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派”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
“海上画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绘画审美观念与方式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画家们的创作仍具有益的启迪
今天仍能从现代中国画家们的笔端感受一二
Lot.9 吴昌硕(1844-1927) 金果实累累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高枝实累累 山雨打欲坠 何时白玉堂 翠盘荐金果 缶
钤印:吴昌石、古鄣
出版: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四大家》P30
张石园题签:吴昌硕芦桔图真迹 石园居士题签 钤印:张克龢印、宝古斋
说明:1.文物公司旧藏
2.张克龢(1899-1959),名人玄,字蔼如,一字祥庚,号石园、麻石翁。江苏武进人。擅山水,师法王翚。书法亦深具功力,篆、隶、行、草皆擅。对金石、瓷器、碑帖素有研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
尺寸:137×33 cm.约4.1平尺
RMB: 380,000 — 580,000
Lot.11 张大千(1899-1983) 观瀑图
1946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奇峰屴崱压风雷 老木虬松任剪裁 我是参禅文字外 毫端呼出石公来 丙戌秋 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出版:1.《张大千传》P165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年
2.《张大千精品集(贰)下卷》 P252人民美术 出版社 2015年
3.《张大千书画作品集》P67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3年
尺寸:107×42.5 cm.约4.1平尺
RMB: 800,000 — 1,200,000
张大千《观瀑图》赏析
大千先生此幅《观瀑图》成于1946年,此时的他还沉浸在日本投降、战争结束的愉悦中,并在成都、香港等地连年办展。这时期他的创作中流露出一种超脱自然之感,尤其是高仕和仕女画在四十年代末进入了新的阶段。
“奇峰屴崱压风雷,老木虬松任剪裁。我是参禅文字外,毫端呼出石公来”。这首诗不仅是对画中之景的描述,更言明了其对石涛的“师承”与自身“超然”的心态。大千学石涛,可谓佳话,已达到终日不辍、夜以继日的地步,同时为观摩石涛真迹,不计路途之远近,必以亲身一睹为快。因此大千对石涛画作之笔墨历路以及意境营造等方面都有着高深的见解。石涛遭逢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为躲避迫害,皈依禅宗,心情孤寂,生活失意,自然形成他隐循超逸,抑郁恣肆的艺术个性,其笔意纵恣,用笔用墨不拘成法。而大千一生叱咤风云,声名显赫,故形成他风流倜傥,豪迈不羁的艺术个性。大千虽学仿石涛,但用笔用墨更注重古法与法度,用笔少一份沉郁,却多一份空灵秀逸。
此帧《观瀑图》,大千采用了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缜密构图,气势恢宏,静谧清寂,其皴笔、点叶、渲染,无不带有石涛印记。是图山石高耸,方折萦回, 披麻点点,苍茫寂寥,三叠飞瀑,直下千尺,激起水汽氤氲。 老松虬曲,高士相伴,观得大千万化,参得最上禅机。大千和石涛一样,师法自然,讲求气势,但整体透出一种超然的韵味。这是大千与石涛不同所在,其背后有深层的原因,观者可自悟也。
Lot.12 谢稚柳(1910-1997) 山茶春禽图
1964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明甫同志属 即希正之 甲辰春日 谢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鱼饮溪堂
说明:上款人乔明甫,曾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共鄂豫三地委书记,孝感地委书记兼孝感军分区政委,建国后,历任湖北省人事厅厅长,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尺寸:101.5×39.5 cm.约3.6平尺
RMB: 400,000 — 600,000
谢稚柳《山茶春禽图》敬析
谢稚柳先生融合古今中西各派,乃一代“海派”文人画大师。在花鸟画创作中,先生非常重视对传统的借鉴,其扎根于陈老莲,汲其温婉,去其倔强,直逼其神理。西出敦煌之后,又远追五代隋唐两宋之堂奥,旁及元明之水墨放逸。
此作成于1964年,是谢老赠于乔明甫同志的精心之作。乔明甫,山西夏县人,上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河南省委书记、轻工业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等职。他工作之余,雅好丹青,与当时书画名家多有往来。此帧《山茶春禽图》作一枝山茶斜穿湖石,其枝干虬曲苍劲,枝叶墨绿如玉,花朵洁白如雪,泛有丝丝红晕,淡黄花蕊点缀,更显素雅动人。花枝之上有一鹩哥昂首而立,运笔精细,纤毫可见。一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拙朴。底部湖石则由沉厚苍劲的点染皴擦而成,与花鸟之精细勾勒形成对比,使画面更为立体生动。这似乎比大千先生之纤巧更贴近古人之灵魂。
先生绘画艺术的精进不祇是对传统技法的吸纳、融合和整合,而是表现他内心的情感精神和审美意蕴。他所崇尚的美学意趣是平淡、华滋、清劲、秀雅的格调,这既有自少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的根基,同时也是他个人文雅、豁达、平和、淡泊人格秉性在艺术上的反映。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此作即为典型!
Lot.13 陈佩秋(b.1922) 兰蝶图
1959年作 设色绢本 镜片
款识: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己亥八月灯下写此并记 陈佩秋
钤印:陈氏、佩秋
尺寸:79×41 cm.约2.9平尺
RMB: 300,000 — 500,000
《兰蝶图》赏析
近现代上海画坛,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是成就最高的夫妻画家。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著的却凤毛麟角,所以现代评论家都以“管赵风流”相比拟,是为中肯之评。陈佩秋先生是近代最有才气的女画家之一。早在重庆国立艺专攻读时期,就慧眼独识,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故先生取法两宋,无论工笔与写意,都细心探究、心摹手追,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其仿宋花鸟,登峰造极。
此帧《兰蝶图》成于1959年,绢本设色,此时先生已深得宋画精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此句取自《离骚》,屈原效仿殷商贤臣彭咸,为国家培养治国良才不遗余力,故以种春兰、栽秋蕙喻之。先生以此句入画,传递着知识份子的君子气质,以及民族的内敛风华。兰叶用织细遒劲线条双勾,并施以淡彩,飘逸俊芳,绰约多姿;兰花,高洁淡雅,玲珑有神;石用双勾墨骨写意,厚重自然;一只紫蝶飞于枝头,细足缠绕,似在吸食兰之精华。此蝶以精到细腻笔致刻画,正确灵动,令人神往。而双行题款乃先生用倪云林雅体书之,书画双绝,雅致非凡。
此作工笔为主,加以写意,共熔一炉,乃绢本精品之作,不可多得。早在2011年10月4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幅尺寸相近、风格类似的水仙蝴蝶图(见附图),价高237万余元。可见陈氏仿宋人花鸟、草虫之类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此类佳作市场稀见,故此购藏良机尤为珍贵!
附图
Lot.14 谢稚柳(1910-1997) 水殿风凉卷
1977年作 设色纸本 手卷
款识:丁巳秋暮 稚柳
钤印:谢稚柳、稚柳
引首:水殿风凉 壮暮夫子妙笔 癸巳 长风堂建融题 钤印:建融之印、长风堂、东海郡图书记
题跋:右壮暮夫子丁巳秋所写荷花鹡鸰横幅 夫子于此君与大千张先生有瑜亮之称 大千以豪迈胜 夫子以端庄胜 堂皇则一 早年工整而流丽 中岁后精研吾家落墨法 于放浪中见精微 虽大千亦当让一头地 此幅是矣怡红快绿中栖鹡鸰一羽 笔墨细入毫芒 而精神欲飞 尤所难能 品格之高华 岂仅夫子生平得意笔 并世画史罕见也 长风堂徐建融识 钤印:徐孺
说明:现藏家直接得自作者家属
尺寸:41.5×90 cm.(引首)、41.5×131 cm.(画心)约3.4(引首)、4.9(画心)平尺
RMB: 380,000 — 580,000
谢稚柳《水殿风凉》赏析
“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这是大千先生对谢稚柳先生作品的题画诗,二老一时有瑜亮之称。大千豪迈,先生则较为温婉。先生之艺术根植于传统,从潇洒谨严宋元规范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调,先生典雅温文的笔调像宋人小词一样隽永脱俗。
先生自中岁后迷恋徐熙落墨法,于放浪中见精微。此《水殿风凉》图成于1977年,先生六十有八,为成熟时期精品。先生常以荷花小鸟为题材,此作纯由宋人法度中化出,颇有宋韵。先生以落墨法画荷叶,既写墨叶以作枯叶,又以石绿染叶,墨彩交融,相称相映,更为自然生动。池中水草蔓生,浮萍点缀。荷花则以朱砂勾勒,不枝不蔓,高节清雅,亭亭玉立,一羽鹡鸰栖息于荷茎之上,笔墨细入毫芒,而精神欲飞。从陈老莲到宋元花鸟的深研才有如此精到的荷花小鸟问世,荷花的开张雅致,是先生含蓄内蕴笔墨最充分体显,而仿宋传统小鸟是其最为精细灵动心灵之发微。那羽毛、眼神、劲足,似欲振翅飞去,与宋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拍案叫绝!
2016年12月11日广东崇正有近似谢氏荷花小鸟(见附图),录得345万高价,可见谢氏荷花小鸟颇受藏家追捧,令人鼓舞!此作现藏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得自作者家属,来源可靠,识者自珍。
附图
Lot.15 谢稚柳(1910-1997) 雁荡佳胜图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雁荡泉石之胜 为觉迟贤契图之 陆俨少并记
钤印:陆氏、俨少、风景这边独好
尺寸:19.5×82.5 cm.约1.4平尺
RMB: 380,000 — 580,000
陆俨少《雁荡佳胜图》赏析
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县内,素有“海上名山”、 “寰中胜景”之美誉。清代诗人江韬叔曾于雁荡山大龙湫前观望良久,感叹曰:“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陆老曾多次赴雁荡写生,探奇寻幽,心师造化。
此幅陆老山水佳制着力于雁荡泉石之胜。画中森木葱郁,欹斜奇崛,烟霭低徊,灵动幻变,飞瀑数迭,汇于画面中间之泉潭。陆老古拙用笔,老辣浑厚,墨块与勾勒点染交相辉映,尽显山体之质朴浑厚、森木之峥嵘苍莽。“悬崖千尺瀑,绕树半岭云”。苍苍茫茫的树林隐透于山石之间,云气山峦飞动纵横,气象万千,郁勃之气,游荡其间。巨岩怪石、湍流飞瀑、流霞烟云、森森古木完美结合为一体,层次分明,开合有致,水墨交融,达至“元气淋漓障尤湿”的极高境界,雄奇而不失蕴藉,散淡而不显枯寂,幽深外复有畅旷,险峻处也带秀丽,彰显“陆家山水”的独特魅力!
Lot.16 吴青霞(1912-2008) 读书品茗图
1942年作 设色纸本 镜片
款识:壬午首夏 背拟费子苕笔法 篆香阁主吴青霞时寓沪上
钤印:青霞女史、花好月圆人寿
尺寸:40.5×104 cm.约3.8平尺
RMB: 80,000 — 150,000
按语:吴青霞先生,自幼秉承庭训,师从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精髓。其作品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
此帧《读书品茗图》成于1942年,先生以费丹旭笔法绘之。费丹旭工写照,亦作花卉山水,如镜取影,尤精补景仕女,秀润素淡,潇洒自然,格调柔弱,用笔流利,轻灵洒脱,有“费派”之称。此作吴青霞先生深得“费派”精神。是图庭院幽深,环植草木,院外白雾朦胧,一主二仆于书斋读书品茗。图中人物开脸刻划精工细致,园中花木屋宇清新自然,呈少见的横幅构图,实已脱费氏笔法,自出吴氏机杼也,实乃先生盛年力作。
Lot.17 江寒汀(1903-1963)春色烂漫
1950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焕章先生大雅教正 庚寅八月寒汀居士作于海上客斋
钤印:寒汀
按语:是作乃江寒汀先生1950年在上海画赠友人,画面为三段式构图,老海棠树从右侧纵贯画面,花枝穿插且上下呼应,底部有巨石兀立,上部和中部两只小鸟转盼相呼,下部花枝一只蜻蜓栖息,风格走清代华岩一路,笔墨老到,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构图稳健,色调以淡赭为主,显得清雅而恬静,有强烈的比兴色彩。
出版:《海上名画》上海文物商店编,1980年出版。
尺寸:140×53 cm.约6.7平尺
RMB: 180,000 — 280,000
江寒汀《春色烂漫》赏析
江寒汀先生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为海派花鸟画“四大名旦”, 四人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寒汀先生对于禽鸟的描绘,造诣极高,是近现代海派小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代表画家。先生不但在艺术上享有盛誉,为人也极有情义,有“小孟尝”之称。
寒汀先生曾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同时家中养了许多鸟兽,以供写生之用。其风格走清代华嵒一路,笔墨老到,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构图稳健。此作成于1950年,是为焕章先生所作。焕章即为王义平,别署清槐馆主,江苏武进人,工画,擅人物、花卉,书法恽南田,居上海。全图以湖石、花树为主线,两尾翠羽栖立花枝,上下相对,啾啾婉转,生动异常;嫩红碧叶间,有蜻蜓、蛱蝶翩跹其间,热闹非凡。整幅画作,和谐素雅,春光烂漫,呈出凡脱俗之韵致,实寒汀先生之代表力作也!
Lot.18 刘海粟(1896-1994) 墨荷图
1981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笔墨淋漓若风狂 泼出圆荷几枝香 参到野狐禅透澈 忽然笔法胜清湘 张敏同志雅属辛酉九秋八上黄山散花精舍作刘海粟年方八十有六
钤印:心迹双清、刘海粟、曾经沧海、艺海堂
尺寸:133×68 cm.约8.1平尺
RMB: 280,000 — 480,000
刘海粟《墨荷图》赏析
刘海粟大师不是循规蹈矩的画家,他有其内在的“狂”, 他那不为形役、不求合矩、无法而又有法的泼墨泼彩画,以龙蛇一般颤动凝铸的线条为构架,犹如钢筋铁骨,力敌万钧,不仅与后期印象派的表现方法若合符契,同时又成功地沟通了清湘老人“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的精神。
是作乃先生1981年为张敏同志所作,时已八十六岁高龄。整张画面墨气氤氲,大气磅礴,以如椽之笔泼写荷叶,一上一下,一浓一浅,一虚一实,而花苞、花朵俱以双勾写之,聚散掩映,摇曳生姿。墨气淋漓的背景衬托下,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质溢于纸外。
虽然先生自谦是参透了“野狐禅”(古来人们将没有真正悟达禅境却自以为因果者,称作“野狐禅”),才“忽然笔法胜清湘”,然先生笔墨之精神始终是“中国”的,真正地领悟到了中国画兼容并蓄,变中求进之精髓。先生曾以清湘为师,也取法缶老。而“刘氏元气”或许才是先生作品真正的核心所在。观者可于此作认真领悟!
Lot.68 程璋(1869-1938) 石榴孔雀
1919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己未岁暮 新安瑶笙程璋
钤印:瑶笙诗词书画、新安程璋之印
尺寸:149×79 cm.约10.6平尺
RMB: 40,000 — 60,000
Lot.359 吴昌硕(1844-1927)牡丹
1910年作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质臣仁兄属 拟张孟皋设色 庚戌长至节 癖斯堂雨霁吴俊卿老缶
钤印:苦铁
收藏印:杨隆生珍藏
尺寸:33×34 cm.1平尺
RMB:80,000 — 150,000
Lot.361 吴昌硕(1844-1927)松龄千岁
1914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松龄千岁 甲寅闰五月 安吉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归仁里民
尺寸:132.5×33 cm.约3.9平尺
出版:《中国海派绘画系列--吴昌硕王一亭心品选》P32
RMB:380,000 — 580,000
Lot.366 张大千(1899-1983) 虬松高仕
1957年作 设色纸本 镜片
款识:乃亮仁兄哂正 大千弟张爰目翳半 年不亲笔砚 幸谅其不工也 丁酉冬 同在东京。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尺寸:99×45 cm.约4.0平尺
RMB:300,000 — 500,000
按语:高士人物乃大千先生代表性题材,笔下之高士正是先生人格之化身。是图成于1957年,是为同在日本东京之友人乃亮先生所作。从题中可知,先生已有目疾半年之久,这一年也正是先生画风趋向写意之高端。画中苍松稀疏淡雅,松下高士,着宽大衣饰,颇有魏晋之韵,拄杖回首,若有所思,其高古而不陈旧,清逸潇洒中略带疏懒情致,与周围萧疏之景相呼应,然高士渐渐稀少花白而“浑欲不胜簪”之发际、渐宽之衣带以及凝目西向中透出的落寞与孤寂,无不透露出大千先生对故土之深思!
Lot.380 刘旦宅(1931-2011)蕉下抚阮图
1976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隽伟教授指正 丙辰 旦宅
钤印:刘浑
尺寸:82×48.5 cm.约3.6平尺
RMB: 180,000 — 280,000
Lot.395 江寒汀(1903-1963)竹雀图
1941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拟宋人大意 辛巳午日虞山寒汀江荻写於沪上客舍
钤印:寒汀
尺寸:96.5×27.5 cm.约2.4平尺
RMB: 80,000 — 150,000
Lot.34 白蕉(1907-1969) 行书五言文房联
纸本 镜框
释文:能令万里近 已是十年游
款识:海老教之 白蕉书孙逖张乔句
钤印:白蕉私印
按语:白蕉先生是现当代“海派”帖学书法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沈尹默、潘伯鹰并称“书坛三杰”。先生自幼习书,宗法钟王,深得山阴之神髓,出入晋唐而自具面目,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其书法用笔精到、气息醇正、疏逸婉约、萧散率真。
此件文房联是为刘海粟老人所书。其中,上联出自于唐·孙逖的《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下联取自唐·张乔的五律诗《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重来访惠休,已是十年游。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此联融晋韵和唐法、宋意、元明之态于一炉,乃“白氏”书生书艺化境之作!
备注:上款人海老为书画巨匠刘海粟先生
尺寸:64.5×14 cm.×2约0.8平尺(每幅)
RMB: 50,000 — 80,000
Lot.35 沈尹默(1883-1971) 楷书五言文房联
纸本 镜框
释文:倒靫收莲的 洗研磨松煤
款识:幼涵先生雅鉴 尹默
钤印:沈尹默印
备注:上款人幼涵先生为张宗群侄儿
尺寸:65×16.5 cm.×2约1平尺(每幅)
RMB: 50,000 — 80,000
按语:民国书法家中曾有真草篆隶四大家之谓,他们是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谭延闿先生位居四家之首,写得一手好颜字,且是楹联高手,向其求联求字者趋之若鹜。
此联是先生1930年为袁思彦所书,袁思彦,字仲颐,湖南湘潭人,清末两广总督袁树勋第六子,袁思亮之弟,谭延闿之女婿,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1930年任山东青岛胶海关监督,后居上海,收藏丰富。此联书宋代诗人陈师道“书当快意读易尽,人畏有心事无难”二句,当是对女婿袁思彦的警醒和美好祝愿。先生的字亦如其人,其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竖画多用悬针法,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使人感到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一洗清初书坛姿媚之态!更为难得的是此联书于淳化轩御制笺上,此笺手绘祥龙,都为清内庭专用,十分珍贵。谭氏以此笺书联赠于佳婿,意义自是不凡。尤其此联品相如新,足见原主人之心爱,此现沧海拍场,当赢赏音不少。
Lot.476 沈尹默(1883-1971) 草书 毛主席诗
纸本 立轴
款识: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主席沁园春雪词 尹默用茅龙书
钤印:沈尹默印
戚叔玉题签:沈尹默书毛主席词。钤印:戚
说明:戚叔玉(1912-1992),原名璋鹤九,山东威海人,六岁拜书法家丁佛言为师,八岁向画家金北楼学国画,十二岁开始收集三代铭文,进而收集石刻、碑拓。成年后与张大千等交往,博览书画名迹,因而在书画篆刻艺术方面基础坚实。
尺寸:132.5×65.5 cm.约7.8平尺
RMB: 180,000 — 280,000
按语:早在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尹默)北于(右任)”之说。先生字大逾方尺,小至蝇头,取法诸家,各体兼擅,尤以行楷见长,甚至能以茅龙、竹丝作书。先生之书法妙在熟中见生,功夫得力于字外,纯从学问而来。
此作先生以茅龙笔书毛主席《沁园春·雪》词一首,其字如龙飞凤舞,飘洒有致,却又苍劲老辣,内在淳雅。毛主席这首词可谓气势磅礴,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胆魄,先生能写出词中气势离不开“茅龙笔”的使用。茅龙笔是江门新会著名特产,五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畅销全国各地。茅龙笔是明代大儒江门先贤陈白沙先生所创制的书写用笔,用茅草加工制成。因茅草的纤维粗糙,所以用茅龙笔写出来的字,生辣苍劲,有一种其他毛笔所难以达到的“野趣”。此作集古人多家笔意,炉火纯青,耐人寻味,不但入真品之流且可居精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