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文/本刊记者 黄 辉
2010年12月10日下午4时53分,在北京翰海秋拍“庆云堂近现代书画专场”上,终于出现了买家期待已久的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在举行拍卖之前,作品已受到各大买家高度关注,场内座无虚席。当拍卖师报出3500万元的起拍价时,场内一片哗然,然而,紧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竞价声:4000万、6000万、6200万、6500万……1分钟不到,叫价已经在起拍价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7000万元。随后,价格以百万的速度递增,在8000万元时,场内后排站立的一位买家直接出价9000万元;之后,叫价再一次以拉锯战的态势上涨至1亿,两位买家迅速将价格竞争至1.3亿元,场内响起惊叹的掌声,这一价格已刷新了成交不久的李可染《长征》的拍卖成绩。随之,场内几位买家和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以100万元的价格竞争,出价渐趋谨慎……场内后侧右手边的一位买家将价格抬升到1.4亿元,现场气氛再度被调动起来。这时,场内又出现一位新的买家,与电话委托买家以百万的价格胶着向上加价,拍卖已经进行了近10分钟,作品的价格已经上升到1.5亿元,在此出现短暂的停顿,场内后区的买家将价格再次上涨了100万元……
最终,在经过30多轮竞争之后,作品以1.53亿被电话委托买家竞得,加上佣金,作品以1.7136亿元成交。这一成交结果不仅继张大千《爱痕湖》、李可染《长征》之后,再次打破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使2010年的近现代书画交易再奏高歌,也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成交纪录。
细细梳理,《巴人汲水图》背后的升值经历令人惊叹。作品于1999年7月3日第一次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巴人汲水图》最终以132万元成交。2004年,作品再度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起拍价为800万元,最终以1650万元成交,5年时间,作品增值近12倍,创造了当时徐悲鸿个人书画拍卖纪录。2010年,这件作品创造了1.71亿元的成交纪录,在2004年至2010年这6年间,《巴山汲水图》的价格上涨超过10倍,为最初交易价格132万元的近130倍。
《巴山汲水图》与现存徐悲鸿纪念馆的同名作品为姐妹篇,该作长300厘米,宽62厘米,构图匠心独到,是徐悲鸿以西方写实手法改良中国画的典范之作,《巴人汲水图》将艺术家的探索、时代风貌和艺术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品本身就已达到美术馆收藏级别。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就讲述了这件作品如何诞生,以及在此后曲折的收藏故事和流传往事,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也肯定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价值(文见徐庆平《当代市场看法访谈录》)。而在之前,美术史研究者对该作进行个案分析的文章也十分详尽,充分肯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北京翰海副总经理张跃进认为,“品质、价值与来源成为《巴人汲水图》打开行情上升通道的关键”。作品的珍稀性、真实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大家认可,很多买家都是“有备而来”。
在场的买家表示,虽然中国书画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好时机,但很多收藏名家精品的藏家仍旧持着观望的态度,等待更好的出手时机。随着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更多新进买家的加入,名家精品都成为他们拼命追逐和搜寻的对象,《巴人汲水图》受到买家追捧也是必然。“名家精品毕竟有限,现在市场上的精品仍旧供不应求,好画不多啊!”场内一位买家表达了这样的感慨。
从国内有正式拍卖以来,中国书画市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来讲,从1995年开拍直到现在,中国画的增幅均在5至10倍之间,而名家作品的增幅更大。在近现代画家中,增值最高的是傅抱石、李可染和徐悲鸿,徐悲鸿的价格一直都是在平稳中坚挺地增值。徐悲鸿作品2010年成交可谓高价迭出,6月3日,在北京保利,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册页和《春山驴背图》分别以7280万元和6720万元成交;6月22日,《蒋碧薇像》在北京传是拍得7280万元;《落花人独立》在北京传是拍得6496万元……
买家认定徐悲鸿作品,竞争自然激烈。在场的一位竞拍买家表示,虽然涉足收藏并不久,也没有系统的美术史知识和丰富的收藏经验,对近现代书画也是略知一二,但像徐悲鸿这样的“大名头”是早有所闻。他强调,像他这样入行不久的买家大多坚持这样的做法:盯着那些已故大师级名家的精品名作,起点必须高。“购买这些作品往往要以普通藏家不理解的高价才能拿下,但这些东西真实可靠,三五年后,这些东西的价格肯定会高于现在购买的价格。”这些买家认准了名家精品的增长空间和增值幅度。张跃进也表示,买家看好精品行情,促成价格体系全线上升,该作的价格达到与其美术史价值相对应的高度。
《巴人汲水图》图中的汲水农夫沿着嘉陵江边百丈悬崖的阶梯一点一点向上爬。作品价格上升也如画中描绘的那样,在经过11年的曲折流转之后,《巴人汲水图》的价格也在一级一级不停地向上攀升,2010年终于达到一个新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