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峰:黄公望的雪

日期:2019-02-12 13:09: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讯 >黄小峰:黄公望的雪

图一


图二

1349年正月,时年81岁的黄公望为友人班惟志画了一幅《雪山图》。巧的是,刚落笔,雪就开下,画一完成,雪便停止。这桩“奇事”被黄公望写在题记中:“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画雪和下雪之间似乎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系,或者说,一件虚拟的雪的图像,和真正的雪之间,因为画家的手而有了关联。

明清以来,这幅画被冠以新的名字《九峰雪霁图》(见图一),可能是因为黄公望长期在松江地区活动。所谓“九峰三泖”,正是松江名胜。但画中远景的尖峭山峰与巨石堆叠而成的柱状主山,都在营造仙境一般的疏离感,应视为画家的视觉想象。

正月画雪,意欲何为?

文震亨在《长物志》“悬画月令”中说,一年的不同时段,都需要在家里挂上不同的“应景”绘画,“十一月宜雪景”。十一月只是对于寒冬的粗略概括。人们期待在最冷的时候下雪,届时屋里屋外白雪交映,会是多么有趣的呼应。如果雪迟迟不来,挂上雪图,便等于是在召唤瑞雪降临。班惟志请黄公望画的雪山,尽管比文震亨早了近三百年,或许也有类似的意图。这幅画高117厘米,宽55.5厘米,是一幅单条的尺寸,正适合挂在书斋中。至正八年的冬雪迟迟未下,没想到黄公望一画雪图,春雪便普降人间。

中国美术史中和雪有关的最有名的作品,其实并非雪景绘画,而是一件仅有28个字的书法。这充分说明了对雪的观看,不如对雪的想象来得重要。公元4世纪某个冬天的一天,绍兴,阵雪飘扬,时雪时晴,王羲之想起因为有事情不能和一位姓张的友人聚会了,于是写了一封短信,聊表歉意,并致雪天的问候:“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在王羲之的传世作品中,大概除了较为长篇的《兰亭序》,这封信是最能激起人们视觉想象的。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