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更多人来了 一些人走了(图)

798:更多人来了 一些人走了(图)

798:更多人来了 一些人走了(图)

时间:2008-05-04 16:22:36 来源:思维的乐趣

资讯 >798:更多人来了 一些人走了(图)

798工厂是50年代东德援建的大型项目,2002年前后,这里的建筑空间在工厂转型过程中被释放出来,低廉的地租和空旷的空间吸引了一批艺术家驻进。而今天,当创意产业蒸蒸日上,798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艺术家却正悄无声息地从这里离开……

    绿色的铁质楼梯扶手被涂成了白色,灰色的水泥地面看不见了,铺上了灰色的地毯,原来的工作间和厨房已经被打通,成了一个大开间,那些从工厂车间里保留下来的多层工作柜和结实的陈列架都没有了,大开间都被刷成了“画廊白”,这个两层空间2000年前是工厂的车间,2003年,阚昕搬进工厂,成为了最早一批搬到798的住户。

    798工厂是50年代东德援建的大型项目,2002年前后,这里的建筑空间在工厂转型过程中被释放出来,罗伯特将TimeZone8书店开到了工厂里;隋建国、黄锐、赵半狄、苍鑫等艺术家聚集在这里做工作室,低廉的租价也吸引了画廊和设计、广告公司的进入,东京艺术工程是最早公开举办展览的画廊,开幕的展览是《北京浮世绘》。2003年之后,画廊的数字迅速增加,中国当代画廊、季节画廊、空白空间、常青画廊、北京公社、唐人画廊……

    而另一部份人在这里实现了LOFT居住的理想,艺术家刘索拉、出版人洪晃、设计师林菁……各自将这里的工厂空间进行了改造,在仍然机器轰鸣、烟囱冒烟、出租车不让自由进厂的798里过起了LOFT生活,几年前,LOFT的概念经由798应证,一时间成为了时尚媒体广泛报道的新潮生活方式,这些有着海外生活经历的北京LOFT生活的实践者们,将纽约SOHO区和798做比较,一边享受着高大的厂房空间所有的敞亮和开阔,一边忍受着工厂物业的不便,用洪晃的话说,这里有neighborhood(邻里关系)的居住氛围。

    798的周末

    2007年,TimeZone8现代书店举办了多次小型图书发布会和讨论会。比如11月初的某个周末,在艺术评论人、策展人HansUlrichObrist的新书《DOIT》(《做》)的发布会上,他谈兴正浓地给听众说起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年轻的艺术家、国内外艺术媒体的编辑记者、美术学院的学生……而现代书店的对面,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要举行的开幕礼,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术馆的馆长、收藏家、艺术家来到798,参加这个由比利时尤伦斯男爵赞助的美术馆的开幕礼。

    周末的798较平日更为活跃。画廊新展览的开幕式一般选择在星期六。比如展览扎推的上周六,北京空间的屋顶破了一个洞,屋子里的空间又变了,展览只有一幅画儿,岳敏君的《LookingforArt》(《寻找艺术》。

    画廊门口高高地架了摄影机,镜头往下对着拉门进画廊的人,画廊里挤着参加开幕展的人,还有两台摄影机对着人群。北京空间的策展人冷林站在门口,展览现场是熙熙攘攘的人,有人挤到冷林身边,“我是宋冬的朋友,哪天也请你看看我的作品。”冷林还是礼貌地笑,好,好。岳敏君出现得晚,身边还跟了几个人。他刚从798另一个画廊过来,那边是一个收有他的作品的群展,一个新画廊的开幕式。

    在798是否越来越商业化的争论中,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当代艺术的聚集地。Nike在798租下厂房做展示空间,也在这里举办邀请中国年轻设计师合作项目的发布会;另类时尚杂志i-D选择在这里做摄影展。艺术、时尚、生活就这样被混生搅拌在一起,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背着相机对着展览和厂房一拍再拍的国内外艺术游客,也会碰到在这里做问卷调查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或者香港中文大学做文化研究的教授,这里是发生地、实验场,展览记录着艺术的生成和变化,而工厂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创意聚集地的过程,也被研究者所记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