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植元是大连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化学者,出色的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精通中医、武术、文物鉴别,尤其对历史、古典文学、古代汉语有深刻的研究,著作等身。其书法艺术呈现传统血脉、书卷气质,以行草见长,追求高古笔意、脱俗境界,万千气象尽赋腕底。山溪明月,文人风骨。
于植元已离世十余年,去岁末今年初,他的学生们在大连举办其书法怀念展――“仰止”,引起书界关注。大连的文化记忆中不能没有于植元,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真诚豁达的为人之风、精湛的书法艺术是一份珍贵的文化传承。于植元生前总是说,著书立说、授业解惑是其本业,书法艺术不敢说有造诣。然而历史与后人的评说中,于植元仍高山仰止。
博闻强识 被誉为书界鸿儒
于植元出生于书香世家,祖辈中出了几位大书法家。山东济南名胜大名湖的匾额,就是于植元的祖父于书佃所题写。气势宏大、笔锋苍劲,令游客观之难忘。
于植元自幼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受教于著名学者原上海劳动大学教授、书法家梁国铨,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汤景麟等,在少年时代便学完中学及大学的文史课程,音韵学、训诂学、古诗词均涉猎,并潜心研习书法艺术,学习中华武术。
1946年,于植元来到大连,在市立初级师范、旅大师范等任教。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先后发表《关于鲁迅诗歌研究》《与郭沫若关于〈兰亭序〉研究的商榷》等论文。1979年,先后任旅大师专副教授、校长等职;1980年始,任大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大连大学副校长等职。1987年,任大连师范学院终身名誉院长。于植元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暨大连市优秀专家、曾宪梓全国师范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于植元刻苦勤勉、治学严谨,精通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对明清小说、满族文学、文物鉴定、中医中药等研究富有见地。早期曾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中年后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及现代文学评论,先后发表《论后西游记》《林兰香论》《满族的政治家和诗人》《论宋代几位女词人》《岳飞的诗问》等,校订出版明清小说《后西游记》《林兰香》,收入《明清小说选刊》丛书。其专著《英和与奎照》,因列入满族文学研究丛书的首部而受到重视。
荣誉从未改变于植元的初心与本色,他学识渊博、风范儒雅,却毫无骄矜之态,平易近人,善良随和。
精妙书法为桥 获封民间文化大使
于植元的学书之路初临唐楷,欧柳入手,打下基础后,承其曾祖父与祖父方石老人、于书佃(泉南先生)的书风,二公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著名书法家,史册留名。于植元在学习中获得启示,上溯汉魏,勤习钟繇、北碑、二王,之后遍临唐代虞世南、褚遂良、怀素、杨凝式法帖,并对“宋四家”中苏轼与米芾的研习用功尤勤。汲取明代祝允明、文徵明、王铎等笔法精神,融会贯通于个人理解与表达,深厚的文化学识于内滋养笔墨,形成其浓郁书卷气的书法风格。于植元的书法创作自作篇章甚多,且文采飞扬,各具哲思;艺术表现则张弛有度、跌宕生姿,为人称道。他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创作中主张专精、广博、脱化,水到渠成。他敬畏传统,注重学问的积淀,推崇苏东坡名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生活中的于植元为人大气豪爽,不沽名钓誉,不吝笔墨,文思泉涌的佳作随时书写、随时赠人。其人格之善之美辉映着他的书法艺术,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加散发魅力。
文化界一直流传着于植元的一些传奇故事,经了解,这些并非传说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情节,令人肃然起敬。据他的朋友及学生们讲述,1982年,于植元首次以中国书法家的身份随大连市文艺代表团访问日本,受邀参观日本所藏中日古代书画碑帖和文物,被请求现场给予评价。当看到一幅署名宋徽宗赵佶的绢质花卉时,于植元从绢的出产年代、题字落印风格及绘画的细微处特征等予以论证,鉴定“该画系赝品”,令日本专家惊叹其渊博的学识与正直的品格。在书法笔会环节,日本书道联盟会长挥毫写下“金契兰结”4个字,于植元以《周易》之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泼墨,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敏锐的哲思、精妙的书法,令日方专家学者折服。
一次,于植元到日本九州进行书艺交流,日本右翼组织“英灵奉赞会”不断高呼:“请于先生写英灵乃升天之龙。”于植元闻听,从容疾书8个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全场肃穆。翌日,日本媒体爆出评论,称赞于植元不仅是非凡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而且具有外交家的风范。
1985年春,日方邀请于植元以“古都奈良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为题作学术报告,他以赴日本留学的唐代僧人弘法为例,对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反馈、逆输现象作了深入阐述,用例证说明日本从中国学来汉字,又以汉字翻译许多欧美词汇,再逆向输入中国,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组成部分。这种客观精辟的论述不仅使日本学者耳目一新,更体现了中国学者的文化视野和气度。
于植元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身份,20多年间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被日本几届首相赞扬,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他能够根据求字者的身份、职业、心态,题写富有深刻寓意的文字,如为“佳能”“精工”两大公司题写的“唯佳方能”“精为上工”,被两家公司奉为经营方略。1986年,日本一家公司在大连市开办合资企业,日方签订合同的条件中竟然有这样一条:双方互赠礼物环节请大连回赠一幅于植元教授的书法作品,可见其国际影响力之大。
在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中,于植元富有远见,他认为书法艺术要在继承传统中发扬光大,要从中小学抓起,他主编出版《书法教程》,推动大专院校开设书法课,并为此作出巨大努力与贡献。今天,书法教育已经走进中小学校园,国家非常重视此领域工作,于植元作为先驱型开拓者功不可没。
艺术家简历
于植元(1927-2003年)
汉族,山东省文登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大连大学副校长,大连师范学院院长、古代文史教授,辽宁省文史馆馆员。
其自幼承家学,书法遵循传统,艺文并茂,享誉海内外。尤以行草见长,进入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20余人之列。
其专攻学术门类颇多,在古代汉语、满族文学、明清小说、中日关系史、文物鉴别、书法美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代表作《文史探幽》《英和与奎照》以其精辟见解为中外学术界注目。
其主编出版《书法教程》,积极推动书法进校园。
其艺其人被收录于《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国际名人传记》《二十世纪世界杰出人物》等书,并被美国世界名人研究中心授予终身成就奖。(凌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