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在明清官窑中的应用
“岁寒三友”在明清官窑中的应用
“岁寒三友”在明清官窑中的应用
时间:2007-07-09 17:05:00 来源:
资讯
>“岁寒三友”在明清官窑中的应用
|
一、“岁寒三友”简介
“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与莲纹类似,也是明清官窑瓷中的常用纹饰。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以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从此奠定了松柏在儒家心目中的地位,并令后世对其四季常青、傲霜斗雪精神钦佩不已。南朝时梁武帝萧衍曾在《冬歌四首》中写到:“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这里,松柏坚定忠贞的顽强精神被萧衍看做择友的重要标准。竹在古代文人思想中代表虚心、有节,不仅常入诗画,还是庭园中不可缺少的观赏植物。因此,以竹省身的古代文人如“竹林七贤”、李贺、苏东坡、郑板桥等,难计其数。梅则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为人称道,爱梅者有陆游、林和靖等。这三种植物都具备较强的耐寒特性,所以人称“岁寒三友”。
二、“岁寒三友”的由来
据说,“岁寒三友”的典故源自北宋文豪苏轼。相传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遭贬至湖北黄冈,向当地政府讨来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地名唤作“东坡”,于是自号“东坡居士”。他在园内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知州徐君猷前来拜访,问及是否冷清时,苏轼笑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其中的“松竹三益友”即“松竹梅”。据考证,苏轼的这句诗词出自他的《游武昌寒溪西山寺》,内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徐行欣有得,芝术在蓬莠。”与传说并不一致。
关于“岁寒三友”典故的真实性现在不去追究,从历史文献看,该词的确数次出现在《全宋诗》中。诗人陈著(1214-1297年)曾作《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内有“春夏交承红与绿,岁寒三友松与竹”,他的《次韵月窗兄惜别四首》中也写到“聚散在天终有定,岁寒三友见交情”。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岁寒三友”一词至少在宋代已经开始运用。
三、古代绘画中的“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在宋代已被人们大量应用到绘画装饰中。《全宋诗》中记录了王炎 (1137—1218年) 的《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岁寒三友》,诗中写到:“玉色高人之洁,虬髭烈士之刚。可与此群鼎立,偃然傲睨冰霜。”诗人张元干也曾作《岁寒三友图》:“苍官森古鬣,此君挺刚节。中有调鼎姿,独立傲霜雪。”两首诗可以说是“岁寒三友”入宋画的最好证明。
四、明代官窑瓷器上的“岁寒三友”
明初御厂瓷的花样种类不多,松竹梅作为洪武官窑瓷器上(图1)的主要纹饰,出现的相对较多。永宣时期,纹饰内容虽然出现不少其他创新,但“岁寒三友”并没有被冷落,在相关盘(图2)、碗(图3)、高足杯等器物上都很常见。特别是宣德朝,御厂经常在盘心绘画松竹梅,外壁装饰各类人物。尤以仕女为主,包括“秉烛夜游”、“蕉叶题诗”、“焚香拜月”、“仙女乘鹤”等,还有不少其他人物典故(图4)。这种搭配方式使当时的纹饰种类多样,并进一步推动了“岁寒三友”在明代御厂中的大量应用。
松竹梅纹饰在明代中期随着青花钴料改变而发生细微变化(图5),整体布局则前后差异不太突出。后期制品(图6、7)因为官窑衰退,民窑风格显得过强(这里因为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多次涉及,所以不去深究)。 在明代官窑中,万历青花三友人物盘(图7)比较独特,构图者将松与梅竹区分独立,然后组成整体。这种装饰手法给后来,尤其是清代官窑绘画带来不少启示,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清代三友图构思布局。
五、清代官窑瓷器上的“岁寒三友”
清代官窑制品上的岁寒三友图要比明代御厂复杂一些。根据构图模式,笔者暂且将其大致分为“完整三友图”与“简略三友图”两大部分。
1. 完整三友图
完整三友图显得比较传统,是遵循以往的绘画习惯把松竹梅罗列在一起,构成“岁寒三友”图,这样布局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清晰。由于松、竹、梅都是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所以三友图在展现植物各自风采、渲染艺术效果上起到积极意义。正因如此,该类布局在绘画中应用最广,为人熟知。 相对来说,完整三友图在清代御厂中的制作比例不如明代大,但釉色涉及到青花(图8)、青花釉里红(图9)、斗彩(图10)、粉彩、珐琅彩(图11、12)等各类制品,表明它仍是清代植物纹饰中的主要代表之一。
2. 简略三友图
与前者不同,简略三友图的官窑制品相对不多,通常采用绘画松竹梅中的任意两种来代表整体,如梅竹(图13、14)、梅柏等。从文学角度讲,这种构图思路借鉴了宋代诗词的相关简略说法,如苏轼的“松竹三益友”,陈著的“岁寒三友松与竹”,还有“梅竹”、“松梅”等称谓,从绘画角度看则属于明代万历青花盘(图7)中三友图的局部演变。后来,这种简略三友图在使用中进一步加工,逐渐出现点缀鹊蝶,带有“喜上眉梢”(图15)等其他寓意的三友纹饰。
六、其他
除了上文叙述的两大类三友图之外,御厂官窑瓷上还出现了一些梅与山茶、竹与牡丹(图16)相搭配的纹饰。因为山茶、牡丹也都具有一定耐寒性,所以这些纹饰表达的中心思想与“岁寒三友”有些接近。但是如果把它们视为“三友图”看,不免有些过于牵强,所以在此略作解释。
在曹雪芹所著反映清代贵族生活的《红楼梦》中,作者也两次提到“岁寒三友”。其一,第十七回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写到:“(贾政)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其二,第五十三回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又写到:“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文中所写两处“岁寒三友”分别点缀在“雕空玲珑木板”与“旧窑小瓶”中,可以侧面反映出“松竹梅”在当时家庭装饰中的应用情况。
七、清代珐琅彩瓷中的松竹梅诗词
“岁寒三友”是清三代珐琅彩瓷中的主要绘画题材之一,设计者引用了大量与之有关的历代诗词、名句。这些诗词中关于松的极为罕见,至少暂时笔者尚未发现,主要以咏梅、竹为主:
1.与梅相关的诗词
珐琅彩瓷中引用的咏梅诗词比较多。如《尔雅》中的“芳蕊经时雪里开”;西汉苏武《梅花落》中的“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唐代李峤《梅》中的“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唐代杜牧《梅》中的“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宋代杨万里《腊梅》中的“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以及暂未找到出处的“月幌见疏影,墨池闻暗香”等。
2.与竹相关的诗词
除咏梅之外,咏竹的诗词也占不少。比较典型的有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中的“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唐代杨巨源《池上竹》中的“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注:造办处将原诗中的“波”改为“风”);宋代杨万里《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中的“数枝横翠竹,一夜绕朱阑”;以及元代白謕《竹阴》中的“非烟非雾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凉”等。
八、总结
首先,古代文人喜欢寄物抒情,松竹梅的高尚情操为人赞叹,于是人们对其产生较强的崇拜心理。其次,三友入画时的线条、色彩搭配等都给器物装饰增添更多情趣。于是,两大主因促使“岁寒三友”纹饰在明清官窑瓷中大量制作应用。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