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重温《讲话》精神 迎接创作新高潮

刘大为:重温《讲话》精神 迎接创作新高潮

刘大为:重温《讲话》精神 迎接创作新高潮

时间:2011-08-13 14:47:04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

访谈 >刘大为:重温《讲话》精神 迎接创作新高潮

        记者:新疆采风刚一结束,您就马不停蹄地带领采风团第二支队伍奔赴延安,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凑,一定十分辛苦。“赴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创作”采风活动的第二站选择延安有什么样的考虑?

  刘大为: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延安的形象早已耳熟能详,延安是红色的圣地、革命的摇篮。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敬意油然而生。6月11日晚上,我们才到达延安,美术家们确实旅途劳顿。但是当大家看到壮丽的延安,一切疲倦一扫而光。采风期间,画家们始终沉浸在无比激动的情绪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

  1942年5月,我党在延安期间于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给延安文艺界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面貌。从此,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中国革命文艺不断出现新的高潮。实践证明,《讲话》精神不仅在战争年代、在当代,乃至在将来,都指引着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照耀进步文艺家前进的灯塔。美术家们来到延安,重温《讲话》精神,亲身感受延安精神,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并从中获得了内在提升的力量;同时也能更为深切地体会到“文学艺术为谁服务”,进而“如何服务”的问题,这必将在他们日后的艺术创作中得以展现。在延安学习、教学、奋斗、创作的一大批艺术家,像蔡若虹、华君武、力群、江丰等许多老先生、老前辈都从这里沿着革命文艺路线,并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他们毕生的贡献。他们当年的艺术历程和创作激情令采风画家们感佩不已,延安精神仍然是今天艺术发展前进的动力。

  记者:此次采风活动规模浩大,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除了有对新中国历史的缅怀和对革命精神的赞颂与诉求之外,在深入生活,提升各类写生活动质量等方面无疑也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刘大为:是的。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源,而不是流,《讲话》鼓励我们走向生活、走向人民大众,有了这种感觉和创作激情,作品才能感动人,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反映时代。这次参加采风活动的都是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优秀作品在当代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里,他们又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条真理,那就是,艺术家永远不要离开火热的生活,不要脱离时代。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三贴近”,是对《讲话》的进一步诠释。翻开历史的画卷,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真正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受到人们喜爱的,感动人的还是那些有真实生活感受的作品。此次采风必将鼓舞艺术家们回去后把感受融入到创作中去,创作出感人的、有深刻精神力量、有分量的好作品。

  我们恰逢盛世,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各类展览和美术活动十分活跃,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看到当下美术创作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遗憾。尤其是大家公认的,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能够震撼人的、有分量的作品还不够,这一点艺术家们自身也都意识到了,这并非是因为我们的艺术家不投入、不认真对待,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生活的体验、感受不深,受到了浮躁之风的影响。中国美协有责任为之做出努力,为艺术家提供平台、创造机会,组织大家走向生活,深入生活,这也是中国美协组织此次采风创作的初衷,希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为感人的艺术作品,迎接当代美术创作的新高潮。

  记者:重大历史题材展览去年刚刚结束,其中涌现了不少好作品,也因此而展开了不少话题,它留给我们今天的采风以及不久后即将展开的创作以怎样的经验和启示?

  刘大为:中国美协组织各画种、各年龄阶段的代表性画家赴红色写生之旅,画家们的思想受到强烈冲击。踏上延安的土地后,美术家们感慨纷纷。亲历延安才知道,我们从书本里得知的史实远远不够,在这里,有太多的躲在历史深处的记忆未被唤醒,有太多的艺术题材等待开掘,有太多的被蕴藏的创作激情一触即发,似乎这里孕育着无尽的力量能随时牵引着画笔展开创作。这些感受无一不在印证着艺术家走进生活的必要性。事实上,采风的意义不仅限于创作素材的开发、创作题材的充实,有时甚至能“顿悟”出更为恰当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我们重游革命故地,重温历史情怀,重燃创作激情,是推动当下美术,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此外,在红色题材的创作上,这次画家们在采风中有一点感受特别强烈:要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打破传统意识中这一主题的条条框框,用新的视角理解体会,反映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因为大家发现,很多历史题材可以有更新的角度、更丰富的方法来表现。当年的革命旧址已非原貌,虽然局部被重点保存下来,但是它存在的周围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生活已完全变化了:我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原现在已经是满目苍翠;当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发现,运送各类物资的货车、卡车几乎首尾相连,其繁忙程度不亚于京津高速。昔日贫困落后的延安如今已是陕北经济发达重镇,人均收入已在陕西名列前茅,不禁令人心生感慨。同样,我们的创作也不可能与数十年前相提并论,相信一定会有新的生活元素、新的历史角度、新的人文环境、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以至于创作者新的审美眼光和创作心态加入进来,这也必将催生具有时代感和时代精神内涵的革命历史题材新作的诞生,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