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图)

“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图)

“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图)

时间:2008-08-28 10:52: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展览 >“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图)



凳(清代家具)  艾未未


    在相对多元文化环境里生长的新一代艺术家,已相当程度地弥漫着一种后现代的情绪与话语方式,并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得以逐步体现。9月1日将在深圳华侨城华·美术馆举行的“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展,是试图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中对利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方式创作进行的梳理与相对集中展示。或者说,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家具体的创作来讨论后现代主义与其发生了怎样的关联,他们的作品是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的倾向,这种艺术方式与形态是如何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给予结合与应用的,以及如何理解其中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主要表现之一是针对中外传统经典概念、范畴,以及中外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给予挪用、戏仿、整容与篡改。在视觉艺术的范围内,对经典概念和图像的重新理解与改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后现代方式最显著的体现。所以,这次展览汇集了中国当代艺术中54位艺术家通过利用后现代的方式,对以往经典概念和作品进行整容与篡改的90件作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装置等,从而使这次展览成为既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变化中对经典的态度与立场,也延展了所谓经典的不确定性状态。

    这些作品在视觉图像资源的利用与态度方式上有着几个不同的特征。一是根据古典大师的某一幅作品,或传统经典符号的直接临摹、翻制到作品之中。二是探讨公共图像与架上绘画之间的转换关系问题,他们对感兴趣的历史图像等作品在资源利用上,并不作过多的似乎已成定论的历史价值判断,只是基于视觉的因素,将历史理解为一种或多种影像,并把历史与历史事件转换成照片、文件、档案形式。三是在复制与挪用中进行替换、抽离、戏仿、篡改,这是许多艺术家最惯用的手段之一,其中包括结构性篡改与变形、抽离与置换,以及在置换中的滑稽性戏仿等。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文本拼贴、置换、戏仿的效果。

    每件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和多种寓意。艺术家们通过个人与传统经典、与历史本身之间的多重关系来展示对传统与现代、与当下与未来,以及历史的不确定性和多重意义的思考和认知。把中外美术史的经典作品真实或虚构地并置在一起,既是他们对绘画本身的实验,也是他们对传统经典的一种态度和方式。让熟悉的图像陌生化,以控制观者的期待,让观者体味新模式和新视角所产生的惊喜,以及摆脱经典规则后的自由。使观者在开始审视作品时就意识到,他们将要阅读的文本已不是传统意义的经典之作,而是经过整容后的“新”历史的视觉图像,其视觉文本已经深深地刻下了艺术家们个人创作的烙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