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是梦的艺术 访<小牛向前冲>总编剧袁志发

动画是梦的艺术 访<小牛向前冲>总编剧袁志发

动画是梦的艺术 访<小牛向前冲>总编剧袁志发

时间:2009-09-10 16:17: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资讯 >动画是梦的艺术 访<小牛向前冲>总编剧袁志发

由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与青岛普达海动漫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出品的国产原创大型系列动画片《小牛向前冲》(以下简称《小牛》),于昨天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的《大风车》栏目首播。在该剧开播之际,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该剧总编剧、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袁志发先生。

    从搞新闻到做动画

    记者:大家都知道您是个老报人,而且是在退休后涉历动画这个行当的。这个弯拐得太大、太急了,您是怎么拐过来的?

    答:在该剧的启动仪式上,就有记者问过这个问题。这个弯确实拐得有点大,也有点急,但在我看来,这是人生中的正常事情。我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写作、创作也是如此。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什么才去干什么,而是干什么就去学什么。我所以也干起了动画,创作剧本,创作剧中的歌词,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基本的动因,是因为我在授聘担任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后新上了个动画专业,既然有了动画专业,就应当去学习动画,研究动画,并付诸于行动。《小牛》的成功播出,这对学院动画专业的建设发展肯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新闻强调的是真实性,动画追求的是什么呢?这方面您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吧!

    答:动画作为一种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追求的是真善美,要能够给人以信心、力量和美的享受。但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它更加注重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动画,动画就是一种梦的艺术。从搞新闻转到做动画,其最大的“拐点”就在这里。实事求是地说,突破这个“拐点”是很不容易的,既有痛苦,也有快乐,当然,更多的还是快乐。

    记者:那您是怎样突破这个“拐点”的呢?

    答: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突破了这个“拐点”,我只是做了一些尝试。我在创作中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动画艺术的真实性?艺术应当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一部艺术作品,其塑造的某个人物形象,不管如何虚构、夸张,但他在生活中是可能存在的,只不过更加典型化罢了;只要生活中可能存在,他就是真实的。但用这个原则去理解动画艺术,就有很多问题难以说得清楚,或者根本无法去理解。像日本动画剧中的奥特曼,他的一只手怎么就是一支枪呢?但经过思考,我终于找到了理解动画艺术真实性的一条路径:动画(剧)是在一个假定的平台上和特定的时空中讲故事的,在这个假定的平台上和特定的时空中,只要你讲得故事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应该算作是真实的,哪怕你讲得故事神奇到了极点,而且应该说,你讲得故事越神奇越好。如果不是这样,很多经典动画故事也就难以理解了。所以,我认为,在动画剧创作中,再没有比敢于幻想、善于幻想更重要的事情了。当然,不管怎样幻想,健康、向上这条主线是必须贯穿始终的。

  关于大角牛卡通形象

    记者:有人称您为“大角牛”之父,请您谈一谈《小牛》的主人公大角牛好吗?比如,为什么要用牛做该剧的主角卡通形象呢?

    答:以谁作为该剧的主角形象,这是剧本创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经过一番调研比较,我最后选择了牛。这与总体剧情有关,更与牛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有关。在中国的12生肖中,牛虽然排在鼠后,但它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历史上有著名的“五牛图”,鲁迅先生曾教诲我们,要“俯首甘为孺子牛”。许多文人感慨地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现实生活中,也多有“发扬老黄牛精神”、“初生牛犊不怕虎”等说法。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老牛力尽刀尖死”,就是说,牛从生到死,都在为人类做奉献。牛的这种美德与《小牛》倡导的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小牛精神”恰好是一致的。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这种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需要这种精神。至于说我是“大角牛”之父,欠准确,“大角牛”是创作团队集体智慧的产物,有人这样讲,是出于对我的鼓励。

    记者:《小牛》是首部以牛为主角卡通形象的动画大片,用牛做卡通形象还有别的寓意吗?

    答:当然有了。今年是中国传统的牛年,又逢百年不遇、来势凶猛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为此而深感不安,都盼望着牛气和牛市的到来,盼望着早日冲出这场危机。而当前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是以强者的面目出现的,中国是最有责任、最有信心、也最有希望率先冲出这场危机的。所以,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小牛向前冲》也就多了另外一层含义,即中国向前冲。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牛精神”也就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中国精神。正因如此,《小牛》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选定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

    记者:《小牛》昨天开播,但大角牛卡通形象公布已有几个月了,在社会上反响如何?

    答:观众对大角牛卡通形象到底怎么评价,能打多少分,这要等大家看了全剧后才能知道。但从已知的情况看,其受欢迎程度是比较高的。人们可能从媒体上已经看到了,由于大角牛卡通形象既活泼可爱又充满牛气,能够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牛气,能够表达世界人民期盼牛气、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愿望,大角牛卡通形象先被成功入选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吉祥物,随后又被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选定为该市的形象标识。这标志着我国动画卡通形象已突破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层面而介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层面。这在我国现有动画剧卡通形象中还尚属首例。它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大角牛卡通形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关于《小牛向前冲》的运作

    记者:这部动画片是由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和青岛普达海动漫影视有限公司合作出品的,您怎么看这种合作模式?

    答:我认为这种合作模式是很好的。作为组建不久的普达海动漫能与央视动画合作出品动画片,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幸运。央视动画依托于中央电视台,具有人才、技术、平台等多方面的优势,与他们合作,既能保证动画片的质量,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正是这种合作,给普达海动漫注入了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与希望。从长远看,这方面的收益,其意义并不亚于出品动画片本身。

    记者:您刚才谈到“少走弯路、减少失误”的问题,这方面可以谈点什么吗?

    答:动画是一个新型产业,对一些组建不久的动画公司和人员来说,大家都是边学边干的,走点弯路、出现某些失误是正常的。比较幸运的是,由于有央视方面专家的指导和把关,截止目前,《小牛》这部动画片在运作中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误,没有走多少弯路。当然,效果到底如何,还要靠下一步的实践去检验。比如,观众、特别是小朋友喜欢不喜欢,市场开发如何,等等。

    记者:有人说过,做动画创意是关键,是这样吗,你们在这方面是如何把握的?

    答:一部动画片能否成功,创意如何的确是关键。走不走弯路,会不会发生大的失误,均与创意是否成熟密切相关。央视动画的同志在讨论剧本时就明确提出,整个工作要向前期倾斜,向创意阶段倾斜,包括人物设置、故事设置、场景设置、道具设置、后期衍生品开发,等等。一部动画片也是个系统工程,而人的认识又不能一次到位,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任何一个细节都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前期一个小失误,就会给后期工作引来大麻烦。对创意阶段的工作必须静下心去做,耐着性子做,躁不得,急不得,宁可慢些,也要好些。还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我们讲的创意不应该是小创意,只管本子,而应当是大创意,从本子到后期市场开发,都应当统在一起思考,在创意阶段就作出安排。做动画是要讲核算的,能够在创意阶段就有所回收那是最好的。

    记者:《小牛向前冲》未播先热,这主要得益于什么?

    答:相关因素很多,但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开放性的运作方式。比如大角牛卡通形象的诞生,它不是只靠少数几个专家画出来的,而是历时三个多月、面向全社会征集、从数百份来稿中遴选出来的。毫无疑问,这种征集方式本身就为提升《小牛》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有效的前期宣传推广工作。该剧在完成前期创意后,于去年10月28日专门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今年3月25日,又举行了卡通形象发布会,又有近百家媒体报道。随后又参展4月28日于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引起了众多媒体关注,特别是央视《焦点访谈》的采访报道,使该剧的知名度又一次得到提升。接下来,大角牛卡通形象又先后被入选为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吉祥物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形象标识,使《小牛》的知名度不仅在国内再一次得到提升,而且拓展到了近20个亚洲国家。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小牛》的衍生产品开发进展如何?

    答:截至本月25日,已有多家电视台购买了该剧的播出权。《小牛》的抓帧版图书已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将与该片同步上市,其他衍生产品开发也正在有序进行。在衍生产品开发中,我们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在产品样品设计、质量保证、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尽可能为合作方提供全程服务,实现互利双赢。这项工作虽然难度很大,甚至需要一个过程,但在“小牛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有信心把它做好。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