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萌鸟”知多少

日期:2019-03-18 14:34:53 来源:西安晚报

资讯 >画里“萌鸟”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形形色色的鸟儿也多了起来,鸟与人和谐共生,彰显着城市的活力。中国人爱鸟、护鸟,还善于画鸟,古代画家对鸟儿的观察细致入微,使得作品中的鸟儿栩栩如生。如今窗外春意渐浓,处处莺啼燕语,此时观赏这些古代画作,与“萌鸟”混个眼熟,再和它们相遇时定会多一分惊喜。

《梅雀图》・灰喜鹊

灰喜鹊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它们成群结队地穿梭于树林间,四处捕食害虫。灰喜鹊头呈黑色,两翅与尾呈蓝色,层次分明,容易分辨,因而成为古代画家绘鸟练习的常用模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画《梅雀图》绘有灰喜鹊两只,此画作者不明,艺术价值极高,在宋代花鸟画中极具代表性。

这幅《梅雀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约29厘米。图中从左向下斜伸出老梅一枝,清丽冷艳。枝上有两只灰喜鹊栖息,其中一只抬头远眺,另一只低头梳理羽毛,形神毕肖,茸毛质感逼真。画家不但以双钩填彩法画出两只灰喜鹊的温润,还以“点”的方式画出飘落的梅瓣,画面细腻传神。

  

《秋树》

  

《桃鸠图》・红翅绿鸠

斑鸠是比较常见的中型鸟,它毛色灰暗,很不起眼;然而与其同属的红翅绿鸠却毛色艳丽,显得十分出众。在古代绘画中,有一幅专门描绘红翅绿鸠的绢本设色画,名为《桃鸠图》,据称为宋徽宗赵佶真迹,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范之作。

《桃鸠图》纵28.5厘米,横约27厘米,此图早年流失于日本,现为私人收藏。《桃鸠图》中的桃花与枝叶勾勒精工,栖息在树上的红翅绿鸠自然生动,画家用生漆为其点睛,使之富有神采。画作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细部的轮廓线非常明确,描法纤细,傅染鲜润。

此画右署“大观丁亥御笔”,其时宋徽宗赵佶二十六岁。款下有一押字,似“天”字,传为“天下一人”四字之合体,印证了画家的身份。

《果熟来禽图》・棕头鸦雀

棕头鸦雀体长与麻雀相当,长得圆头圆脑,十分惹人喜爱。古代画家诸如林椿、黄筌、郎世宁等都曾为其作画,其中以南宋画家林椿的《果熟来禽图》最为精彩。

《果熟来禽图》纵26.5厘米,横约27厘米,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系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树枝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面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果树上有一棕头鸦雀,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

画家林椿继承了北宋画家重视形似的传统,对自然景致体察入微。画中小鸟用细劲柔和的笔迹勾出,并用浑融的墨色晕染出蓬松的羽毛,显得特别真实亲切。综观整幅画作,画面虽不繁复,却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

《枇杷山鸟图》・绣眼

绣眼比麻雀略小,生性活泼,其眼睛周围有一白圈,鸣叫声似“滑儿”,十分婉转动听。绣眼在古代已广为饲养,养者皆知其一嗜好,那就是特别爱吃水果,而这一点在宋代画作《枇杷山鸟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枇杷山鸟图》绢本设色,纵26.9厘米,横27.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传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目前尚有争议。图中描绘硕大的枇杷叶和成熟的果实,在盛夏的阳光中金碧璀璨。一只绣眼鸟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生动有趣。画家对花果、鸟、虫的形象都作了生动的、精雕细刻的描绘,小鸟秀雅的形态,光洁的羽毛和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就连小如针孔的蚂蚁,其头尾足须都画得清晰可见,足见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力。

《霜》

《竹鸠图》・伯劳

伯劳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猛禽,看上去有点像雀类,但能捕捉与其体型相当的猎物。伯劳通常毛色亮丽,眼部有宽阔的黑色带斑,这点与黄鹂很相似。古代画家常以伯劳作画,如《雪树寒禽图》《竹鸠图》皆属上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竹鸠图》为南宋画家李安忠的传世名作,图虽名“竹鸠”,但所绘实为一只长尾灰背伯劳。

《竹鸠图》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26.9厘米。画面主体为一只伯劳鸟,它栖息于荆条枝上,爪喙钩曲,姿态从容,背羽与胸羽毛色不一,一条长尾下拖至木丛之中,下方绘一丛竹叶及几根荆条,烘托出伯劳在荆条枝上的居高之势,同时似有风吹枝断之势,其构思之妙令人印象深刻。画家用笔挺拔有力,荆、竹、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宗合)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