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南】螭虎进化论 · 寿山石雕必读 · 非典型性学术论文

【福建东南】螭虎进化论 · 寿山石雕必读 · 非典型性学术论文

【福建东南】螭虎进化论 · 寿山石雕必读 · 非典型性学术论文

日期:2014-05-09 11:49:45 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收藏 >【福建东南】螭虎进化论 · 寿山石雕必读 · 非典型性学术论文

  
刊录:《冯康侯書画篆刻集》P137,澳门博物馆出版,2000年12月。
印文:1.风月文章近可参 2.槛外海澜无尽态

  再过10来天,东南2014春季拍卖即将启幕,又是一场寿山石的饕餮大餐。不过有些石友觉得,每次都搞这么奢华,看花了眼啥都记不住咋办?这时候就显示出寿山石文化网的重要性来了!只要寿山石文化网的老编跟小编在,保证看展不枯燥,随石涨姿势!

  

    今天小编就要跟石友们研究一下今年东南春拍上螭虎的问题。没错!就是螭虎,一个寿山石雕中最经典的题材;当然,如果雕的不好的话,它也可能是最泛滥的题材!

  要讨论螭虎,首先我们得纠正发音的问题。螭虎的正确发音是“吃虎”,小编敢保证肯定有很多石友念成了“离虎”。当然这不能怪大家念书不认真,东汉经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螭”的结构和发音的定义是“从虫离声”。没错,就是“离”声。但《现代汉语辞典》里从没告诉我们,“离”的繁体字“離”是螭的通假字,音韵“抽知切”,读“chi”。况且,倘若大伙不玩寿山石的话,这辈子用的上这个字的机会并不多。

  统一了发音,我们就可以提出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了:螭虎是个啥物种?这个问题得先从“螭”说起。《说文解字》中对螭的释义是:“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云无角曰螭。”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螭”再度阐释:“龙无角者。⋯⋯他家所引作有角,皆误也。⋯⋯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螭是没长角的黄色类龙爬行生物。不过还不够!《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的注解称:“螭,为龙子。”张揖的注释称:“赤螭,雌龙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之载,其中“螭魅”一词的杜预注称:“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左传·宣公三年》有“螭魅魍魉,莫能逢之”之载,其中“螭”字,据注家称:“螭,山神,兽形。呃⋯⋯又涨姿势了,这里“螭”与“魑”也相通。 

  看,龙的娃儿、火辣的红色母龙、会吃人的异形、长的像野兽的山神⋯⋯古代大儒们的意见也是各种不统一!谁也没见着活的不是?差点忘了,《说文》还说“北方谓之地蝼”,“蝼”是什么?昆虫啊!天呐!这货到底长啥样儿? 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螭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至汉代逐渐有“螭虎”一词,现在一般都将螭虎视为权利的象征。百度百科里有一条被四处拷贝引用的释义,其中说到“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其实转载的人都被忽悠了,这是臆造的典故,仿《史记》的写法,但《史记·高祖本纪》中没有这段。东汉初年学者卫宏在《汉旧仪》中说:“秦以前用金玉朱印,龙虎纽。”到汉末蔡邕《独断》中才有“天子玺以玉,螭虎纽”的说法。明代字书《正字通》里评说:“或龙或虎为纽,非谓螭虎一物也。今俗连螭读误,合为一物云云。则以龙曰螭虎,自明已然。”

 

  实际上螭虎的最早的象征意义是力量。东汉初年,史学家班固在《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至唐代杜甫《壮游》中也有“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的诗句,勇猛和力量的含义非常明确,因此螭虎的形象除了出现在礼器上之外,更多的出现在兵器上,比如剑饰。当然,若按《正字通》的观点看,《封燕然山铭》中的“螭虎”,有可能像“虎狼之师”的“虎”、“狼”一样 ,说的是两个物种。不过也有很大可能是那时候“螭虎”已经单指一个物种了。不过不管这里说的是“螭虎”,还是“螭”和“虎”,很多汉代螭纹虎头龙身的形貌特征暴露了螭虎极有可能是龙与老虎的爱情结晶!Ok!第一个问题结束。

    现在开始解决第二个问题:螭虎长啥样?汉代是螭虎纹样最鼎盛的时期,现代印石雕刻中有很多螭虎形象直接借鉴了当时的经典造型。除了刚刚所说的“龙形虎相”之外,有独角、双叉尾、阴刻背脊线、大S型身段等都是汉代螭虎的典型特征。螭虎是传说中的神兽,但自然界中也必然有其原型,比如脑袋,猫科动物的特征明显,两耳贴附于脑后;其四足分于身体两侧做爬行状,身形扭曲为大S身段,就是对壁虎形态的艺术夸张,尤其是俯视角度的螭虎最为明显。

    等等,我刚才说螭虎有独角?但是《说文解字》和《广雅》里都说“无角曰螭”,咋办?听谁的?很为难吗?No!首先我们要问,作为螭虎,可不可以长角?当然能!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螭虎是有长角的基因的,并且,遗传双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螭虎,大部分都是双角的。刚才还提到,螭虎尾巴分叉,一般分两根,也有分三股的,当然也有不分的。从生物学上说,作为两栖爬行类动物的龙和哺乳类猫科动物的老虎都只有一条尾巴,全部遗传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如果是“地蝼”呢?昆虫纲蟋蟀总科蝼蛄科,蛐蛐儿的近亲,有两根儿或是三根儿的尾巴那还叫事儿吗?当然,在最终的遗传上,螭虎尾巴数量上继承了蛐蛐儿,在形态上还是选择性的进化成为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尾巴。  

    好了,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没人见过螭虎倒地长什么样,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已经有了传说中的龙,自然界里有老虎、壁虎⋯⋯呃,还有蛐蛐儿,这些物种足以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想让螭虎更接近于传统,那么就不要让它长角。不过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并且这个传统在古人给螭虎下定义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用更美学的方式来刻画螭虎,比如大家的螭虎都趴着的时候,你的螭虎先站起来,那就一定在设计感上强出很多。至于趴了几千年的螭虎能不能站的如下图这般挺拔英俊,较真儿的话你就输了,非得追本溯源,又要从龙的真爱那里找真相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