术的终点,但是人们只有在超越自身而接近事物本质时才能获得纯朴”。(完)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