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北京传是2013年春季拍卖会预展在富力万丽酒店拉开帷幕,历时半年奔波,足迹遍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征集到了包括中国书画专场、近现代名人墨迹专场、现当代艺术专场、古董珍玩专场、珠宝翡翠专场以及美术文献专场在内的六大专场的1900余件拍品。
此次中国书画专场精心筛选名家经典力作,共计 509余件,总标的估价逾2亿元人民币。
黄宾虹(1865-1955) 阳朔一角 设色纸本立轴 1949年作 114x51cm
作于1947年的此幅《阳朔一角》,题款曰:“灌木抱云度古社,丛篁如郭绕深村。彭子穆漓江句,余写阳朔一角。谷雏道兄属为十发先生博粲。八十四叟宾虹。”由此可见,此件作品为黄宾虹应“谷雏道兄”之属,为海上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所绘。程十发先生出生于1924年,如此算来,得到这件作品时,程十发年仅23岁,真是非常有幸!谷雏道兄,即画家张谷雏(1891-1968),名虹,以字行。广东顺德龙江人,寓居上海、广州。早年随高剑父习画,后追摹黄宾虹,画笔苍莽朴拙,气势雄肆,黄宾虹撰文诩为“诗文兼赅”。平生兼擅考究古玉和茗壶。著有《元画综》、《古玉考释》、《砂壶图考》等。
与此件构图、落款等都颇为相似、上款人为“少弼”的《阳朔一角》曾出现在嘉德2010秋拍会上。据《黄宾虹年谱》(王中秀编)中记载,1947年夏,黄宾虹与张虹(谷雏)书:“谷雏先生道鉴:前荷属为拙画,兹先竣工寄奉……拙画匆促中,实无得意者,拟候稍暇写北碚、阳朔、浔江、梧州俱景,汇为请教。”由此看来,此件《阳朔一角》为“暇写”时所作阳朔之景,画面自上而下充满了铺成的张力。黄宾虹与张谷雏相识很多年,在黄宾虹1947年的《张虹旅途汇稿序》中写道:“……前二十年,余识张君谷雏先生于春申江上,知其善画,又明古画……”黄宾虹尝为张谷雏、黄君素、陈景昭等友人所嘱托而频于绘事。
在程十发的收藏里,这件黄宾虹应是其非常挚爱的作品,画面右下角押有一枚“修竹远山楼记”的闲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程十发在松江建了一栋小楼,作为躲避闲人杂事、静心作画的去处。那里远处有畲山,院内有竹子,他名之“修竹远山楼”,凡见有此斋名章的画,都是在那里画的。那么,这张《阳朔一角》是时也当随着“搬”进了此楼。这张纵向构图的作品,兼具灵秀与苍茫之气,以山石、树木和房屋组合而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画面左下角,钤有一枚顾小坤的收藏印,顾小坤为现代国画家、教育家顾坤伯的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又至香港从事工业,为著名企业家、书画家和收藏家。由于顾小坤在上海投资经商以及父辈与海上翰墨之间的交往,使得他与艺术家之间多有交流并得到他们的书画馈赠,加之其家学之渊源,收藏颇得业内赞许。
说明:1.上款人为海派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谷雏道兄,即画家张谷雏(1891-1968),名虹,以字行。广东顺德龙江人,寓居上海、广州。早年随高剑父习画,后追摹黄宾虹。平生兼擅考究古玉和茗壶。著有《元画综》、《古玉考释》、《砂壶图考》等。 2.小坤即顾小坤,为现代国画家、教育家顾坤伯的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又至香港从事工业,为著名企业家、书画家和收藏家。
管领风骚——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专场——学术氛围浓厚
北京传是2013书法专场仍将延续2012年秋拍书法专场的传统,汇集了名人书法、手札尺牍、版画古书等,门类将更加细化,无论从专题性,抑或是专业都会更加尽臻完美,力争为收藏爱好者献上饕餮盛宴。
沈曾植 书法《急就章》 水墨纸本 立轴142x80cm
沈曾植(1850-1922)学书自帖入手,后得笔法扵包世臣,由帖入碑,中年受张裕钊启迪,悟得“生、拙”笔法,奠定其书法走向,晚年亦碑亦帖。碑帖相融,再加上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在清末民初的书坛,彪炳显赫,冠绝群伦。诚如沙孟海所说:“一生功夫,尽工钟繇·索靖,所以变态极多,专用方笔,反复盘旋,游龙戏凤,奇趣横生。”曾熙云:“工霸在拙,妙处在生不稳。” 董桥亦曾说:“老民国书家我看得多,也看得欢喜的只数吴昌硕、沈曾植……馆阁都化了,碑味都熟了,金石气息苍润得不得了。”
本场传是拍卖征集到一件宝寐阁主人蔡晨笙(注: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因酷爱沈曾植书法,故斋号名曰:宝寐阁。)珍藏多年的沈曾植书法节录《急就章》,原装旧裱,干净利落,钤盖有三方鉴藏章:宝寐阁、蔡晨笙藏寐叟真迹、蔡氏宝寐阁藏。
宝寐阁主蔡晨笙珍藏沉寐叟墨宝极夥,可参《宝寐阁图》手卷中王蘧常写《宝寐阁记》。今姑择录一段:“鄞蔡晨笙先生,业于贾而耆古今人书,能精别高下。中岁以后乃独耆吾师沉寐叟,尤喜其晚年所作,大至丰碑巨障,细至零縑断札,无不收,收必精裱褙详疏记,无虑数百轴,皆朱鈐曰‘宝寐阁’。叟卒后,名益重贾益昂,先生不惮倾其家貲。叟书多贗作,先生能望气辨云,收叟书者皆欲得先生一言為取去。叟书晚有奇悟,愈晚愈变,愈变愈怪伟,先生能按手跡定年岁,不少爽。吾尝谓先生為叟书知己,先生亦自许。”
弘一(1880-1942) 书法·南无阿弥陀佛 水墨纸本立轴
赵朴初评价弘一法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传是征集到弘一法师的墨宝,余有幸于深夜的灯下细细品读,法师温温穆穆的笔触,境界超越了书法的一点一线,其遗墨清净如水,恬淡自如,是禅心的迹化。再考其源流:《梵網经》乃佛教大乘戒律经典,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 “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即是出自此经。而“澄渟院”乃福建泉州五里桥安海桥头,弘一法师曾住锡于此。七十多年前的1938年,弘一法师择居在此一个月。这里地面下是厚重的石桥板,之下海水进退波涛拍击,门外人群往來熙嚷可辨,大师独能闹中取静,做他的修行。
大师的前半生以李叔同驰名于艺术教育界,他在书画诗文、音乐戏剧、教育文化诸领域有极深造诣,是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中年后苦心向佛,精研律学,成为佛门一代高僧。其一生充满传奇:在俗的豪放;在僧的严律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都活得如此精彩。如今许多人追思弘一法师,不是纪念他的煊赫,而是纪念他的平凡,惟有平凡的纪念,才是真心的纪念。
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经典重献
《太行秋色》 是吴冠中于1972年在西柏坡所作。吴冠中离开西柏坡时,为了感谢陪同他的一位同志,让其挑一幅作品作为纪念,可偏偏挑上了这幅,他忍痛作为了留念。
吴冠中 《太行秋色》
1972年,正值政治运动中期,主题性创作是每位画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吴冠中这位坚守艺术真蒂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苦闷和无奈。恰逢带学生到河北李村某部队劳动锻炼,有机会走到了农家、走入了生活,让吴冠中又回到了那久违的热土中。
那一阶段的作品无不散发着泥土芬芳,有农家院、有玉米地、有河边的小白杨,有山丘中的灌木丛。他用粪筐背着画具,老乡们称他为粪筐画家,央视有一专题片回访了他的印记。毋庸置疑,这个时期是吴冠中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那是在沉闷了许久后爆发出的呐喊和释放,是艺术生涯中的一段间奏,也是在向背离艺术规律的一种挑战。在此期间,应平山县的邀请,带领学生一同到西柏坡创作作品。西柏坡位于太行深山区,吴冠中以自己的目光去看太行,他没有画一片红的山河,更多的是山区的一角,是那些不起眼的酸枣树、灌木丛等。
《太行秋色》 是典型的太行景色,表现的酸枣树和其它植物,在画家的笔下,它们时而交织在一起,时而又各自释放,这些无声的植物让画家表现的极富生机,将那蕴藏着竞相生长的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这也是画家内心的一种表现。
从技巧上,可以说是吴冠中的一幅力作,他那独特的风格在画中得以充分体现。色调统一而又丰富,横排的用笔,将树枝表现的沉涩苍劲,树梢的走向富有钢丝般的弹性。错落中有交待,粗壮中有游丝,苍劲中有小嫩色,犹如一曲交响乐丰满而动听。
陈逸飞《微醺》年代:2000年布面油彩
陈逸飞与《微醺》的三次情缘
上世纪90年代初,陈逸飞离开美国回国创作。在这一阶段中,陈逸飞创作出“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并开始与电影等其它艺术媒介发生接触。海上旧梦系列作品和电影《海上旧梦》是这一阶段中最重要和成功的尝试。《微醺》正是海上旧梦系列中最为重要的一件。
《微醺》的创作,就目前所知共有三件异体画,尺寸各自不同,画面虽然基本类似但也稍有变化。第一件也称《醉美人》,尺寸为 152×3800px;第二件《微醺》曾经在北京传是成功拍出552万元的高价,它的尺寸是180*4500px;第三件,也就是本届拍卖北京传是征集到的《微醺》,尺寸是150*3650px。
古董珍玩专场涵盖多个层次
此次春拍,北京传是古董珍玩部精选623件拍品,力争为广大藏家呈现一个丰实的春拍盛宴。拍品将涵盖多个层次,既有官窑,又涵民俗,有普品,更有精品,内容丰富,门类繁多,6个专题将充分考虑到不同藏家的喜好。
黄釉青花花卉花果盘和矾红九龙罐
专题:脱胎玲珑---瓷玉杂件专题;探骊寻奢---珠宝尚品专题;案几清玩----文房专题及扇骨专题;镌吾嘉木----中国家具专题;一柱神怡---沉香专题;補天遗韵---赏石专题。
脱胎玲珑专题中涵盖了瓷器、玉器、杂件,精品颇多。瓷器中黄釉青花花卉花果盘和矾红九龙罐是瓷器中的亮点。
黄釉青花栀子花果纹盘,为明代宫廷独具特色的品类,于宣德时期所创烧,流行至正德一朝而止。其纹饰构图前后相近,惟见青花与黄釉色泽区别明显,绘画技法亦各具特点。此件即为弘治官窑佳作。其为广口、弧腹、圈足底,造型匀称精美,形态端庄稳重,沉着大气。所用彩料取青花与鹅黄两色。整器造型周正规整,胎质坚致厚重,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其中左右两枝盛放争艳,中间花骨朵昂扬向上,暂且含苞待放,枝蔓上又饰以三五叶片,造型团簇完整,又疏密得当;盘内中心圆与盘边缘皆以青色线双钩,内壁绘葡萄、荷花、石榴、柿子四式祥花瑞果,外壁绘缠枝花朵,间以花叶装饰,节奏齐整。画法古拙典雅而不失艳丽,青花渲染细腻,黄釉丰腴厚润,上下二色映衬,更见素雅高贵。盘底未施彩色,呈胎质之洁白色,上有“大明弘治年制”款识。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 (中)第256页 231号
清雍正矾红海水九龙罐,造型饱满端庄,通体施以白釉为地,莹润如凝脂,以矾红彩勾绘苍龙八条,苍龙各有神态,或正面叱咤怒目,或翻腾俯立,或奔驰回首,其绘画带有浓厚的前朝遗风,可知此为仿古之作。其布局设计颇见匠心,八龙各具一处,互不重叠,造型复杂却毫不纷乱,矾红一色鲜艳夺目,更以莹白如雪的釉面衬托,倍见精彩,色彩相互辉映之妙在雍正官窑瓷器之中得到最佳诠释。底部以绿彩饰海水纹一周,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底书青花六字楷书款,青花发色淡雅明快,字体工整端庄。类似八龙腾空图题材尚见于雍正官窑的其它器型,如缸、梅瓶、玉壶春瓶,品类非常丰富,造型、纹饰近似者所见也多为绿彩龙纹,如此件以矾红描绘,颇为少见,十分精彩。
吴昌硕刻棕竹笔筒
吴昌硕刻棕竹笔筒,笔筒取棕竹制成,圆柱状,阔口,空腹,直壁,玉璧形底,器身外壁浅刻吴昌硕篆体书法,沉稳厚重。此笔筒精取棕竹大料制成,突显棕竹本身之自然纹理、质感取胜。造型硕大,制作相当规整,打磨光润,使笔筒在通体深沉的熟褐色中,内外状如牛毛的竹纤紊而不乱,节间根须点犹如玳瑁斑含蓄沉静,将棕竹独特的自然肌理完美展现。其体型之巨,制作风格浑朴大气,极为罕见。加之体表裹有浓郁的包浆,顿使整器透出经年久玩的书斋气息。其含蓄沉静、温文尔雅,品相完美,堪称文房案头之重器。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重推“翠擇天工”珠寶翡翠專場
近十年来,翡翠的价格一路看涨,特别是最近几年,每年都有高达30%到50%的增长.如此火爆的形势之下,北京传是2013春拍隆重推出的“翠择天工”——珠宝翡翠专场,100余件上选的翡翠精品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目光。
龙宝宝 王俊懿
当代著名翡翠玉雕艺术家王俊懿作品“龙宝宝”将现身拍场,估价人民币580万元—780万元。
据悉,此次传是推出的103件翡翠拍品总估价人民币4500万元,在年初翡翠价格止跌回升的大背景下,专场拍卖备受瞩目。值得关注的是,有32件作品来自当代著名翡翠玉雕艺术家王俊懿及其工作室,这也是王俊懿工作室作品投放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王俊懿创作的“龙宝宝”也将首次现身拍场。
据了解,“龙宝宝”创作于2006年,经王俊懿收藏近7年,是其较为得意的代表作之一。2004年,王俊懿受当代装置艺术、雕塑艺术启发,开创了全新的玉石雕刻艺术概念——金玉结合,这种工艺融金属物件与玉石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龙宝宝”即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整件作品通过一个金属的底托,将龙宝宝呈现在高处,似乎飘浮在云层之上,意境空灵。龙宝宝的神态稚嫩,还长着一对红色的翅膀,就像婴儿一般透明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