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雕龙宝座
神采奕奕的琉璃构件
借助三维技术和360度环幕电影,重现明孝陵地宫里的种种神秘之处
神秘的明孝陵“宝顶”下的地宫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此已经沉睡了600年。透过时空,穿越布满乳钉的厚重大门,金色华丽的巨大雕龙宝座放置在中间,周围是藏满珠宝的配殿,地上一排排白骨,是随葬者还是牺牲的盗墓者的?勤俭皇帝朱元璋死后还坐皇帝宝座,每天打理朝政?他与皇后马娘娘是否葬在一起?明天中午12点起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免费开放,高科技三维和360度环幕电影将重现明孝陵地宫里的种种神秘之处。
神秘地宫:
三层棺木里装满华丽珠宝
明孝陵地宫自朱元璋入葬后就从未被开启。但民间传说,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还有的传说更离奇,说朱元璋死后葬在了朝天宫。10多年前,考古专家用精密仪器探测到了朱元璋就葬在明孝陵宝顶地宫。
如今,经过半年多的改造,一个废弃的旧厂房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座高科技展示明代文化的博物馆。昨日,记者有幸跟随讲解员先睹了神秘“地宫”里的精彩片段。走进博物馆大门,走过一道道坡道,沿着回廊楼梯,来到神秘的地下空间,一面普通的白墙瞬间变得深不可测,三维视频全方位解读了明孝陵的玄宫。记者跟随现场影片的镜头,伴随着音乐配音,一扇扇布满81枚乳钉的厚重石门被轻轻推开,宽阔的圆拱形空间,静谧而幽深,不仅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随着光线的移动,记者仿佛真的置身于明孝陵最神秘的地宫之中。绕过巨大的象征皇权的龙椅宝座,在狭长的墓道内,地上布满了一排排白骨,这些白骨不知是殉葬者的,还是被机关杀死的盗墓贼的。穿过前殿到中殿,绕过巨大的龙椅,再由东西配殿到后殿,终于看到了朱元璋的三层棺木,只见须弥座上,两口棺材并排而立,一大一小。真的呀?大脚皇后马娘娘同他一起合葬在后殿。大的三层棺木自动开启,从开启的缝隙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金银珠宝,让人眼前一亮。小的也随即打开,里面同样是各种宝贝。
对于博物馆地宫三维视频再现的是否符合地宫里的设计?记者请教了南京大学历史系贺云翱教授:“古代帝王陵寝制度都有一定的传承性,尤其是同一朝代。我想他们是参考了北京十三陵万历皇帝定陵地宫的设计,因为北京的长陵地面建筑大体沿用了明孝陵的地面建筑模式。但是,由于明孝陵地宫至今没有考古发掘,是否完全一致,也不好说,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吧。”
穿着彩衣的仙人
琉璃构件:
屋脊上爬着奇形神兽
除了展示明孝陵神秘的地宫,博物馆还展出了不少神奇宝贝。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要数各色从明孝陵出土的地面建筑琉璃构件,有黄,有绿,明亮而透彻。讲解员介绍说,黄色的是出土于明孝陵,绿色的是出自明东陵。这些琉璃构件上爬着的是张牙舞爪的飞龙,还有一些构件,造型相当奇特,虽然大小不一,但看了让人十分喜爱。据贺云翱介绍,1997年,他们曾经发现了明孝陵东西配殿遗址、神厨遗址等,还出土了一些建筑构件。色彩主要是黄色,也有绿色的,和明代宫殿用瓦是一致的。记者还发现,这些琉璃构件有许多是穿着彩衣的仙人,骑在怪兽上,仙人有的睁着眼睛,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还有的闭着眼睛,正在耳听八方呢。贺云翱告诉记者,“这些形态特别的神兽都是在屋脊上的。明代帝陵上屋脊上的神兽,和其他朝代的都不太一样,这些琉璃构件体现了建筑规格和建筑地位,再现了明孝陵的辉煌。”
贺云翱介绍说,中国古建筑屋脊上的神兽,其数量和排序都有讲究,代表了一定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为十兽,外加一个跨凤仙人,按顺序是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些神兽都是传说中的动物。龙生于水行于天,是天子的象征,凤是百鸟之王,为皇后的象征,龙与凤又喻吉祥如意;天马、海马一个能飞天,一个可入海,也是吉祥骏兽;狮子和狻猊勇猛威武,可镇妖辟邪;而斗牛、押鱼有鳞、有角、有脚,能飞会泳,可兴云降雨,灭火保平安。
免费开放:
展厅每天限3000人次参观
巨型的模型沙盘,将明孝陵的全景展示在观众眼前。然而,一件巨大的龙椅更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件龙椅是根据北京故宫太和殿,明代龙椅原件复制而成的朱元璋登基用的龙椅,它将放置在模拟的登基台上。”讲解员说。除此之外,一组明朝开国战争中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的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也十分令人称奇。而展馆中360度环幕影院,是目前江苏省内旅游景区中唯一的一家。影院中9台摄影机同步播放的环幕电影《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展现了明孝陵及古都南京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记者了解到,环幕影院票价为30元/人,梅花节期间(2月20日-3月20日)优惠价为20元/人。1.3米以下儿童可以半票入场。
据博物馆周钰雯馆长介绍,博物馆展厅免费开放是长期行为,因为展厅日最高接待量仅为3000人次,请大家合理安排参观时间,不要集中在开馆当天前往参观,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拥挤。据悉,博物馆每周七天开放,时间为8:30-17:00,闭馆前半小时不再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