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齐字铭文的铜齐大官南宫鼎
封泥上“吕”字清晰可辨
34号陪葬坑内,出土90多具排列有序的动物骨骼
出土文物众多且精美异常
9月,章丘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落成,并正式向社会开放。这个曾被列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汉王陵,自发现起至今时隔13年,再度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在洛庄汉墓原址正上方,一座修葺一新的广场,覆盖了当年震惊全国的考古发掘现场。广场上不同颜色的铺地砖,标识出大大小小37座陪葬坑、祭祀坑。主墓室上方建起一座敞开式大厅,赫然矗立于眼前。因主墓室尚未开启,洛庄汉墓墓主人身份至今没有定论。这成为洛庄汉墓考古的一大遗憾。
形制宏大分层埋葬
洛庄汉王陵位于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洛庄村西约1公里处。“章丘地方不大,至今已发现了27座汉墓,大部分没有发掘。”章丘市博物馆前馆长宁荫堂说。西汉初年,这片地域是齐国属地,即刘邦大儿子刘肥的封地。公元前187年至前180年,此地被划割为吕国,为吕后的侄子吕台的封地。
洛庄汉墓从宏大的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看,此墓葬属诸侯王一级无疑,是目前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土坑竖穴墓中最大的一座,其中共有37个陪葬坑和祭祀坑,也是所有迄今发现的汉诸侯王墓中最多的一个。
洛庄汉墓最大的特色是陪葬坑、祭祀坑分三层埋葬。从上方鸟瞰洛庄汉墓的沙盘模型,整体形制清晰分为三个层面,由外而内阶梯状向下延深,形似漏斗状。
声色犬马王公生活
洛庄汉墓出土3000余件文物,现分别在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及遗址公园三处存放。在公园文物陈列室,呈现了部分文物及复制品,在展厅中央展示的一枚鎏金当卢,长约10厘米,宽4至5厘米,上方呈半圆形,下部为锥形,中间是一匹腾飞的镂空马首龙身图案。因其保存完好、做工精美绝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镇馆之宝”。
这件当卢出土于9号犬马陪葬坑,是马额头上的一件饰品。这个坑共发现了7匹马和10条大狗,均佩戴着豪华贵重的饰品。其中,仅纯金马饰就出土40件,总重量达600余克,10条狗身上都装饰有铜环和项圈。古代贵族出行狩猎有马和犬同行的习惯,这应该是墓主人狩猎时所带的犬马。
除了犬马相伴,当时乐器坑内堆积了满满一整坑乐器,有编钟、编磬、木瑟、悬鼓、建鼓、小鼓、于、钲、铃共计140余件,其中编钟在所有汉代编钟中保存最好、音质最好。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北京大学(微博)考古系教授俞伟超先生将其誉为“西汉第一编钟”。
墓主身份扑朔迷离
据宁荫堂介绍,1999年至2000年发掘过程中发现,主墓室上方布满17个盗洞,方向指向墓室中央,密如筛子一般。专家推断,主墓室内应有金缕玉衣。但如今境况如何,难下定论。
因国家文物局尚未批准,洛庄汉墓主墓室发掘仍未提上日程。墓主人究竟是谁?这个在发掘之初就困扰大家的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在发掘过程中,专家根据墓葬和文物形制特点,初步判定墓主为西汉前期某个诸侯王。当发掘工作进行到仓储类陪葬坑时,坑内出土了一批封泥,印面呈正方形,边长2.1厘米,较完整的有26枚,印面内容有篆书“吕大官印”、“吕内史印”和“吕大官丞”三种,字迹工整清晰。这种“吕”字封泥只有吕国存在的时候才能使用,而此处西汉的吕国一共存在了8年时间(前187—180)。因此,下葬时间只能在这8年之内。能够符合条件的诸侯王只有两位,吕王吕台(死于前186年)和齐王刘肥(死于前189年)。
因为主墓室尚未发掘,吕王吕台和齐王刘肥两种说法各有疑点,都只是推测,真正确定墓主人只能等到主墓室发掘,发现墓主人的印章才行。假如被盗比较严重或印章没找到,那墓主身份以及笼罩在上面的一切疑云,或许永远都无法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