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名家作品展專題】徐偉德:師者氣質 皖南情懷

【書畫名家作品展專題】徐偉德:師者氣質 皖南情懷

【書畫名家作品展專題】徐偉德:師者氣質 皖南情懷

日期:2017-12-08 16:47:33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書畫名家作品展專題】徐偉德:師者氣質 皖南情懷

徐偉德:師者氣質 皖南情懷
文/張帆

    初識徐偉德,很難會將那個作品價格年年攀升的畫家與之聯繫起來。儒雅的談吐、標誌性的眼鏡、親切的笑容,怎麼看他都更像個老師。他也確實是一個師者:師範美術專業畢業,留校任教,桃李滿天下……縱觀他的藝術生涯,教學和皖南是兩個關鍵字。兩者看似不相關,對他來說,卻密不可分,並滲入他的作品中,帶來一種莫名的感召力。
皖南風情頻受追捧
    徐偉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同時兼任上海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學會秘書長、上海市楊浦區美術協會副主席。他的藝術之路,曾經很長時間與安徽、與皖南息息相關。他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並在那裏留校任教多年,安徽風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成為他創作中最喜愛的題材之一。他把安徽風景當做人物來畫,聽從內心的感召反而獲得了市場的支持,作品在多屆上海藝博會銷售火熱,多次畫展上更銷售一空,以至於需要被逼著趕訂單。在拍賣市場,他的作品價格也屢創新高,其中《倩影》、《金秋》等作品成交價多達數十萬元,他1987年的舊作《沉寂了的月光曲》成交價更是逾百萬。

徐偉德作品《彙聚》

    然而在徐偉德的身上,看到更多的還是詩意和書卷氣。對於自己作品的價格他沒有太多興奮,在與記者交談中,他聊得最多的仍然是教學、是他近年來頗用心思策劃的“亦師亦友”海上畫家聯展,以及皖南。
偶執畫筆影響終身
    1951年,徐偉德出生於上海一戶書香世家,最早臨帖的老師是鼎鼎大名的書法家沈尹默。但當時年幼的他,並沒有料到自己將來會和書畫結緣一輩子。即便是父母,也以為小兒子會繼承家風,從事醫學或者其他理工類學科。但命運弄人,他擠入了著名的“老三屆”,1969年插隊去了安徽農村。
    艱苦的勞動間隙,16歲的徐偉德不自覺地拿出畫筆,依靠作畫來調劑生活,這也讓他無意間發現了藝術的力量。激動之下,他抱起一堆畫作直奔縣文化館,一敲門也沒打聽誰是負責人,就沒頭沒腦地說:“我現在勞動,沒時間畫畫,你能不能創造一個機會,讓我繼續畫畫?”

徐偉德作品《晨曲》

    似乎命運給徐偉德關上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開門的文化館負責人鄒曉青成為他生命中的第一個伯樂。一句:“你畫得那麼好,我怎麼不認識你?”讓徐偉德進入了一片新天地。在鄒曉青的幫助下,徐偉德順利延續了藝術夢想,從農村抽調去了地委宣傳部創作連環畫。而他也不負眾望,1973年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招生,7個縣400個推薦人選參加考試,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惟一的入場券。
    創立於1928年的安徽師範大學,也曾是風雲人物聚會之所。鬱達夫、蘇雪林、朱光潛等一批著名學者都曾在這裏執教,形成了嚴謹治學的優良學風和豐厚的學術底蘊。就在那裏,徐偉德學習、留校任教長達26年,之後還兼任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學會副會長,碩士生導師,副教授。1987年他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家學會會員。1998年,徐偉德調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任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藝術創意中心主任等職。
於雜亂中捕捉秩序
    在高等美術教育領域辛勤耕耘數十年,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學生和職業畫家,徐偉德自己的美術創作也佳作頻現,先後十餘次入選全國美展,還受邀在德國漢諾威、加拿大卡爾加裏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不僅如此,他與著名畫家賴禮庠、陳逸鳴、陳燮君等一起策劃和組織的“亦師亦友”海上畫家聯展,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成為海派油畫群體中的知名品牌。

徐偉德作品《土雞》

    跟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藝術風潮,徐偉德也曾創作過少數民族題材的人物畫,代表作《蒙凍河的歌》入選第7屆中國美展,並由中國美術協會送美國展出,被當地藝術機構收藏。偶爾想出點新意,就畫一些挑戰繪畫技巧的藝術創作題材,比如明明是人物,但他會刻意將其置身於複雜淩亂的環境中,在千變萬化的色彩中捕捉秩序的美麗,而整體風格卻保持著書香後人骨子裏的高貴記憶,畫面優雅細膩、整潔自然。這種於雜亂中捕捉有序的自我訓練,對他繪畫技巧的提高和藝術風格的塑造是有用的,也幫助他日後能夠得心應手地表達夢中家園。
思“鄉“之情畫筆湧現
    如今,徐偉德最喜愛的作品,已然不是那些跟風之作。在他家不大的書房裏,掛滿了一幅幅生動雋永的皖南風光畫,潺潺的溪水從深秋流向暖冬,山間的小路穿過霞光和黎明,還有肆意生長的雜草,捶打命運的枯枝,以及陽光映襯下陰影的蒼涼——這就是他近年來受到追捧的“皖南題材”系列。
    提起將安徽和農村的景致入畫,徐偉德說,也源於自己心中對那個第二故鄉的思念。有時候,離開反而會引發永不忘卻的記憶。

徐偉德作品《家園》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調回上海,教學、創作周而復始,他陷入了難以自拔的繁忙。每當感到煩悶無助,能讓他稍感寧靜片刻的,是對安徽農村的回憶:外婆家的灶台要重新修葺了,那缺了角的瓷磚被煙火熏得發了黃;農家的牆壁也要重新粉刷了,陽光一照斑斑駁駁的;山間小路還是沒有人,溪水是那麼清澈,河底的鵝卵石又那麼美麗……記憶的閘門打開,讓他不由自主拿起了畫筆,將一腔思念畫了出來:皖南的泥巴、雜草、山澗、枯枝,乃至農舍用具,每一片樹葉都精心描繪出莖幹,每一只小雞都仔細梳理出羽毛,每一滴陽光都表現不同的色彩,雖然柴火堆放得那麼淩亂,渡船的油漆已經脫落。30年的繪畫功底,順利再現了青春舊夢的印記,又因為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氣質,比照片更加動人心魄。
    徐偉德說,“皖南風情”系列作品反響那麼好,曾經讓他很意外,但仔細想來,偶然中也有必然,那些風景都是他最熟悉的,自然得心應手。對於畫家來說,憑空想像無法創作出真正好的作品,寫生、實地探究是必須的。而安徽的一山一水,他不僅獨自看過走過,還年年帶學生前去,有時乾脆一個人在山裏呆上一天,或者到鄉親們家裏串門聊天。沒有人比他更熟悉那些原始的美。
田園風光詩意表達
    奔流不息的山澗,隨性遊走的公雞,似乎能飄出香味的草堆……細品徐偉德的作品,有很多時候會並不感覺是在農村。與眾不同的光影對比,帶有親和力的細膩筆觸,都讓畫面溢出一股詩意。這在其他藝術家的寫實作品中很少能感受到。因為有書香門第養成的文人情懷,有數十年為人師表經歷帶來的學者氣質,還有無數次深入實踐帶來的真實體驗,多種因素相結合,使得徐偉德可以將一般人看來毫無美感的田園風光通過詩意的方法表達出來。
    實際上,縱觀古今中外,田園題材一直是藝術家鍾愛的。農村的景象有許多共性,在都市現代人看來可能太“土”,但一經文化的雕琢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貝多芬的交響、陶淵明、王維的詩句……誰會說田園不美?只是沒有田園生活的經歷的人無法體會,更無法表現。

徐偉德作品

    徐偉德有一幅《桃花潭隨想》。他介紹,畫裏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一個特別漂亮的地方,李白和汪倫就在那裏分手的。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他累計去了涇縣二十多次,每一次都能想起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其實,夢回青春歲月的,又何止一個徐偉德。多少次,與徐偉德擁有相似經歷的人們來到他家,走進裝滿回憶的書房,都會恍惚於這樣的山間小路、農家廚房,夾雜著一絲憂傷,感受著深秋獨有的陽光,然後就像辛棄疾當年道“天涼好個秋”時一樣,欲說還休。
    現在,徐偉德幾乎每年都要去皖南采風,他發現除了他青年時期走過、停留過、奔跑過、攀爬過的皖南,其他再美的風景,也無法讓他產生繪畫的衝動。他說,曾經,這裏開啟了他人生新的命運,現在,這裏又開啟了他藝術生涯新的道路,終其一生,他都將堅持描繪這個故鄉。徐偉德堅信,皖南就是他作品的靈魂,是能令其寫實主義風景畫有境界的動力所在。
    還有專業人士分析,徐偉德的貢獻不僅在於技法的美妙,更在於他對風景畫地域性差異的苛求。在他的筆下,江浙滬是明顯的秀美和滋潤,而皖南的風光,一如天地的蘆葦,秀美中透出一絲蒼涼。他截取皖南的每一處片段分解研究,用黑白襯托虛實,用物象還原自然,在流動的四季中,他似乎在著力尋找著那片已然遠去、不沾染世俗的精神家園。

徐偉德藝術簡介
    徐偉德,1951年出生於上海。1976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隨後留校任教二十多年。1981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研修班結業。1988年調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任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學會秘書長。
    1984年,徐偉德的作品“春春之路”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在“人民日報”等多種刊物發表。1986年作品“銀色之夜”入選全國水彩粉畫展。1987年作品“沉寂了的月光曲”入選擇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1989年,作品“蒙東河的歌”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被選入中國美術全集大型畫冊,同時被中國美協選中,送美國三藩市“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1994年,作品“花卉、靜物”入選首屆中國油畫靜物展。1996年作品“星光燦爛”入選第三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2002年作品“激情年代”入選第六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2004年作品“秋韻”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12年作品“信天遊”入選首屆世界華人華僑美術作品大展並被中國華僑博物館收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