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池山水画《近水松篁锁翠微》
日前,好友崔绍桂赐来《施南池诗书画艺术》一书。翻阅之中见周谷城参观施南池画展的旧照(上图),我不禁回忆起15年前施南池谈及与他相交40年的周谷城先生,他俩可谓高山流水的知音。
当年,周谷城在复旦大学编《中国通史》涉及宋画篇,他想到了年轻时读过的《中国名画观摩记》及作者施南池。1935年11月故宫博物院选藏古画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举办中国艺术展览会,于同年4月在上海预展28天,当时在市教育局工作的施南池参与其事。施南池对唐宋元明清168帧古画珍品朝夕留意,并按风尚、循流派、鉴真赝,穷累月功夫,撰成《中国名画观摩记》,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发行后,影响极大,一版,再版。周谷城记忆犹新,他托人寻找施南池。在施南池侄子施仲薪周旋下,两人相熟,他们从民俗民情谈到诗词宋画,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从此,他们书信往来,诗词唱酬,引为知己。
“文革”开始,周谷城受到严厉批判,有些人怕引火烧身有意躲开他。此时也在落难的“反革命分子”施南池也在度日如年,但他不怕受牵连,一次一次地来到周老的住处,与周老互相慰勉,互相支撑。周谷城每当回忆这段往事时总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困难不逊于枪林弹雨,但我们挺过来了,我们是真正的患难之交。”“四人帮”垮台后,两人重获新生,彼此更亲。周老的夫人还从施学画。周谷城与施南池均喜欢做诗,且都十分谦虚地说自己是“半路出家。”周谷城曾有怀南池教授七律一首,曰:“老学闲吟未必迟,敢将俚句寄相知。江山无限民皆泰,花鸟有情画即诗。好山好水君趟遍,新人新事笔能支。毫端应使添新绿,莫说垂垂两鬓丝。”施南池奉和道:“读书头白总嫌迟,甘苦其中只自知。笑我云山求旧剑,多公垂注惠新诗。震人名论书千卷,传世宏文笔一枝。更喜唱酬元白辈,兴来谁计鬓如丝。”他们的诗深入浅出,诗意清奇,韵味醇厚,读来朗朗上口。
一次,周谷城夫妇提出要去上海金山路探望施南池,施南池婉言说:“周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屈架寒舍多有不便。”周谷城当场便说:“这是什么话,我们是知友,没有官职之分,何况我的夫人又是您的学生,学生探老师,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嘛!”原来,施南池住的屋舍十分简陋:楼小廊窄,阁楼矮得人也站不直。周谷城得知真情后说:“如此,我们更要前往,堂堂一画家,住得如此寒碜,我有责任。”以后,在周谷城的关心下,施南池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