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并自心]6.8 当代艺术邀请展(线上展)

日期:2020-06-01 10:51:56 来源:人民美术网

展览 >[尸并自心]6.8 当代艺术邀请展(线上展)

当代艺术日系列活动

由呼吸而屏息而“尸并自心”

文/金锋

所谓“线上展”实际上就是要超乎寻常地“秀出”自己,在虚拟的平台上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来。这种思路在大疫之后,可能会成为“展示”的主要手段。当大家明白,“线下展”与“线上展”本质上也不过就是实体店与网店这样的不同而已,其他还有多大的区别呢?好像并不大。2020年是一个奇点,有人把未来划分成2020年之前与2020年之后,它颠覆了一切在时间上的“前”与“后”。在这个档口上,还如何“秀出”自己,如何超乎寻常,还要卖出一个好价来呢?好像眼前还没有现成的版本。

然而,路是永远堵不死的。关键的时候还得向政治家学习。政治家与艺术家的区别在于某种“警觉感”,政治家手中一直有一部宝典,这就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你不要以为这形势是你的形势,这任务也是你的任务,不是的。很多时候,你并不在别人讨论的专题里。我觉得,这部宝典是政治家政治生命的保障,1947年中国的主题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实际上2020年还是这个主题,这几天开会,内容主要也还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就是延安精神,这就是延安延续到今天的“呼吸”。这种韧劲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呼吸”。艺术圈多年来做了很多“呼吸”展,但在延安的“呼吸”看来,你这还不叫“呼吸”,你的“呼吸”没有威慑力,你是闹着玩儿。

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之下,艺术圈的活动半径已经很是有限了。但假如艺术圈也研究自己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我们也带有一种特别的“警觉感”来探讨艺术自身的专题,情形也许会有所不同,至少心态上假装是开放的,“警觉感”也会带出展示的研究性质。眼前的线上展“尸并自心”,就想尝试进入这样的专题研究。

为什么要用“呼吸”来说事?因为“尸并自心”就是“呼吸”。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呼吸”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就像1947年的《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其中说到:“对于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经济成分采取过左的错误的政策,我们党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期间所犯过的那样(过高的劳动条件,过高的所得税率,在土地改革中侵犯工商业者,不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为目标,而以近视的片面的所谓劳动者福利为目标),是绝对不许重复的。这些错误如果重犯,必然要损害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利益。”这些在今天看来很是说书的话,在当年的确是存在过的。所以,当代艺术应该学习政府说话的“花头经”:有态度,能应变,能开发花哨的牌面。怎样让“呼吸”有着别样的“线上感”呢?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花头经”。首先,我们不说大家都说的“呼吸”,我们说“尸并自心”;其次,在“搞”与“绕”中,在“目前形势”下,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的“呼吸”,重在“屏息”,由“屏息”而“尸并自心”,我觉得,这是“目前形势”下的一种“呼吸”。

所以,“线上展”需要在展示中玩弄自己,需要开发出一种“线上”特有的感觉,并“尸并自心”。当你觉得我们是某种“对立面”的时候,这种判断可能大家都在出错,但我们要经常性地主动“出错”,我们假装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谦虚地纠错,这样的形象我觉得是非常“尸并自心”的。如此,我们也会获得一部宝典,我们自己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并把它看成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呼吸”。

今天,艺术的严肃不能老放在脸上了。批判在面上也可以是浪漫与优雅的。艺术家既要懂得政治家的手段,还要学习一点老戏骨的表演,这种综合能力眼前是尤其值得提炼的。在“线上”,虚拟得够劲,大家都会;但虚拟得够坏,这就要学习一下《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了。“尸并自心”作为一种尝试,算是一个开头,我觉得,能走多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倒是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我们假装纠错,而背后实际上还是一帮孤傲的个体,这就够了。

2020/5/26

[尸并自心]当代艺术邀请展(线上展)

策展:王非非

学术:金锋

总监:朱学文

参展艺术家:(字母排序)

金   锋  (上海)

王志忠  (深圳)

王非非  (北京)

奚建军  (英国)

向承美  (澳洲)

张大力  (北京)

展览时间:6月8日起

支持:当代艺术日  恩来美术馆  向村艺术馆   澳中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第三路径  贵之美术馆  东太行山美术馆  北宋庄美术馆

2020年,一场疫情猝不及防,世界神经紧绷,呼吸变成了[屏息],所有的行业,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困难,艺术行业不能幸免,计划中的展览多转为线上展。

人类何其渺小,新冠疫情下,人们艰难应对,面对至暗危机,艺术总以艺术的方式发出警示与召唤,召唤人类远古就有的情感——敬畏生命、善待地球。

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次参展艺术家,是从内在生发的对世界和人类的关切,值"6.8 当代艺术日"之际,非以爱无以拯救,而艺术,就是爱。

王非非/2020/5/21

王志忠

独立艺术家

1958年生于吉林四平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1年移居深圳

1

王志忠 《本命年》01  行为  2018

2

王志忠《缺氧》4  行为  2020



《缺氧》

王志忠

庚子动荡

大毒绞杀生命

天地缺氧

人间疼痛

有“明白”异兆

天灾人祸阴毒

英雄窒息

抗拒生的虚伪和荣耀

4040

上百种语言

到处去说

那是共同的诅咒和祝福

“正确”的行动

和不一样的思想

自以为是

打脸的标准和道德

被动、脆弱、焦虑、易感

忧郁、抓狂、歇斯底里

是失控的狂欢

还是爱的沦陷

真理悖缪、荒诞现实

不相信

批评会是“正能量”

而谴责居然被谴责

所有罪孽和阴毒

莫过于自私和谎言

乌合撕逼反智

没有解药的是颠覆常识的主义

“底线”是扯下的遮羞

深渊尽头

甩锅和诡辩

是留给来世的自由

数点疤痕甜食疼痛

魔鬼蓄谋的狂欢之夜

盘算着冰冷而恐怖的尸骸

被死亡也是永生

宿命包裹黑色悬浮

被抛的此在浮生

时空沉沦

谁是逝者

落日红霞

镜像中坠落着

被撕扯和投掷的真理碎屑

那是刻意营造的时间栖居

生命飘零

没有人察觉

这是个浑浊的缺氧的傍晚

活着喘气坐看“夕阳景”

3

王志忠《夕阳景》  行为  2018

4

王志忠《夕阳景》1  行为  2018

5

王志忠《夕阳景》2  行为  2018

6

王志忠《夕阳景》3  行为  2018

7

王志忠《神经内科》0307  装置  2017

8

王志忠《神经内科》2541  装置  2017年

9

王志忠《神经内科》2848  装置  2017

10

王志忠《神经内科》3928  装置  2017

奚建军 JJ Xi

旅英华人艺术家,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1995年毕业于英国哥德史密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伦敦。其作品形式涵盖行为、装置、雕塑及绘画。作品先后在世界20多个国家的美术馆做过个展和群展,作品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

11

奚建军 《呼吸瞬间》 丙稀油画  180×130cm  2020

12

奚建军 《呼吸彩虹》 丙稀油画  180×130cm  2020

13

奚建军 《呼吸城市》 丙稀油画  180×130cm  2020

14

奚建军 《呼吸系统》 丙稀油画  180x130cm  2020

15

奚建军 《呼吸环境》 丙稀/油画  180×130cm  2020

世界因为疫情肆虐而被阴云笼罩着,欧洲成为重灾区,本是自由之都的伦敦也被新冠病毒无情席卷。随着封城隔离,我的生活和创作也被迫进入了相对封闭式状态。“呼吸”就是创作这批作品的原初点,也是艺术家对疫情感受的自然抒发。新鲜的空气在当下变得如此奢侈,艺术家感受到空气中和口罩里的呼吸夹杂着恐惧、不安和焦虑。画面的底色是历史图像,色彩斑斓的抽象色块和线条在其间纵横交错,覆盖抽离,或许是对城市变迁的镜像重组和隐喻及对冲破病毒困境的希翼。

16

奚建军 《通天塔》 塑雕  60×32cm  2019

“通天塔”的灵感源自《圣经·旧约·创世记》彼时人类联合兴建通往天堂之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设计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阻断了沟通,通往天堂之路从此搁浅废弃。现代语境中,用“通天塔”来形容人们试图创建“乌托邦”的空想。但若人类丧失了信仰,缺乏精神和宗教的虔敬之心,无论科技如何飞跃,灾难和困境时刻会降临。作品通天塔是人类反思的载体,也是抛给我们生存的一个问号。

向承美

向承美

出生于重庆万州,  获得西澳大学纯艺术硕士学位,西澳大学艺术博士候选人,《观看:中国当代艺术思考》主编。她的作品曾在澳洲, 中国大陆,美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展出。她的作品曾发表在纽约时报,法国摄影之眼,澳洲artlink,Pro Photo, 澳大利亚亚洲艺术期刊等杂志。

17

向承美 《农民志.幸福88》—02 观念摄影  120×80cm  2019

18

向承美 《农民志.幸福88》—05 观念摄影  120×80cm  2019

19

向承美 《农民志.幸福88》—07 观念摄影  120×80cm  2019

20

向承美 《农民志.幸福88》—09 观念摄影  120×80cm  2019

21

向承美 《农民志.幸福88》—10 观念摄影  120×80cm  2019

《农民志.幸福88》是关于户籍制以及城市化等引起的一系列中国社会问题的一系列作品。2014年,一对独居昆明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在家中死亡, 直到邻居闻到尸体的腐烂味才被发现。农村地区的人们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世界必要的生存技能。当他们年老时,他们很难做高强度,沉重的体力劳动,随后他们就会失去收入。老年人患疾病的风险增加,而且由于农村社会保险不足,老年人在面临巨额医疗费用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城乡养老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农村养老基金远远不足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更不用说有尊严的老去。农村老人每月收到55元人民币,直到最近这个数字增加到88元人民币。

每月的88元表示了强烈的幸福感,这也是《幸福88》的作品名称来源。这些老年人能得到额外的88元表现出难于言说状态。些人甚至劳动到了90多岁,但他们并不质疑城乡养老金的不平等和不平等。

《农民志.幸福88》讲述了中国农民在农村的生活状况。艺术家向承美邀请了来自一个村庄的一些老人用88元买他们想买的任何东西,并把他们和所有的物品放在一个红色的背景前合影。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能买到的内容, 当然从这些照片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22

《农民志:全家福》是关于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生存现状。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城乡差距,把很多农村儿童遗弃在谁都回不去的故乡。他们的童年与暮年的老人都成为留守一族。留守儿童的人生刚刚开始就已情感残缺,在父母之爱缺失的乡村废墟中卑微偷生。他们的“农民工父母”,憧憬着“为了给孩子更好明天”的希望,无奈骨肉分离,无数次含泪,踏上前行的列车,把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留在脑后,原本以为上一代的奔走可以给下一代更多的稳定,不料却把孤独,无助,盼望,无尽的等待和爱的残缺留给了孩子,留给孩子们的是更加破碎的童年。这些儿童在父母之爱缺失的人生成长路上,生理,心理,安全,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等诸多方面受到的影响,以及这个庞大群体成年后会给社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每一个关心孩子以及社会未来的人深思。

作品将四张照片裁剪以后纵横交错手工编织而成, 分别是: 留守儿童和看护的长辈在左边, 在外打工的父母在右边, 中间由家乡到父母打工地的火车票链接, 再和他们的房子作为背景经纬编织。火车票是联系

23

向承美 《农民志.全家福》—01 摄影打印纸编织  130×90cm  2014

周芳亚,6岁,是一名幼儿园学生。她的父母在深圳工作,从他们的家乡万州乘火车27小时1分钟。在过去的5年里,她只见过父母4次。

24

向承美 《农民志.全家福》—03 摄影打印纸编织  130×90cm  2014

7岁的向可华和向可来是一对双胞胎,一年级学生。他的父母在上海工作,从他们的家乡利川乘火车10小时17分钟。在过去的6年里,他只见过父母6次。

25

向承美 《农民志.全家福》—05 摄影打印纸编织  130×90cm  2014

向文轩,6岁,是一名幼儿园学生。他的父母在杭州工作,从他们的家乡万州乘火车23小时44分钟。在过去的5年中,他只见过父母5次。

26

向承美 《农民志.全家福》—07 摄影打印纸编织  130×90cm  2014

谢玲玲和谢湘飞分别是7岁和10岁。谢玲玲在小学一年级,谢向飞在小学三年级。他们的父母在广州工作,从他们的家乡万州乘火车24小时16分钟。在过去的7年中,他们只见过父母6次。

27

6.8当代艺术日 金锋作品

金锋作品《6.8~1928.6.4》是由五个连续文本所组成。这些文本都已经在艺术家金锋的公众号“日常陈述”上发表过了。这些文本都是为“6.8艺术日”线上展特别创作的。

28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此号,即能浏览到所有文本。

作品的五个文本的题目分别是:

1、关于“6.8艺术日”

2、关于“6.8艺术日”之二

3、皇姑屯事件——关于“6.8艺术日”之三

4、“张作霖”——关于“6.8艺术日”之四

5、收尾——关于“6.8艺术日”之五

29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此号,即能浏览到所有文本。

金锋作品:

1、作品题目:6.8~1928.6.4

2、作品形式:文本

3、作品尺寸:不详

4、创作年代:2020

5、作品描述:如何复制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的科学论证的论题?这里就有了:《通过幻和为68的四阶幻方而导出的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专门为“6.8艺术日”而作。

30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此号,即能浏览到所有文本。

金锋作品:由幻方而文本而数字而皇姑屯事件,由皇姑屯事件而张作霖而北洋而今天。请长按二维码进入此号,即能浏览到所有文本。

31

金锋文本作品。请长按二维码进入此号,即能浏览到所有文本。

张大力

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3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85思潮时期开始创作《人间-红黑白》系列,1987第一次在中山公园举办画展。张大力的创作方向始终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及表现风格。

艺术思想

当现实中当那个代替艺术家出现的符号被凿成空洞,那些曾经见证着这个城市历史和文脉的建筑由辉煌走向废墟,我们从残垣断壁中,透视出一轮又一轮的造城运动和所谓的现代化、都市化进程。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被凿穿的墙面,是在艺术家个人头象的符号里形成的巨大窟窿,这让我觉得艺术家的立场不再是旁观的姿态,它不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第三者,而是与这个城市一起,经历着时代的起伏跌宕。这就是艺术家所要提示和质疑的生存现实。

摘录于韩晶《一个怀疑论者的艺术视野》

32

《100个中国人》 玻璃钢材料 2001年

33

《拆-故宫》  1998/12

34

《风马旗》 标本和硅胶  2008

35

《恒久与无常》 汉白玉材料  2017

36

《肉皮冻民工》2000年

37

《肉皮冻民工》2000年

38

种族》 玻璃钢  2003

王非非

1964 出生于内蒙古

1992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2年~2006年深圳设计师。

现居北京,独立艺术家,强调艺术与时代关联,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

39

王非非  装置  9000×17000cm  2019

40

王非非  装置60×290×4cm  2019

41

王非非 装置60×290×4cm  2019

42

王非非  架上装置  140×80cm  2018

43

王非非  装置 160×180cm  2018

44

王非非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

45

王非非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

46

王非非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