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中保持清醒——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描述

混搭中保持清醒——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描述

混搭中保持清醒——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描述

时间:2008-08-14 14:37:56 来源:天禄

资讯 >混搭中保持清醒——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描述

  20世纪弹指一挥,已成昨日,这100年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取得了巨大的物资和科技成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也在剧烈的精神落差中一路走来。关于社会,关于艺术,没有一种前进的步伐不是在对既存权力的反叛中取得的,而革命者往往很快又蜕化为堡垒的守护者,成为新的掘墓人的对象。这是最基本的社会和艺术发展规律,应该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正常认知,但是我和艺术家们对话时,发现很多人涉及到对具体艺术方向的选择,经常产生困惑,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做出正确的描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展开当代艺术创作的基础性前提。

  中国还有太多的传统、现代问题没有解决,但我们不能无视的一个现实是,后现代语境在发展中中国的极强适应性和快速发展,这成为对当代中国问题进行思考的基本出发点。而这样的国情在艺术界的表现就是,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混搭出场。艺术家身在其中,必须具有清醒的立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阻挡的经济推动力,跨越政治、文化、国家、民族的种种分歧,非常现实地把中国推到了世界前台。这个饥渴已久的超级巨人一旦醒来就爆发出了震骇的能量,迅速跻身于强林之列。中国很快就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由经济激发出的能量和潜力是巨大的,众多的政治、文化方面有关意识形态差异的争议也都不再是主要问题,甚至成为有可能的经济动力源而受到关注。在这样的态势之下,中国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在包括艺术的许多领域,抢夺世界的制高点。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中国艺术家对艺术的认识也是这样。在80年代,我们还在为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到西方的博物馆里看原作而欣喜不已,慨叹原来原作和印刷品的差距如此之大!甚至到1993年东京富士美术馆携馆藏70多幅西方油画原作到中国美术馆展出,国人都惊呼这是首次如此大规模的西方原作到中国展出,在中国美术馆排队的人流能甩几百米远。但是今天,经常可以看到媒体中关于达芬奇、毕加索等大师真迹来华展出的消息,大家已习以为常,再也不可能出现人流如织的场面,甚至很多艺术家对此淡漠视之,因为今天艺术关注的问题早已改变。我们已经能够和西方艺术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问题。

  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这是谁都回避不了的国情。当京沪等大都市进入全球消费城市排名的时候,甘肃省还有些民办教师连每月不到二百元工资的工作都要被迫失去。差距极大的社会基础自然有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涉及到对艺术的认识也是这样,对艺术的混搭的理解就非常自然。

  处在前现代定位的传统艺术还有现实意义吗?在学术界的认知中,沿袭传统艺术几乎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但现状是,传统遗产依然在苟延残喘,我们悠久的辉煌历史是这样的保守主义的精神支撑,特别是对近几十年中传统湮没事实的反思更成为一种绝佳的借口,而它往往也会充当抵御所谓西方现代思潮入侵的官方工具,这时候一般扯出的是一杆民族主义的大旗。美术学院的国画系学生几乎都是在隔绝当代艺术观念的临摹传统的教育中学习,传统国画的伪俗市场也大行其道。

  现代主义是80年代的艺术主题,我们以艺术真理和形式感的探讨开始追赶西方现代主义的时候,西方早在几十年前就进入了后现代社会的生存和思考中。于西方而言那已经是历史遗产,但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却有着革命性的现实意义。我们10年的时间追赶西方100年的历史,这是一种既爱又恨的民族情感的流露,本来就已很粗糙的快速演绎,又在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上被一枪击碎。

  到90年代,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逐渐取得和国际同步的艺术认知,进入到以消费和波普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一个不同于现代主义的艺术语境骤然来临,对普罗社会的关注代替了现代主义时期精英主义的个人宣泄。这是在世界范围内艺术史发展的当下高度。艺术史经历过原始的潜意识时期,充当过宗教、宫廷、沙龙艺术的工具,到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家终于可以高呼为艺术而艺术,但是由此带来的个人主义的过度泛滥也最终葬送了艺术的审美生命。由杜尚开始的对艺术的反审美认识给予艺术新的生命,沃霍尔带领艺术走入大众生活,博伊斯更是把艺术提升到是一种能够改造世界、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的层面。这是迄今为止,对艺术给予的最高认知。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艺术进入了它的社会学时期。

  中国社会,是当前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方。中国发生的急剧变化,给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地理和人文冲击,自然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和艺术关注。例如,因为工程浩大的三峡建设,成百万的移民在非自然的状态下离开了自己的故土,随之远去的还有传承千百年的家族记忆。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如此造成的情感巨变几乎是负载一生的,由此生发出的艺术能量也是巨大的。艺术家因此有着极为丰富和复杂的生命体验,具备产生伟大作品的最大可能。相比之下,西方社会虽然也存在很多危机问题,但是整体来看,它们现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缺乏社会巨变的冲击,因此更缺少能够产生艺术震撼的动力。这不仅是艺术本体震撼的静默,更是社会机体的相对静默。而中国,令世人耳目一新,世界上随之掀起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热潮。

  90年代以来逐渐把艺术推上峰巅的现实因素是市场经济的推动,市场的功利性无孔不入,它能够凌驾于学术认知之上。它可以不管艺术史的定位,而只迎合增殖的需要,因此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几个对艺术不同认知的表达在市场中都有出场的位子。利益的驱动使混搭更是一种现实的存在。

  每个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也几乎是混搭的,画国画的早年也一般都学过苏派的素描,刚刚惊呼过油画原作的精妙却马上发现在西方架上绘画早已不是主流艺术,对现代主义的学习本已粗糙突然又遭遇后现代主义的来临。每个人都是一个杂糅在一起的存在。

  这就是中国当下的艺术现状,在他者眼光中快速粗糙的艺术发展,反而造就了中国特有的艺术生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甚至相反的艺术因素奇妙地混存在一起的混搭世界。

  相较历史而言,艺术在今天中国的自由度远非昔日可比,经过二十多年的追赶,我们的艺术认知已经基本上与国际同步。一个严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艺术家,对此要有清醒的判断力。我们既然已经深入到艺术史认知的世界性的高处,就艺术的创新特质而言,当然应该以此来关照中国的艺术发展。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这样的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观点在艺术批评场域中的出局身份,在于它们的立身之本与当代社会问题和艺术问题的脱离所致。因此,无论笔墨至上和为艺术而艺术曾经在艺术史上是多么炫目、革命的口号,在今天,都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历史。或许它们还不时地充当国粹主义的代言人或者在艺术市场上制造波浪,但是对于一个清醒的艺术家而言,他必须要着眼当下,把握时代的主题,他的选择首先应看重的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批判力的艺术方向。

  对以思想批判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性的艺术家来说,中国社会提供了如此奇妙的样本,艺术家可以以此为基础充分展现自己的睿智。个人命运总是被裹挟在大的社会命运的动荡之中,明晰的艺术方向不排除自我思考,但艺术家更应该超越个体层面进入到整体的社会分析中,对凸显的社会问题表示出质疑和追问的姿态,去做出正确的艺术判断。

  社会的进步总是步履维艰的,生活在这个转型时代的艺术家,必然要有着幸福和痛苦这两种极端的体验。幸福在于,人类社会在趋于整一化的世界中拨开历史迷雾,在人类意义的终极问题上逐渐形成共识并为之奋斗。痛苦在于,现实世界呈现出复杂的差异性和对未来的不可预知,为此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于中国的艺术家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