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求韵的诗画琐陈

日期:2019-03-22 10:07: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资讯 >以虚求韵的诗画琐陈

桃宾牡丹图轴 (国画) 清 赵之谦  

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作准备的。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唯有在文质间的智慧互补与转换中才能说清美丽的本源出自情心,让文与质共同去呈现文雅之趣,即以趣源相投的方式出现在诗画之中去张显真诚的心迹,在唯美的字意中也包含着广义向上的道德品质。

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惟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诗与画这两个能让人触魂动心的字眼,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与其神往,无数人被它迷醉。诗画之妙在于善解万人意,能通曲径幽,可抒胸中情,它感性、智慧,能让人从动听的语境、美妙的形态中获得情意的升华,精神的畅怀更能在情感的洗涤中淘析出精神上的真金。但是从另一种拆字的戏说中,却看到了文字发明者的聪明,可看出诗画仅是寺人在空寂中的自语,诗人在陋室、书斋里的言情,画家在日复一日涂鸦比划中自我陶醉的游戏,是一种寂寞之道,常寄情于小我的自恋中聊以慰藉。诗画中优美的笔调或潇洒、或奔放、或宛约、或悠淡,那仙女散花般的文华演绎,却牵引出诱人的美丽,也会以移觉的方式掀起感情的春潮,让徘徊于心的无尽感伤消隐,尽性者欣然向与,痴情者为之释怀。诗画之魅,魅在情理交融,妙在千年相识,难得的婉转妙意千年一寻。

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将心源深处的感叹之声吟咏而出,不管朝晖夕阴或云卷云舒,都以触景生情的方式,有感而发,情音尽释;也在朦胧幽微的洞烛下,借“比显兴隐”的寄咏方式,将充满梦意的呓语藉藏于让人依恋的绵长的幻趣里。而画家用画笔在洋洋洒洒中去吐露着心中的快意,将心影转换成与之相融的物化形象,在似云似雾、幻化妙境的乐趣中,实现着主观的移情,但却难以分清甘露与苦水间色性之别在那里,而又在茫然间,隐约感觉到在诗韵与画意中渐显清晰。画家之笔可将具象与意象

诗画同源不同技,却又都以一个韵字为要领,去展现着极富魅力的才情,也被一个真字写尽,并践足于整个音形、画迹之中。诗画重韵,韵意天成,性苦、性甜、性酸、性辣全都靠韵去滋润,靠真去传递,然而践行者常重于技而忽视对本源的求索,常造成本质意义的缺失。虚境中由气生韵是一种意的动态化,也是呈现生命力量的关键要素,中国画能对诗境的成熟把握而致广大,靠的就是谢赫“六法”中提出的“气韵生动”之说。

回顾前人的经典之谈,便可从中看到前贤有着如此让人动容的感触,如老子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形成了观物之乐;杜康酿秫,醉意迁延,让人能从混沌中觉醒出精神的唤发,却又延生出对艺术化的陶醉;庄子重“物化”与“天乐”;喜自然于形色,盆鼓而歌,观鱼知乐等,皆以明自心为要领。而西方的尼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