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印象派大师的追光之旅(组图)

日期:2019-06-25 10:22:02 来源:海南日报

资讯 >莫奈:印象派大师的追光之旅(组图)

克劳德・莫奈

《干草堆》(布面油画) 莫奈

《睡莲池塘》(油画) 莫奈

莫奈花园鲜花盛开。 林秋 摄

1921年,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为资料图片)

近日,法国画家莫奈1890年创作的作品《干草堆》在美国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举槌,最终以1.1亿美元成交,刷新了莫奈作品拍卖的新纪录,由此引发了对莫奈作品的关注。

他走进光,看到“干草堆”,看到“日出”,看到“睡莲”,看到生,也看到死亡,给世界留下最美印象。

克劳德・莫奈(1840年11月-1926年12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印象派”即得名自他的殿堂级作品《日出・印象》,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在1890年至1891年,50岁的莫奈用25幅《干草堆》油画,记录了他的“追光”之旅,他娴熟驾驭色彩、形态和光线,令原本平凡朴素的农家草堆升华成印象派的象征图腾,在莫奈艺术生涯中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研究者眼中,“每一幅都是关于美、真实和形式的杰作”。

年轻画家的倔强与坚持

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画家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人,将画架搬至大自然面前,别出心裁地表现出物象在日光之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彻底改变了欧洲传统绘画的习惯准则,以创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预示着20世纪中叶艺术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虽然直到今天,人们都将印象派视作一种艺术流派,但其实印象派风格并不存在,那是一个由想要改变绘画风格的独立艺术家组成的团体。这个团体在当时受尽刻薄指责,就连“印象主义、印象派”都是因批评者的嘲弄而得名。

19世纪,画家想要出道谋生,都会选择在一些著名的沙龙亮相,以获得认可与知名度。19岁的莫奈来到巴黎,那时画坛流行历史或宗教题材的大型画作,莫奈的童年在北部港口勒阿弗尔度过,年少时非常顽皮,不喜欢上学,喜欢到海边玩耍,沐浴着诺曼底的自由阳光成长,酷爱大自然,很快就感到巴黎的画室让他透不过气,便和西斯莱、雷诺阿等朋友一起到户外写生。

他们把看到的风景画到画布上,可这并不符合美术学院制定的审美规则,他们的画作常常被沙龙拒绝。百般无奈之下,这群年轻的画家便决定组建一个独立的协会,由布丹、塞尚、德加、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莫奈等30名艺术家组成,定期为自己举办画展。

1872年,在破晓前,莫奈把画架立在河岸边,他等待着黎明,等待第一线日出的光,像一只黄金色的箭,一刹那间,在河面上拉出一条长长的光。光这么闪烁,这么不确定,这么短暂,一瞬间就消失幻灭,莫奈凝视着光,画出历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日出・印象》,并亮相协会的第一场画展。

热爱旅行的创作者

“他们拿起画布、颜料和画笔,糊涂乱抹些色彩,最后再草草地签上自己的大名。”公众并不认可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当时的作家们也常常在报纸上嘲笑他们,甚至连《日出・印象》都被讽刺为“不如糊墙纸”。

印象派画家并不为之所动,继续画着他们眼前看到的风景。好在画商保罗・杜

吉维尼的莫奈花园

早年的莫奈,子女多,画卖得也不好,生活很是拮据。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莫奈终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在离巴黎约一个小时车程的吉维尼村为他和家人添置了一幢玫瑰色的房子。莫奈和家人对这幢房子很熟悉,之前已经租住了7年,一买下这座房子,便开始按照他的意愿打造他梦想中的花园。

“在这世界上,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绘画和我的花了。”莫奈的画被视为法国国宝,而他却认为,故居和花园才是他最美的作品。他要求花园里一定要有井字形的林荫小路,在井字格里铺上草坪,在边缘种上鲜花:虞美人、鸢尾花、旱金莲、黄水仙、白水仙、向日葵、牡丹、郁金香、波斯菊……花朵的颜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各有不同。

后来,莫奈又想建造一个种满睡莲的池塘,他计划让一条从自家宅院旁流过的艾伯特河改道而行,引溪水流至池塘让池水保鲜。这个疯狂的想法还惊动了当地的官员,当地官员担心莫奈的睡莲会污染水源,但大画家最终获得了建造许可。池塘两旁栽种了鸢尾花、百子莲以及垂柳,为了增加他钟爱的亚洲风情,莫奈让人在池塘上修建了一座日式拱桥,致敬他喜爱的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

第一位系列画画家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作画如鸟儿啼鸣”,一直以来,他的兴趣点都在于描绘他看到的世界,而非他知道的世界。法国作家莫泊桑曾写文描述莫奈的“追光之旅”:“面对着他的画,等待着、窥伺着太阳和阴影,他几笔就把洒落的光线和飘过的云朵采集下来,快速放在画布上。我曾亲眼目睹他这样抓住一簇落在白色悬崖上的灿烂阳光,把它锁定在一片金黄色调中,使这难以捕捉的耀眼的光芒产生令人惊异的效果。”

尤其是吉维尼时期,莫奈更为系统地对光线进行研究,为了追求一刹那光线的变化,他开始从一个固定视角去一张接一张地捕捉瞬间光影效果,以期“获得自然的某一方面的真实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组成的图画”。这也是莫奈的另一特点,虽然不是就同一主题创作不同绘画的第一人,但却是第一个用完整体系方式来创作系列画的画家。

莫奈向来喜欢就同一主题进行反复创作,干草垛、鲁昂大教堂、伦敦、睡莲等都是他的系列画主题,这些系列画作品被评论家比作同一主旋律在不同的变奏里重复出现的音乐作品,就像一个作曲家可以在变奏里改变基调、拍子、节奏和力度,莫奈也在系列画里,变换着颜色、笔触和质感。自那以后,很多现代画家,如安迪・沃霍尔,都从中得到了启发。

美学家蒋勋对莫奈有着如附骨入髓的理解:“莫奈带领他的观众走向自然,感觉阳光,感觉风,感觉云的飘浮,感觉水波荡漾,感觉光在教堂上一点一点地移动,感觉爱人身上的光,感觉田野中麦草的光,感觉每一朵绽放的睡莲花瓣上的光;感觉无所不在的光,感受生命。”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