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艾未未的《童话》:只为1001个“卡塞尔经历”
解析艾未未的《童话》:只为1001个“卡塞尔经历”
解析艾未未的《童话》:只为1001个“卡塞尔经历”
时间:2007-07-20 00:00:00 来源:华商网 - 华商报
资讯
>解析艾未未的《童话》:只为1001个“卡塞尔经历”
|
走在德国的这1001个中国人成为艾未未艺术作品的主体 |
|
|
1001个中国人,突然在同一天集体出现在德国小城卡塞尔的街头,他们都拉着特制的黑白相间的旅行箱,行动自由。他们是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作品”的作者是艾未未;“作品”的名称是《童话》——
7月17日,著名诗人艾青之子、艺术家艾未未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第三批《童话》成员离开德国卡塞尔的图片,至此,艾未未带领1001个中国人到德国格林童话的故乡卡塞尔参加文献展的“作品”就基本完成了。称其为作品,是因为艾未未本人一直不赞成大家称其为“行为艺术”的看法,他说,这只是他生命中的一部作品,这次,他让1001个中国人有了一次在德国卡塞尔的经历。
7月13日,刚从卡塞尔归来的艾未未在北京草场地的家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解析一 谁是艾未未?
艾未未最有名的身份便是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但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更让人羡慕的头衔:旅美艺术家、中国前卫艺术代表、中国2008奥运会“鸟巢”设计者的中国顾问、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据说是因为艾未未看了上一届卡塞尔文献展后,怒其不争,就诞生了《童话》的念头。
卡塞尔是一个人口只有20多万的德国小城,每隔5年,这里就要举办一届文献展。卡塞尔文献展是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同称为“世界三大当代艺术展览”的艺术盛会。今年的第12届文献展于6月16日开幕,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和他的《童话》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但是艾未未本人并没有通知任何一家媒体,而且让一个助手挡住了90%的采访者,其余的记者则要重重审验,才可以采访。
可以想象,1001个中国人突然闯进一座仅有20多万人口的德国小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他们都拉着专门定制的黑白相间的旅行箱,大家管这些箱子叫“奶牛”,还将1001把中国清代的太师椅摆在大街小巷,游客都可以坐在上面休息。德国人称参加《童话》的中国人为“Weiwei-Chinese”(未未的中国人),未未的中国人在德国的各种行为被德国媒体报道,《南德意志报》标题称“中国人来了”,文中说:“对于东道主而言,这1001个中国人可能是对全球人口爆炸性增长的一种先锋隐喻,也可以象征着一种对文化以及物质丧失的恐惧。”
解析二 去卡塞尔干什么?
从今年2月份起,艾未未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要在中国各地招募1001人,组成《童话》军团,去德国卡塞尔参加文献展,所有人的食宿、交通全部由艾未未承担,总投入300万欧元。开始,大家很疑惑:安全吗?1001个人去了卡塞尔后干什么?在报名者当中,有酒吧老板、广告人、诗人、画家、农民、教师、学生、歌手、写手、舞蹈家、做普洱茶的生意人及无业“游民”等,还有从山寨中走出的农民。
大家都带着疑问,真的不要我们掏钱吗?艾未未说,此次活动的资金是由瑞士的一个基金会提供,所有活动由艾未未统一策划、负责。“干什么都可以。”艾未未告诉记者,《童话》的1001个成员,行动完全自由。只有两个约束:一、别离开卡塞尔,因为他们都是来参加文献展的“作品”;二、必须按照原计划回国。房间分配、网络及电话使用说明、各种注意事项都贴在宿舍外的通知栏上。
“我们提供早餐、中餐、晚餐,都是中国饭,粥啊、卤蛋啊、蛋炒饭啊、西红柿炒鸡蛋,厨师都是从中国带来的。”艾未未说,他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吃集体饭,可以去外面吃,但是因为“中国人吃饭很挑剔”,大部分还是回宿舍吃饭。他一共从中国带去了20多个工作人员,但很不够用,当地还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报名当志愿者。
1001个中国人在卡塞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开会、不需要应酬,从头到尾,《童话》没开过一次大会,艾未未也没发过言,到离开的那一天,他把大家叫在一起,合影留念。
一个因为签证没有办下来未去成的人说:“其实,去的人都得到了去卡塞尔免费旅游的机会。”
解析三 艾未未得到了什么?
1001个身份各异的中国人,大多数是第一次出国,所以,每个人都会因为其出身、经历、职业、身份、爱好、认知等的不同,得到一次异国生存经历。艾未未说,他们每个人得到的就是一次经历。而自己得到的,也是一样,只不过是一次经历。
但是,他还将每个人的经历都记录了下来,工作人员拍摄了无数张“作品”的照片,然后,将会出一本画册,而他们用过的道具,都可以被主办方拿到拍卖会上拍卖。可能艾未未并没有邀请媒体参与,但他的确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声誉是他得到的另一财富。
前段时间德国总统来北京后,就到草场地来访问艾未未,他到了德国以后,总统专门去看了他的作品,然后又一起吃午饭。卡塞尔的市长也多次和他见面,市长甚至到“作品”基地去吃了午餐。艾未未说:“大家都抱着一种疑惑,困惑,兴趣,试图说清,又无法说清。我离开时都是坐市长的车直接离开,我觉得在中国很少有这样的事。”本报记者 狄蕊红
对话艾未未:想带更多人去卡塞尔
记者:1001这个数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艾未未: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一个量,你可以选择999人,也可以选择1000个人,可是1000个人显然没有1001个人有意思,大家听到的时候会愣一下,会记住,再就没有什么含义了。
记者:对您来说,这个数字是大还是小?对小城卡塞尔来说,是不是有些多?
艾未未:多吗?我如果有能力,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我可能会选择10万人,或100万人,我会带更多人去卡塞尔。
记者:你觉得这件作品的艺术性在哪里?
艾未未:它的艺术性就是没有艺术性,我说过我不在乎人们对我的看法和评价。
记者:任何人的看法都不在乎吗?
艾未未:当然,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
记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艾未未: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就是想做这件事。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你以为你知道为什么,其实你并不知道。即使你知道要做的理由,那个理由也未必是支持你做这件事的真正原因。
记者:那有没有一个原因是带一些没出过国的人到国外去看一看的意思?
艾未未:是的,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像带一个朋友去任何一个地方,让他们感受一下,形成的只是一个经历,可能是愉快的,也有可能是不愉快的。对他们来说,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在国外度过的,他可以闭上眼睛睡觉,也可以随便转转。而我呢,我在卡塞尔的工作就相当于一个“驻卡塞尔办公室主任”,每天看什么东西不够了,赶紧购买,接越洋电话,处理各种琐事。我有了这一份经历,带着大家去了卡塞尔,我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就是我的收获。
记者:管很多琐事,是不是跟艺术家的身份不相符?
艾未未:我根本不需要艺术家这个身份,我连身份都不需要。只不过大家都觉得我是艺术家。
记者:那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艾未未:我就是一个活着的人。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