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
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
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
在宋代,社会得到统一和相对的安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也较为发达。在瓷器方面,涌现出不少的名窑。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在民窑广泛生产的基础上,官府也督建瓷窑为皇室制作御用瓷。由于御用瓷的制作水平高,后被文人墨客所推崇,将汝、官、哥、定、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代表了宋代制瓷的最高水平。此外如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等都生产出各具特色的宋瓷。宋瓷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如汝窑莹润如脂的天蓝釉,钧窑灿如晚霞的玫瑰紫釉,景德镇色泽如玉的青白釉,龙泉窑的梅子青釉,官、哥窑布满断纹的釉青灰,还有定窑、耀州窑的刻花与印花,以及黑釉瓷器中的油滴、兔亳、鸱鸪斑、玳瑁等多种结晶釉。更为重要的是与色彩相关的磁州窑釉下彩,白釉、黑釉的釉上彩。
宋代瓷器工艺高度发展,在烧造技术方面有支烧、垫烧、套烧等多种方法,产量较大。在装饰上除发展传统的划花、刻花、印花方法外,在民间瓷窑中重视运用笔绘技法,所绘纹饰奔放流畅,充分反映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这种独创的风格主要表现在磁州窑系的釉上彩与釉下彩工艺上。
宋代南北方瓷窑的釉下彩和釉上彩
(1)宋代南北方瓷窑的釉下彩
宋代瓷窑中的釉下彩,以北方磁州窑系所产的釉下黑彩最著名,其次是河南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填彩,定窑的酱地剔花,南方浙江的瓯窑、江西的吉州窑、广东海康窑的釉下褐彩等。
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的南部。经调查和考古发掘,已经发现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在釜阳河流域,以彭城镇为中心;另一个是在漳河流域,以观台镇为中心。两个窑区遗址密集,地下埋藏有大量的瓷器碎片标本,对研究磁州窑的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人王佐景泰七年校增的《新增格古要论》卷七“古磁器条”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论也”。上述记载说明磁州窑在明代已逐渐被人们注意并开始与宋时著名的定窑器物相比,已具有一定影响。
除磁州窑外,河南当阳峪窑、扒村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山东枣庄窑、山西介休窑、临汾窑、内蒙古的赤峰窑、安徽宿县窑、江西吉州窑、福建泉州的磁灶窑、四川广元窑等都有发现,以白地黑花最突出。在互相影响互相效仿的情况下,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类型”的体系。因而出现有些传世品不易区分的现象。但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先谈它们的共同点:
A. 艺上的特点。磁州系的胎体较粗,有杂质或黑色小点、白度不高呈灰白、灰青等色,所以彩绘前在胎体上均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克服了胎体的粗糙或胎色的深重,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釉面的白度,使釉面显得洁白清新、色彩鲜艳。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是绘画花纹,还有划花、刻花、剔花或书写文字等。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所用彩料中含铁量的不同,以及窑炉内温度和气氛的不同,致使呈色有时会出现差别。
B. 装饰画面的特点。磁州窑系的白地绘黑花者,具有画面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中国绘画的方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北京故宫与东京富冈美术馆都收藏有宋一金时代的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褐花大梅瓶。瓶体亭亭玉立通体多层黑花纹饰,花叶、花笔法熟练、遒劲,仿佛一气呵成,表现出工匠们高超的绘画技巧,是磁州窑中的典型作品。
另外,磁州窑系的书法装饰也很有艺术风采,题写字体以行、草为主,个别有篆书,简短的各种文字装饰在磁州窑器物上都具有很多内涵(图1)。
C. 款识特点。磁州窑系产品的款识有划刻的、墨书的或戳印的三种形式。宋枕中仅发现一件带纪年款识的剔花枕(图2),藏大英博物馆。枕面刻“家国永安”四字,右刻“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九字,左刻“熙宁四年(1071)三月十九日书”等字。此枕经叶喆民先生考证为河南鲁山窑产品。
下面再谈河南当阳峪、扒村、鹤壁集三窑与河北磁州窑产品的区别:
磁州窑:胎较细,呈灰色或灰褐色,胎质较坚实,吸水性差。器里常不挂釉,器表釉厚,光泽内含,地釉白中泛点黄。以白地绘黑花或赭花为主,兼有剔划花,纹饰简朴豪放。时代上宋、金、元都有产品。
当阳峪窑:胎较粗,呈灰白或黄褐色,烧结不充分,胎的吸水性较强。器里都挂釉,器表釉薄、光强,釉面开细小纹片。精品地釉釉白如凝脂,黑色漆黑。以白地剔划黑花或赭黑地剔刻花为主要品种(图3),纹饰华缛富于变化。有多层次的二方连续图案作装饰,卷线纹、回纹、方格纹作边饰,线条流畅,苍劲有力。时代上北宋为主延续到金元。
扒村窑:胎质粗松呈灰白色,胎体较轻,吸水性强。器里挂釉,釉面有小疵、失亮或剥釉现象。精品釉色白如雪,黑如铁,尤其黑釉器物光亮如漆。以白地绘黑花为主,绘划黑花者少见。在构图上严谨繁密。时代上多为金、元时产品。
鹤壁集窑:胎灰白、灰黑或黄褐等色,胎质粗松并含有精砂粒,气孔较多,吸水性强。器里全都挂釉,器表釉不够细润。主要品种为白地绘黑花与白地黑花加褐彩与磁州窑产品十分相似,成为两窑元代特征的典型之作。纹饰构图简练、意态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时代上北宋至金元最盛。
宋代北方磁州窑系釉下彩还有绿釉黑花瓷器,其制作方法一般都是在已经烧好的白地黑花瓷器上罩上一层绿釉,再经800℃左右低温烧成。因绿色釉透明度高,在绿釉下显现出黑色的花纹,非常清晰,别具一格。
河南密县窑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填彩瓷器,是磁州窑系中另一种釉下彩,其工艺方法首先在施了化妆土的坯体上划刻出主题纹饰,然后在主题花纹外的空间处布满用工具戳印的珍珠状小圆圈,再在主题纹饰及珍珠纹的凹线内填一层彩色粉(有的不着彩色粉而露出色胎),最后通体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它是受唐代金银器的錾花影响而制作的,是宋代磁州窑系中的独特产品(图4)。
河北曲阳定窑以烧白釉瓷器著称,但有一种酱色剔花瓷器,也是用釉下施彩工艺制作的,值得提出来。这一品种制作时可能是将酱色的彩料涂在白色的胎体上进行剔划,将花纹以外的酱色剔掉露出白色的胎体,留下酱色的花纹,在花纹上划出花瓣与叶脉,最后通体施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火一次烧成,即为白地酱色花纹瓷器。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有宋定窑浅酱色牡丹纹小口瓶(图5),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也藏有白地浅酱色牡丹纹小口瓶。这两件定窑彩瓷,制作技巧娴熟,别开生面,在其他瓷窑中从未见过。
在北方瓷窑的影响下,浙江的瓯窑、南宋江西吉州窑、广东海康等地也生产出风格各异的釉下彩瓷器。广东省海康县的海康窑釉下褐彩也很有地方特色。工艺特点是胎体上不施白色化妆土,褐彩纹饰直接画于胎体上,再施透明釉。器表为青黄色地釉褐彩纹饰,纹饰布满器体。如广州市博物馆的北宋青釉褐彩人物铭文谷仓(图6)。南宋江西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器也很有名。吉州窑在江西永和镇,又称永和窑,产品种类很丰富,釉下彩绘是其中之一。彩绘的工艺特点与磁州窑不同,它是用彩料直接在胎体上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人窑火烧成。由于胎质不洁白,又没有施白色的化妆土,因而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器的“地”釉呈米黄色。纹饰绘画风格清新,具有江南乡土秀丽流畅的格调,惹人喜爱。
(2)宋代南北方瓷窑的釉上彩
宋代瓷窑中,釉上彩成为一种装饰。如定窑主要生产白釉瓷器,但在传世品中或出土的器物就有饰红彩、金彩和褐彩的。江西吉州窑主要生产黑釉茶盏,黑釉加彩小碗则是其中一部分。烧青白瓷的江西景德镇窑、广东西村窑出现点彩装饰。再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南衡山窑的粉上彩、四川琉璃厂窑的釉上褐绿彩等。
定窑的金彩器国内外共收藏有十余件。定窑金彩的绘画技艺水平是很高的。用金彩描绘瓷器上的纹饰不限于定窑,还有福建建阳窑、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器,遗憾的是传世品都流失在国外。
定窑的红彩装饰,目前仅发现一件,即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定窑刻划花红彩字碗。碗内壁用红彩书写“长寿酒”三字,三字写在一朵划刻的莲花中间,表明此小碗为饮酒用具,也证实釉上红彩装饰北宋时已开始应用。
定窑褐彩装饰的器物,l958年河北平山墓葬出土一件五代定窑高座盖罐,一个附宝珠顶钮盖的罐坐于花式口的高足托盘上,钮的顶端、托盘口沿花瓣间及盘底部的垂花均施以黑衫釉作点缀,罐肩部还有五朵黑彩点绘的梅花,此罐现藏河北省博物馆。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多件定窑瓷器,其中有一件北宋定窑黑白釉小花轿,花轿的顶施黑褐色釉,轿体、轿夫的身上和眼睛均加点黑彩,色彩形体别致,现藏定州市博物馆。
吉州窑的黑釉彩绘有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绘前节已叙述过是受磁州窑影响。而釉上彩绘见到的传世品常常是黑釉小碗的里面用黄彩、白彩或褐彩绘画纹饰,有梅花纹、凤纹、蝶纹等,笔法简练潇洒,也有任意点画几笔的。黑釉小碗是最能代表吉州特色的品种,具有各种不同的装饰,在形体上的特征也是值得注意的,主要特点其上部形状有小撇口、敛口或敞口,但有的碗上在口下约一厘米处有一内凹或外凸起一道棱,形成时代风格。足部有圈足、浅圈足、内凹足,从足部工艺看出古代制瓷修坯不甚规矩。胎釉结合紧密,碗外施半截釉,从露胎处可见黑、酱二色釉,系采用二次施釉方法,因而釉面漆黑光亮。
景德镇窑的点彩。江西景德镇窑宋时生产一种釉色青中有白、白中闪青的青白瓷,俗称为“影青”。其特点胎薄质坚,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晶莹如玉,多数带有刻花或印花装饰,纹饰积釉处釉色较深,映出青色的纹影,精美宜人。
宋至元的青白瓷除江西景德镇窑烧制以外,还有江西南丰,安徽繁昌,福建闽清、德化、同安、安溪,广东西村、潮安,湖北武昌等地也烧制,并发现也有带褐色彩斑的瓷器。如1979年我们考察福建省安溪窑时,发现一些青白釉带褐彩装饰的器物残片,青白釉凸雕褐彩小龟军持残片即是其中之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一件白釉黑褐色牡丹花大碗,造型、胎釉装饰方法与北京故宫的点彩大碗相同。可能是同一窑产品。青白瓷刻花加褐色彩绘是广州西村窑的特有品种。1922年广东潮州曾出土四尊青白釉带黑褐彩的瓷造像,造像的髻与眉、眼、须绘褐彩,盘坐于带莲花瓣装饰的高座上,方座四面刻有“潮州水东中窑甲”等数十字。经古陶专家的考证,水东窑就是笔架山窑,笔架山窑是广东烧制青白瓷的瓷窑。此四尊造像分别刻有“治平四年”、“熙宁元年”和“熙宁三年”纪年铭文,及“女弟子陈十五娘同男刘育发心塑造释迦牟尼佛散施永充供养……”说明造像系佛教施舍定烧的。
湖南衡山窑的粉上彩瓷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彩瓷。窑址在衡山县城西南的渡口边和赵家堆。此窑生产的粉上彩多装饰在器体的腹部,先在素胎上施淡黄泛白的化妆土,再用褐、绿彩釉画花,常见有莲花或牡丹纹饰。器物上部及近底处分别施褐、绿釉,最后经低温火二次烧成。整个器体形成三层不同色彩的装饰带,其胎色有灰、赭或褐红。这种在化妆粉上施彩画花的技法称粉上彩,广东省博物馆藏宋代湖南衡山窑粉上彩双系壶,就是用此法烧制的。此窑也有在粉上彩的纹饰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釉下彩,其花纹有散点式、团花式、小朵花或几何图案。
四川琉璃厂窑(俗称厂窑)的褐绿彩,是四川地区民窑的特产。器表一般都在青、黄色釉面上施褐、绿彩色纹饰,胎体较厚。制作时在红色经高温烧成。北京故宫收藏有宋厂窑米黄色釉绿彩鱼纹大盆,此盘先在胎体上划刻鱼草纹饰,然后施彩釉烧制,线条潇洒自然,是民间瓷窑中优秀作品。此外厂窑还有白釉绿彩器、褐釉黄彩器等,造型小巧者多见,纹饰简练粗犷。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