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重要手稿亮相天津

《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重要手稿亮相天津

《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重要手稿亮相天津

日期:2015-06-06 09:45:45 来源:鼎天国际

资讯 >《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重要手稿亮相天津

  


  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


  6月6日本周六将在鼎天美术公馆开幕的“那时芳华 — 邵芳的艺术&收藏”,其中一件颇为珍贵的展品是邵芳在敦煌国立艺术研究所的“老同事”、《开国大典》油画创作者董希文在1947年2月10日寄送给她的藻井图案稿,图案稿共六张,邵芳于1947年4月16日携带赴美并一直珍藏,这是在60余载后该图案稿首次归国。
  那时芳华 — 邵芳的艺术&收藏
  展 期: 2015.6.6 至 2015.6.14
  展 地: 鼎天美术公馆(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9号周叔弢故居旁睦南花园正对面)

    开幕音乐酒会:2015.6.6 下午2:30
  主办单位: 鼎天国际(天津) 鼎天美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鼎天美术公馆
  另此六张图案稿及部分展品还将在七月的鼎天国际2015年春拍中进行拍卖,敬请期待!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 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美术教育家,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者。1952年董希文以高昂的热情,精湛的技巧,独立创作出讴歌人民革命的世纪杰作《开国大典》。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喜爱,年画发行量超过100万张。毛泽东主席看了油画《开国大典》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董希文寄送给邵芳的图案稿之一


  在敦煌临摹时并非只有在洞窟中面壁所画的画才算临摹,有了第一个摹本,还可以再三再四地“拷贝”下去,比如董希文可以“拷贝”邵芳的画,邵芳也可以“拷贝”董希文的画,更不必说对自己画作的拷贝,一式两份,这样可以留给所里一张,也可以自己留一张,日后还可以继续应用。董希文寄送给邵芳的这份藻井图案稿应该就是他们在离开敦煌后进行图稿交换“拷贝”所用,这一点从董希文的信中可以得到印证。从这份图案稿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初的研究员们非常用心,纸张经过特殊处理,以利于长期保存,图稿上面详尽记录了每一张图的朝代、每一个位置的颜色等信息,巨细无遗,既具史料价值又有学术价值。

 


  董希文寄送邵芳的信封

 


  董希文给邵芳的信扎

 


  董希文寄送邵芳的图案稿局部图

 


  董希文寄送邵芳的图案稿局部图


  藻井是常见于汉族宫殿,坛庙建筑中的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敦煌藻井图例


  邵芳收到这份图案稿后,很快便于当年4月份负笈美国,之后世事变迁,她没能再将这份图案稿寄回给董希文,但这却使这份珍贵的图案稿封存异域60余载保持完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份难得的展品。

 


  邵芳在美国

 


  邵芳速写董希文像

 


  邵芳速写董希文夫人像


  邵芳作为敦煌国立艺术研究所的“元老”,她感到平生最骄傲的经历之一,就是到过敦煌。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月,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月,她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敦煌,并以自己的画技得到常书鸿所长的青目,聘为研究所的研究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临摹作品。

 


  邵芳与她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

 


  释迦说法四弟子图 66×96.5 邵芳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合影(左6为邵芳)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