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西部广阔热土 探寻民族流行歌曲创作之路——蒋仲文

踏着西部广阔热土 探寻民族流行歌曲创作之路——蒋仲文

踏着西部广阔热土 探寻民族流行歌曲创作之路——蒋仲文

时间:2010-01-25 18:31:23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9年12期《广播歌选》杂志

>踏着西部广阔热土 探寻民族流行歌曲创作之路——蒋仲文

踏着西部广阔热土
探寻民族流行歌曲创作之路
                      蒋仲文
戚发旭的歌曲创作,植根于西部热土。他所出生、成长的云南昭通,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那儿乌蒙山磅礴逶迄,巍峨嶙峋。大山之中,金沙江、牛栏江、大关河白水江纵横穿流。黄连河群峰叠翠,飞瀑天外。大峡谷云遮雾障,神秘莫测。这儿颇具中国西部山雄水奇,苍莽广袤,气象万千的气魄,而在崇山峻岭簇拥包围之中的昭(昭通)鲁(鲁甸)坝子,却平坦开阔,绮丽秀美,多姿多彩,别具神韵,有如一颗璀璨剔透的高原明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滋养了一方独具魅力的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勤劳创造的各族人民,有着各自极为鲜明的气质和个性。这儿的彝族,除豪情飞扬,性情张扬外,尚多了几分笃实真诚,礼义待人。这儿的苗族,除勤劳婉丽、热情恳切外,尚多了几分文静善良,纯真自然。这儿的回族,除雍容自信,温文尔雅外,尚多了几分坚韧豁达,朴实纯厚。这儿的汉族,除大度从容,虚怀若谷外,尚多了几分贤达儒雅,仁义之风……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也极为辉煌灿烂,傩文化,喀红呗,四筒鼓,打鼓草,小彩龙,昭通唱书等皆颇具特色,独具魅力。
戚发旭自幼受到这灵山秀水的熏染,和多姿多彩文化的陶冶,在精神的造化和性情的形成上,得天独厚。戚发旭性格豁达,宽容大度,待人挚诚,善解人意,思维敏锐,不事浮躁。不管逢何境遇,他都沉稳应对。他耕耘不辍,佳作叠现,却淡泊名望,咀嚼平淡,殚精竭虑,苦苦求索。他对创作从不预设别人评说,揣窥候门心理,迎人肋肩谄笑,摈绝世俗功利。
戚发旭的歌曲创作,在艺术风格上,一是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使之有着浓郁的区域和地方特色。如从苗族“飞歌”的七度跳跃元素中,通过大胆的再创造,应用到了多部作品中。在《阿投巴鲁甸》、《昭通民歌联唱》、《秀美家园》等作品中,大胆改造应用了彝族、回族、汉族民歌中的音乐素材。这种包容和融合,使作品独具特色。如《白水江情歌》的清新明丽,情真意切,《昭通民歌联唱》的风趣俏丽,娓娓动听。二是努力探寻流行音乐创作路子,强化自己的风格,使之更具时代感,时尚感。如《彝良,我英雄的故乡》优美绚丽,娓婉高亢中透着大气。《溪洛渡情思》节奏明捷,浓浓的泥土气息中,透着强烈的时代感。在他的本土歌曲作品集《红土情歌》中,他满怀深情的讴歌了养育他的这片红土地。五尺道的千年蹄印,千顷池的浩淼碧波,金沙江的巨浪拍岸,大药山的雄奇巍峨,溪洛渡的悠悠情思,白水江的蜿蜒绮丽,拖姑寺的千年玄秘,小草坝的林海交响……都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戚发旭在绘画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我们把他的绘画作品和他的创作歌曲放到一起来欣赏和审视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他的绘画和音乐,在风格上,特别是在艺术精神上,是一脉相通的。这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和深深的思考,并逼使我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和文化精神上,对他作为一个艺术个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个性,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诠释。
戚发旭的油画作品宁静、祥和、色彩单纯,像一首首定格的歌曲;他的歌曲,绮丽、梦幻、诗意盎然,像一幅幅流动的油画。心有灵犀,自然天成,去尽铅华,留住本真。他的绘画和音乐,是心音,是天作之美,皆来自于他心灵深处,是灵魂的涌动,内心的激荡。他的作品不张扬,不故作高深。澎湃的激情越内敛,画面色彩的流动和乐曲中音符的跳动,就更显真实,和更具张力,更具诗境。所有这些,在于他对生活在那片神秘的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的大爱和深知。由于那种强烈而特别的文化熏陶,那里的人民所形成的独特气质,他们身上一举手一投足流露出来的韵味,和文化心理,他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戚发旭正是通过这种长期的生活积累,艺术积累,情感积累,把这种感知完全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里,正是这样,在艺术表达和文化精神上,他方能渐渐地靠近并最终触摸到中国道家“天人合一”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的精髓,在创作上方能从容自如,举重若轻。
“踏着西部广阔热土,探寻民族流行歌曲创作之路”。这是戚发旭为自己选定的艺术道路。这是一条充满神秘,充满魅力,充满诱惑,充满激情,充满艰险的星光大道。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