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

谁在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

谁在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

时间:2007-10-12 00:00:00 来源:金融时报

资讯 >谁在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

中国艺术品市场仿佛一夜之间突然火了,而且大有熊熊燃烧之势。在结束的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币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油画。   据称,国际收藏热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身价抬高了数倍。可那只是国际收藏机构的游戏,因为筹码——当代画坛名将的“原始股”作品在他们手中。因而,这些疯狂的价格和行情的涨跌也都掌握在国际资本的手中。   高烧蔓延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海外不断升温,一股中国当代艺术品“淘金热”正在全球慢慢兴起。   2004年就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将同样进入一个高价的时代”,但其兑现的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仅仅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完成本质性蜕变,从边缘而小众的市场层面迅速提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焦点,不仅形成了规模化市场,而且突破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线也已经成为现实。   2006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令人惊诧的一年,整个当代艺术版块价格整体大幅度抬升。2006年3月31日举办的纽约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达到了1323万美元,其中张晓刚单幅油画作品的成交价甚至已经逼近百万美元的关口,最终以97.92万美元成交;艾未未、徐冰、谷文达等更“前卫”的作品亦涨幅巨大;此外,像尹朝阳、章剑、季大纯等首度或较少出现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取得相当不俗的表现。   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心所获得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区域市场中得到了更强的回应,一周之后的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现场的热情几乎达到了“爆棚”的程度。据称,即便大家事先已经因纽约的成功而向上调高了成交的预期,但大部分拍卖结果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刘野的大幅油画作品《烟》以320万港元落槌,杨少斌的《熔化的风景》以210万港元落槌,最终整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了1.3亿港元,全场同类拍品只有2件流标。香港佳士得春拍,刘小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今年嘉德春拍,陈逸飞的《黄河颂》又以4032万元的高价放了一颗卫星。

刘野油画作品《烟》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几年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指的是艺术品的价格,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随着拍卖价格不断疯长,数以百计的工作室、画廊和私人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涌现。奔走于伦敦和纽约的画廊经销商迈克尔表示,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繁荣,而今正在中国重演。   谁在炒作   艺术品投资在中国才刚刚兴起,艺术品市场还只是一些游资或者私人藏家涉足的市场。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艺术品和艺术家推向疯狂?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疯狂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而是那些国际藏家的杰作。近几年,在纽约、伦敦、瑞士等西方国家活跃着无数私人藏家、艺术投资基金,以及公共收藏机构,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情有独钟,不断地斥巨资收购,使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   据称,一批享有盛名的海外艺术基金开始积极进入或者筹划进入中国艺术版图。5月份,瑞士尤伦斯艺术基金宣告,该基金主导建立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11月2日将在北京开放。据估计,该艺术中心的预算达到了国际级大型美术馆的标准。   实际上,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艺术市场走红,中国艺术品就开始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无论是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还是在开拓中国国内的艺术代理布局中,各路资金各显神通。尤其是2006年,在中国成立艺术基金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有人甚至称之为中国的“艺术基金元年”!   此前,海外资本进入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国内不少著名艺术机构背后的资金就来自海外,也有一些海外资金“不太地道”,它们通过设立奖项、冒充学术或公益的方式绕开画廊制度低价吃进艺术作品。   总之,在混乱的开端,一些艺术家、画廊、拍卖行、买家、帮闲者总是心怀鬼胎,在规则建立之前享受最后的狂欢。而低买高卖是艺术品市场遵循的最基本交易法则。既然中国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被低估,这些艺术基金就会大量收购,囤积,等待炒作拉升的机会。   在上海和北京,一些形迹可疑的外国人会在各种与艺术有关的场合露面。他们以各种艺术基金的名义走街串巷,和大量知名不知名的艺术家会晤,同时收买一批“买办式”的中国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媒体。有些野心勃勃的海外艺术基金也已经开始在上海和北京考察场地,准备建立常驻机构乃至艺术空间。他们比本土资本觉醒要晚,但招式更为凌厉和专业。   一位美院教授感叹,他有潜力的一些学生刚升大三时就已经和来历不明的海外艺术机构签约,被资本“包养”了。他还抱怨了中国文化政策的滞后,目前建立中国本土艺术基金的构想依然没有获得认可。   于是,海外艺术基金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将根植于中国语境的艺术品带向西方。这就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现象,即中国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流向西方!   很多人认为,在国际市场上成名的中国艺术家们一夜间暴富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拍了2200万元,但据透露,当年这幅画才卖了不到100万元,后来被一位印尼藏家收藏。当今许多一线画家和刘小东一样,如张晓刚、方力钧、马六明等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画作都早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而那些炙手可热的价格与他们并无瓜葛。   当人们还没有艺术品投资意识的时候,对于海外收藏家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处女地。当今画坛名将的作品在那时就以很低的价格成为这些藏家们收购的“原始股”,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行情看涨,他们“仓库”里的作品也身价倍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动声色地参加国际大展,老练地造势,然后在拍卖会上大放卫星。尤其是近两年,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了一个热度高峰。但银子也都落入了这些画商或者收藏机构手里。   前景难料   目前,中国当代油画的交易价格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上千万元。然而,中国当代油画的投资前景真如目前所表现的那么乐观吗?   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中的拍品估价为例,齐白石的国画作品《毕卓盗酒》被认为是大师人物画中的精品,其估价在8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而一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估价竟达880万至1200万港元。齐白石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曾任中国美协主席,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张晓刚,1958年出生的职业画家,没有多少人知道张晓刚为何许人也。
张晓刚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之十五号》
然而,就是这两位在知名度、艺术成就、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能同比的画家,他们画作的涨幅却出现了背离,中国油画价格定位的不合理性由此可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表示,一件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在一个漫长而又稳定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当代油画的价格却往往是在短时间内暴涨形成的。   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画廊、画商、外国机构甚至画家本人往往与中介机构合作,联手包装画家,利用各种方式为画家造势,并最终达到操纵画家作品价格的目的。如此泛滥的炒作,当代艺术市场怎能不出现泡沫?著名美术评论家高名潞认为,当前80%的当代艺术品,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很多滥炒出来的价钱,不过是搭建在沙滩上的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   在西方,当代艺术在二战之后就逐渐走向成熟了,但作品上大型拍卖会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中间有50年的沉淀期。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刚刚自海外火起来,国内就立即上拍卖会,是不是太快了些?   一些批评家认为,一味追求价格,使得艺术家丧失创造力,不再寻找新的创作领域,变得固步自封,甚至雇用“枪手”按模式画画。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当代中国油画价值不高。中国书画的起源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至今不过百余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从未把中国油画列为顶尖艺术。相对于那些已经进入艺术成熟期的西方油画来说,中国当代油画还显得缺乏艺术创造力,略显稚嫩。因此真正能进入西方艺术殿堂、被全世界所认可的中国油画家寥寥无几。   当代艺术产生如此巨大的泡沫,缺乏学术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名潞表示,欧美的当代艺术收藏,是建立在大量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安尼·沃霍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美国研究他的著作有几十本,内容非常丰富,收藏家可以清晰地知道安尼·沃霍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买起来比较放心。   反观中国,张晓刚近两年蹿红,但是艺术理论界有谁静下心来研究过张晓刚?方力钧已经红了很多年,目前也没见到深入研究其作品的著作。缺乏学术界的理论支持,收藏者无法真正断定当代艺术的收藏方向,很容易掉进黑庄家制造的陷阱,以高昂的价格买进价值不高的艺术品。而随着理论研究渐渐深入之后,很多早年价钱被炒高的艺术品,将渐渐露出本来面目,被收藏界淘汰。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飙升,的确助长了当代艺术在国内的发展,一批新一代艺术家也脱颖而出。但也不能只顾艺术品的成交数据,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上。毕竟,当代艺术才只有短短30多年,无法在短期内成为经典,甚至有些作品可能在今后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一股中国当代艺术品“淘金热”正在全球兴起。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