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汝官窑藏品,该如何出手变现?

日期:2020-04-28 15:23:25 来源:古玩小虞

收藏 >清凉寺汝官窑藏品,该如何出手变现?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南宋前期九华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的记载。叶寘讲的“汝窑为魁”无疑是指北宋后期前段汝官窑。而被后世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亦将汝窑排在首位。

1

清凉寺古窑址共分为四个发掘区,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是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一处规模较大的窑场。在宋代的五大名窑中,汝窑被列为其中之冠。

2

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的所有器物开片绝大多数细密,开片好者罕见。釉色粉青者极少。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的洗类器中圈足洗占相对多数,胎质较传世品薄。器形的大小差异较明显,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采用五个支钉艺,并且五个支钉往往紧贴于圈足内侧四周,这些皆与上海博物馆藏传世品中的4件和英国达维德基金会的1件留足洗工艺有所不同。

3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的1件粉青平底深腹洗和三足洗其造型工艺也有别于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深腹平底洗、三足洗。目前所知,传世的无纹汝窑器,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1件“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4

汝官窑的烧造时间大约只有2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留传下来的汝官窑产品不足100件,大部分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及日本的某些博物馆中。由于实物瓷料和历史文献资料都比较少,人们对汝官窑的真面目知之不多。80年代以来,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发现后,出土了大量汝官窑碎片、匣钵、窑炉、作坊等各种实物资料。在些基础上,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和科学研究单位对此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从烧造工艺和科学技术的角度对汝官窑的釉色、质感、纹片等主要外观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科学分析。

5

1,胎的烧结度——汝官窑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质地疏松,没有很好烧结,断面干涩而没有玻璃光泽,吸水率和气孔率都相当高,大大小小的空洞特别多,有时还可以看到断层。这些特征一般用肉眼就能够分辨出来,如果用放大镜或50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就更加清楚。在观察这些特征的时候,必须采用新打碎的断面而不能采用受泥上污染的断面。

6

2,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窑胎是用高铝粘土配制而成,其(Al2 O3)含量介于27~31%之间,助熔剂(CaO+MgO+k2O+Na2O)含量在2.6~4.9%之间,象这样的高铝质胎,其烧成温度至少要达到1300才能使胎完全致密化。但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判断,大多数汝官窑的烧成温度只有1150—1220,少数有明显流釉现象的产品可达到1250。由于实际烧成温度比较低,所以大部分汝窑的胎都没有完全致密化,即使有些釉已过烧的碎片,其胎中仍含有较多的空洞和一定量的开口气孔,胎的断面也没有出现玻璃光泽,说明没有完全致密化。

7

与同时期的其他名窑青瓷相比,汝官窑胎的烧结程度明显较差。例如有些致密化程度较高的北宋钧窑胎,虽然也存在少量闭口气孔,但断面上已经出现明显玻璃光泽;大多数临汝窑胎的烧结程度也比汝官窑高;龙泉窑白胎青瓷的断面亦已出现玻璃光泽,闭口气孔也没有汝窑多。

8

汝官窑上述几种断面特征的存在,一方面说明烧成温度不够高,另一方面还说明汝官窑对胎泥的加工并不十分讲究。一般说来,用手工制备出来的胎泥颗粒较粗,而且很难把包裹在其中的气孔和断层完全清除掉,但如精心淘洗并加以陈腐,再经反复揉练,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缺陷的存在。景德镇明清官窑胎中很少见到上述这些缺陷,其主要原因除烧成温度较高外,胎泥的加工比较讲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9

其实,汝官窑胎要达到完全致密化或接近完全致密比也并非难事,但汝窑陶工并没有这样做,其中必有原因。原因之一是汝官窑的釉都有石灰釉,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就会严重流釉;原因之二是汝官窑大部分都是宫廷陈设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艺术外观上,包括造型、做工、釉色、釉的质感以及纹片等方面。就陈设瓷的整体艺术效果而言,釉比胎更重要,釉色和质感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而胎没有达到完全致密化关系不大,所以古有“重器不重质”之说。

10

当时为了得到玉质感釉的艺术效果,汝窑的窑工有意识地使烧成温度偏低,使大部分产品的胎处于不同程度的微生烧状态。本文在下面的讨论中说到的“生烧”、“微生烧”、“正烧”、“过烧”都是指釉的烧成状态而不是胎的烧成状态。

11

3,胎的色调——汝官窑的胎一般都称之为“香灰胎”,因其色调与香灰比较接近之故。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后发现:窑址中出土的汝官窑碎片,其断面色调接近土黄色,这是毛糙的瓷胎表面与泥土长期接触所造成的。这种土黄色用毛刷和清净剂反复擦洗仍不能完全除去,说明泥土已经和胎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把碎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极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这是汝窑真正的胎色,而香灰的色调是浅灰色,虽与汝官窑的色调比较接近,但仍有一定差别。

12

另外,胎色的变化还与其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低的胎比烧成温度高的胎显得略为灰一些,这是因为烧成温度低不利于游离碳等杂质的排除之故。其实,汝官窑的胎色与龙泉窑白胎青瓷更加接近,但从来没有人把龙泉窑白胎青瓷的胎称之为“香灰胎”。作者认为,即然汝官窑“香灰胎”之称已经约定俗成,不妨还是这样称呼,但是必须对其真正的胎色心中有数。

13

汝官窑灰白色胎的形成与胎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气氛有关。汝官窑胎含有2%左右的Fe2 O3和1%左右的Ti O2,其铁钛含量比唐代邢窑、巩县窑等著名北方白瓷稍高,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必然会呈现灰白色。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汝窑的釉色,特别是透明度较好的天青、灰青及虾青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灰色,其原因就在于胎色的衬托。

14

4,釉的色调——汝官的釉色大体上可分成月白、粉青、卵青、豆青、天青、灰青、虾青等七大类。这些不同色调的釉,它们的质感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色调和质感上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的配方所造成的,但是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汝官窑釉所用的配方是同一类型的配方,它们的化学组成,除了个别例外,没有明显差别。至于个别数据差别稍大,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原料的不均匀性、样品本身存在的不均匀性以及测试方法的不同等等。

15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除北京故宫博物院11件未公开发表外,其余54件中,洗类器占16件,盘14件,另有椭圆水仙盆5件,尊2件、樽2件、碗3件、3件、碟3件,纸追瓶2件,莲花式碗1件,盏托1件,深腹洗1件。器底有三个支钉的占18件,5个支钉的14件,6个支钉的3件,残存1个支钉的1件,无支钉的18件。在釉色上,粉青27件,天青12件,卵青10件,不明5件。

16

汝官窑烧造区出土的大量瓷器中,除包含以上所有传世品外,还出土不少在传世品中不曾见到的器形。如出土量较大的有套盒,荷花口平底盘、盏等,同出土的还有钵、罐、盂等,工艺品鸟首,龙形器和仿早期青铜器的方壶,圆壶等等。

17

汝官窑种类既有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器,又有尊、瓶等艺术陈设器等。

造型庄重大方,胎质细腻致密,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釉面开有细密的本色纹片,制作工艺精湛,是当时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汝窑瓷器是以釉色取胜的。汝窑瓷器最主要的特点是,器物釉面呈现出的纯正而淡雅的天青色,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和宋代上流社会的审美时尚。

18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