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拌儿》艺术杂志-斯源专访

北京《杂拌儿》艺术杂志-斯源专访

北京《杂拌儿》艺术杂志-斯源专访

时间:2012-03-10 16:02:00 来源:北京 杂拌儿 艺术杂志 艺术国际

>北京《杂拌儿》艺术杂志-斯源专访

                       2009年11月18日 13:33 (星期三)

 

1,这次上海莫干山解构艺术四人展是何时计划的?作品是专为这次的展览而创作的吗?

是2009年10月开始计划的。没错,本次参展作品是专为这次展览创作的,但我的《魅惑》系列第一幅作品是在2006年诞生的。

 

2,你的作品在展览中很抢眼,《魅惑》——对女性生殖的极度崇拜!创作理念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谢谢!你这两个问题提的很好!另外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也都很不错,尤其是徐微强的作品,中国邮政已经把他的作品印成邮票啦。

我们一直在提倡和谐社会,这正说明和谐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这个世界充满着矛盾,我认为其实最根本的矛盾,是男女之间的矛盾。首先,作为女性我懂女人,也因为懂女人所以爱女人——女人是为爱而生的,女人需要爱而且是彼此相爱!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我认为他只研究明白了男人惯于用下半身思考,而并不了解女人!女人的行为源于心灵的指引,而恋爱则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女人一生的苦乐全以被人爱的期限与程度而论。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之战前夜,睿智可敬的老国王对他的儿子说了很经典的一番话:“古今中外无数的战争-有的为财富、有的为权利,有的为荣誉,而为爱情的战争还从未有过,或许这才是一次最有意义的战争!孩子,既然你真心爱她,我支持你!”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把每天都当成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穷途末路都要爱,不天荒地老不痛快,不极度浪漫不痛快,爱到沸腾才精彩!~——这样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爱,正是女人们纵使赴汤蹈火也无怨无悔的最高理想。

一直被人们誉为爱的使者、美的化身之女性曾经是,现在仍是社会的脊梁和历史的臂膀,承载着生活的希望与重负,承担着生命的艰辛与荣辱,她们用爱哺育着人类的后代,用爱抚慰着疲惫躁动的男人,就连女性蔑视主义者尼采也曾经说:“当女人爱时,男人当知畏惧-因为她付出一切!”然而,女人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了吗?

牛素以温厚质朴、坚毅隐忍而著称。可以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喝过牛奶,从某种意义上讲:牛,应该算是“人类的奶妈”是人类的“第二个母亲”,耕牛在农业社会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最终它的际遇又如何呢?现在,在西班牙甚至还保留着以刺死牛来取乐的风俗……二者的性格际遇何其相似。创世纪之初,圣母玛利亚是把耶稣生在牛厩里,这或许并不是巧合,从一开始人和牛似乎就有着某种不解之缘,所以我把牛和女性的肢体重新解构成《魅惑》这样的“图腾”具有更深层的隐喻。

艺术是可以超越国界让人类心灵相通的世界语,吴冠中先生曾经对他滔滔不绝讲解自己绘画作品的学生说:“我是聋子我听不见,但我有眼睛,我看得到,好作品自己会说话!”如同语言文字无法取代音乐一样,用语言文字解释绘画作品也是徒劳的,能用语言文字解释得了的又何需绘画 ? 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方天所描述的那样:寂静无声的画面,似寓言般暗示,面对精彩而无奈的世界,你只能无语只能沉默。只能将那无以言说的情愫谱写如歌,描绘成画!

 

3,你的早期作品和后来的作品风格变化很大,在这种艺术创作的摸索中,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人和事影响你?

      你说的很对,我的早期作品和后来的作品风格变化的确比较大,但是我认为她们的诉求点和主题思想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如:早期的《哺》,和后来的《母爱》都是歌颂母性的美好、博大和温情,只是表现风格变化较大而已。作为女性,我深深的懂得和怜惜女性的美好。也基于此,早期作品用的是抒情式的表现方法表达人们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和渴求。慢慢的发现这种声音常常被淹没被忽视,为了让世人听见、看见,就变成了呐喊、调侃式的《魅惑》,用以警醒混沌迷茫的人们。我想,这是圣母玛利亚给我的灵感、圣谕!艺术,是我用以拯救人类灵魂的方式,在喧嚣的尘世里,我希望籍着艺术之光,驱散人们灵魂中的丑恶,使天赋的人性重新圆融光辉起来!

 

4.作为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员,你怎么看待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你所关心和反思的问题是什么?

        任何事物只有放到全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艺术作品应该给人美的享受,精神的震撼,心灵的启迪,思想的升华——它可以超越国界,让人们心灵相通!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家是可以通神灵的,人是神仿造自己的模样造出来的,人本身注定有神性的。爱、善、信就是神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女性艺术家大概占男性艺术家总数的十分之一。如果说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性别构成,那么,女性艺术家应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从女性本位出发,让这个世界听到女性的声音、了解女性的想法——女性艺术家责无旁贷!女性的话语权不能被替代!北京的李心沫和台湾的吴玛丽两位女性主义艺术家,在这方面做的就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

我最关心的是人类社会的两性和谐问题。千百年来男人挖空心思琢磨女人;女人费尽心机揣摩男人;循环往复,然而困惑依旧是困惑。我常常感到,以男性为主导的这个世界,女性的声音显得很微弱,她们的意志得不到彰显。男女两性彼此不可或缺,却又常常相互伤害。或许男人与女人之间只有更加相互了解,才能彼此更加和谐、更加相亲相爱?记得在北京“798“有一幅著名的耶稣肖象,上写着:我给你们下的最新的圣谕:“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耶稣圣明,这一道圣谕下的真好!作为女人我不太了解男人,但我非常了解女性,她们把爱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业,对于女性来说放弃爱就是隐性的放弃生命,我认为爱其实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习可以培养。

我认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大师布格罗是最杰出的艺术家,他具有一流的技术和极其敏锐的才思,从来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把女人的梦想、女人的美好如此叹为观止的展现在世人眼前,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布格罗深爱他的妻子和女儿(妻子女儿就是他的模特他的灵感来源),他用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敏锐和善良看到了女人的美好,并用整个灵魂深深的爱着她们!评论界之所以一直把布格罗列为二流艺术家,无非是因为他表现的是女人的梦想、女性化的题材,这正是以男性意志为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法国后结构主义者就曾经断言:“如果没有人类历史的‘女性化’,世界就不可能得救”!我们不得不承认,女人确实比男人更富于人性的某些品质。

5,你认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是否解放了思想和解除了创作上的禁锢?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要解放思想和解除创作上的禁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能直抒胸臆,个性鲜明的表达女性情感观点的女性主义艺术作品更是寥寥无几,我看到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大多表现的是闺阁幽怨、顾影自怜,更多的是处于无自我意识和被男性意识同化了的状态。而令人遗憾的是:女评论家也凤毛麟角,至今我还尚未遇到一位阐释女性话语权的女性评论家。

 

6,你的很多作品都有草原情怀,这种元素是不是还要继续跟随在你以后的创作中?

      我想应该是的。童年的记忆总是会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感情的确一直牵绊着我,那里温厚的牛、俊美的马、乖巧的羊都非常可亲可爱。感谢我的父母把我带到一片那么美丽纯净的土地,让我生来就有梦可做,也让我从大自然中感悟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豁达。

 

7,有评论认为《魅惑》这组作品不太深刻,你怎么回应这种看法?

哈哈哈,我没办法不笑了,前段时间有业内人士广泛征询建议,得出结论认为作品过于深刻,甚至深刻到压抑和沉重了。这位说不深刻的人士一定是没有看懂这些作品,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忽略。

有很多人会认为只有悲天悯人才是深刻,如果生老病死是无法回避的人生宿命,那么能让活在当下的人们彼此相亲相爱,和谐美满的度过今生是否更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8,你平时住在上海,从呼伦贝尔那么辽阔的地方,一下子到了这么拥挤的城市,不觉得憋屈吗?这种环境的改变是否也让你的心情有些变化?

其实我这人平时喜欢安静、独处。到上海市中心,汹涌的人潮排山倒海如同泥石流一般滚滚而来,总让渺小如沙尘一般的我有种被要被淹没被卷走的恐慌感。我现在工作室的地方离市中心比较远,相对安静恬淡,所以我还是能够调适心情的。我来上海的前几年生活在杭州,杭州-上海很近,那时我偶尔也来上海,领略一下上海的风采,所以并不觉得很突然。到各地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让我的灵感之源逐渐丰富起来.

呼伦贝尔给我的行囊装满了梦想,上海让我的梦想之旅起航。感谢这两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所带给我的一切!感谢每一位曾经支持和鼓励过我的亲人和朋友!谢谢!

希望每一位看到《魅惑》的人都能受到一些启迪和收获。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