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调梅图》

日期:2018-12-12 14:04:08 来源:澎湃新闻

书画 >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调梅图》

 《调梅图》 明代 陈洪绶绘 广东省博物馆藏

《调梅图》 明代 陈洪绶绘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雍正七年雍正帝赐臣廷玉御书匾额手迹“调梅良弼”,意为贤能的宰相,后又赐“赞猷(yóu)硕辅”四字。调梅指宰相的职务,见《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是调味品,意谓商王武丁立傅说为相,欲其治理国家,如调鼎中之味,使之协调,后因以调梅为宰相职责之喻称,良弼指贤能的辅臣。调梅的正确读音为diào méi。

画面描绘了主仆三人,贵妇人端坐在石凳上,两位婢女在火炉旁调梅的情景。两位婢女,一人端着盛有梅子的托盘,另一人一手拿勺子在盆中调拌,一手正要去拿盘中的梅子观复猫苏格格的演绎端庄大气,手持团扇面容平静,衣裳下摆随意的垂于地上,看似在关注调梅,实则思绪乱飞。画面整体设色淡雅,后方花觚的造型以及所插的花枝都体现着一种自然和古朴。

 榆木大漆剑腿矮榻  明代 山西  观复博物馆藏

榆木大漆剑腿矮榻  明代 山西  观复博物馆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

陈蕃是东汉时期的人,因在京城洛阳犯言直谏得罪了权贵,从而被贬到豫章任太守。豫章住有一名士徐穉(zhì),字孺子,徐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才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这就是所谓的“徐孺下陈蕃之榻”。由此可推断至少在汉代已经有了榻的雏形,如今我们在接待贵宾时使用的“下榻”一词即与此有关。

龙泉窑青釉水波纹四鱼纹盆形洗  元代 

观复博物馆藏

龙泉窑粉青釉双鱼盘  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龙泉窑粉青釉双鱼盘  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广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陈设品。其形制广口,宽唇,深腹,平底。其内装饰水波纹,堆塑四条小鱼。可以想象其内盛水时,水波摇动,小鱼如同游动其中,也是当时使用者的一种精神享受。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花觚  明景泰

观复博物馆藏

 觚[gū] ,我国古代饮酒器。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后期多做花器。铜胎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清雍正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以“皱、漏、瘦、透”之美著称。

观复猫苏格格演绎的贵妇人身着披帛、曳地长裙,梳花冠,端庄典雅。

观复猫苏格格演绎的贵妇人身着披帛、曳地长裙,梳花冠,端庄典雅。

披帛:一种长巾子,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明代以传统的汉族服装为主体,曾经力图消除元代蒙古族服制对汉族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

两位婢女穿小袖对襟圆领(或交领)长裙,正围在火炉旁调制梅子,青梅味酸,盐味咸,均为古时调味所需。梅子多生长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花期在冬春季,果期在5—6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