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可道、非常稻——艺术大师朱炳仁来上海艺博会种金稻

稻可道、非常稻——艺术大师朱炳仁来上海艺博会种金稻

稻可道、非常稻——艺术大师朱炳仁来上海艺博会种金稻

时间:2012-10-29 10:22:47 来源:

展览 >稻可道、非常稻——艺术大师朱炳仁来上海艺博会种金稻

 

       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来自杭州的熔现实主义创立者、艺术大师朱炳仁以“稻可道,非常稻”为主题,为此次艺博会播种上了一片让人惊喜夺目的金色收获。

        68岁的朱炳仁不仅是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曾以杭州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灵隐铜殿、等十大铜建筑的创造者闻名海内外,近年来他涉足当代多个艺术领域,特别是以其独有的熔铜艺术,颠覆了五千年青铜文化以来传统的创作规矩和思维,在国际艺术界掀起了波澜。此次他首度参加上海艺博会更以五十余件熔艺术精品,展位面积400平方米的规模,创历届上海艺博会历史上单个艺术家作品数量与展位规模之最。


    
        稻谷是人类一半以上的生命之源,古人有“掌稼下地、十月收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名句。由于稻的形象单纯、质朴无奇,很少有艺术家将其作为创作题材,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油画《拾穗者》曾描写农人秋收拾麦穗的情景成为经典伟大的艺术作品,之后就少有艺术家涉足此类题材。2008年,朱炳仁在杭州西博艺术展,曾以浇筑铜水的干锅为基础,创作了以百个铜质玉米为题材的大型艺术品《承载》系列,在前来观展的欧亚国家艺术家中引起轰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他也以水乡的莲与荷组成多幅熔铜艺术品,在上海世博会引起世界艺坛的关注。这次朱炳仁以稻谷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充满激情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凝重身躯上沉重生存压力和对当代生活充满期盼的思考,这也被艺术界看作为是朱炳仁创作的熔现实主义流派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符号。
    
        期望能去天安门广场种金稻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铜领域唯一的传承人,朱炳仁认为借鉴老庄哲学,以“稻可道,非常稻”为主题的系列艺术,是他近年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变革的多面探索,多级的世界和人类,面对土地的变迁,战乱的烽烟,生存的艰难,生命之源几经沦丧又还始复来。已是“非常之稻”,再用与人类具有亲和力的铜质来表现,是朱炳仁以独有熔铜艺术演绎的多维力作。

        他认为:老子之言,还应有另一断句,"道可,道非,常道"。常道,应该包括可行之道,为道可;不可行之道,道非。那么"稻可道,非常稻",亦当另有断句,为"稻可,道非,常稻"。释之为:稻,太重要。离开了稻,什么道理都无力,这是常识,常理。人在欲望驱动下,会不知常识,不顾常理。记住常稻,且不仅是常稻。这是作者在本届艺博会上种"非常稻"之良苦用心。

        “我这次是来上海种稻子的!”这个被誉为中国五千年青铜文化传承和创新第一人的朱炳仁,兴奋并低声地告诉朋友:去年他在为北京国家博物馆制作铜厅和大门时,曾在宽阔的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上驻足良久,“那时我就有过一个心愿,能不能让这金色的稻谷播种在天安门广场上?!”

        朱炳仁独创的“熔铜艺术”,是让铜在自由状态下熔融流淌时通过精心设计成为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作为一门“无模可控熔铸艺术”,朱炳仁努力在世界当代艺术高峰上寻求突破。 2007年他的第一批熔铜作品问世,即被艺术界高度关注,第一幅熔铜艺术《阙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后,他又以罗浮宫的镇馆之宝胜利女神与圆明园最后失踪的五个兽首融为一体进行创作,意在面向未来,用文化的融合解开兽首事件上的民族情结,寻找人类文明共同起飞的愿景和希望。中国著名文化艺术大家周魏峙、冯远、沈鹏、欧阳中石、马识途、邵大箴、罗哲文等高度评价他的熔铜艺术:“这门艺术使得高温熔化的铜的自然纹理和传统铜工艺与中国书画浑然相接,赋予了书画、雕塑艺术新的灵魂,不仅是全新精湛的熔铜工艺,也是优秀绝伦的雕塑艺术;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世瑰宝,更是世界艺术殿堂中举世无双的杰作”。

        创新艺术流派 曾与达利作时空对话

        朱炳仁曾感悟,目前世界上虽已形成了很多艺术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野兽派、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概念艺术等,但没有一种流派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的。

        2009年他曾在中国与西方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进行过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被国内外舆论誉为是东方艺术家挑战、超越和融入西方当代艺术的一次预演。

        澳大利亚雕塑学会会长Roger McFarlane评价熔铜艺术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最伟大作品”,意大利著名雕塑家Dionisio Cimarelli则强烈希望来中国在朱炳仁身边学习熔铜艺术。在达利逝世20周年之际,西湖艺术博览会特邀STRATTON基金会和达利作品纪念馆展出达利171件艺术品。对于昨日的艺术大家达利和正在走进世界的中国艺术大师朱炳仁,办展方特别安排让他们在相邻的展区作一次时空、艺术和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他完全有底气对话达利!”中国美院名誉院长肖峰先生在现场评论说: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流派今天依然繁花似锦,而朱炳仁巧夺天功的大写意熔铜艺术作品表现的“似与非之间”的意境更让世界震撼。

        此外,熔艺术的不可复制性,更使得每一尊作品都是绝版孤品,杜绝了赝品出现。作为中国熔艺术开山者,他的作品在变异、变革、变幻中精致大气而不可复制,它的唯一性,每一件都是孤品的熔铜艺术作品,使其具有特别的艺术收藏价值。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为朱炳仁撰文指出:“梵铜之心,时代巨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伟大复兴,也应该是一个呼唤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则评价:朱炳仁因铜雕艺术而扬名中国和世界,中国和世界因拥有他这样继往开来的大师而骄傲。
   
    
配稿
        朱炳仁档案

        1944年生于浙江绍兴,无党派,研究员,清同治绍兴“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

    
2012上海艺术博览会
朱炳仁中国当代艺术展
策展人: 郑甘美,Rosanna Ossola

地点:上海世贸商城(兴义路99号)
展位:Hall 4, C49-51, C55-59
预展时间:2012.10.31, 19:00-22:00
展览时间:2012.11.1-4,10:00-18:00 (4日16:00闭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