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画家彼得·多伊格与达明安·赫斯特同属于“青年英国艺术家”(YBAs)群体,早年凭借大胆的装置艺术引领艺术潮流。2020年,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策展前后历时五年,将彼得・多伊格的个人展览首次带进日本。多伊格在看似落伍的绘画领域钻研历史与当代视觉文化,创造出迄今未曾得见的崭新风景。
近20年来,多伊格还组织免费的电影放映会“工作室电影俱乐部”,由他手绘的海报继承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将绘画与电影、音乐等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甚或是“亚文化”连结了起来。
享有“画家中的画家”之美誉的英国当代画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1959- ),以擅长描绘浪漫而富于神秘色彩的风景而闻名,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将高更、梵高、马蒂斯、蒙克等近代画家作品的构图和题材、电影场景和广告招贴画、自身在居住地亲历的风景等多种多样的意象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画作。
英国当代画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1959- )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策展前后历时五年,终于得以在今年2月26日到10月11日举行“彼得・多伊格展”,这是美术爱好者们翘首以待的、多伊格画作在日本的首次特展。展览原定于6月14日结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术馆休馆数月后于6月12日重新开展,展览时间也随之延长。
彼得·多伊格作品
彼得·多伊格作品彼得·多伊格作品
彼得·多伊格于1959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90年在伦敦的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获透纳奖提名,以此为契机在伦敦艺术界一跃成名。当时以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1965- )为代表、名为“青年英国艺术家”(YBAs)的一群年轻画家头角峥嵘,大胆而引人注目的装置艺术引领艺术潮流,多伊格在看似落伍的绘画领域钻研历史与当代视觉文化,创造出迄今未曾得见的崭新风景,其作品因富于新鲜感而备受好评。
彼得·多伊格于1959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90年在伦敦的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获透纳奖提名,以此为契机在伦敦艺术界一跃成名。当时以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1965- )为代表、名为“青年英国艺术家”(YBAs)的一群年轻画家头角峥嵘,大胆而引人注目的装置艺术引领艺术潮流,多伊格在看似落伍的绘画领域钻研历史与当代视觉文化,创造出迄今未曾得见的崭新风景,其作品因富于新鲜感而备受好评。
彼得·多伊格《在路旁》 1986-88年
《在路旁》(1986-88年,油彩、画布,画家藏)是1980年代多伊格初入画坛、寂寂无名之时黯然返回加拿大期间所作。加拿大的农村风光在画家眼中十分新鲜,被用作绘画的题材,画中男子仿佛在向森林深处眺望,他头顶的树枝也好像指向远处。画作受到当时流行的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呈现出怪诞之感,而又含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气息。
彼得·多伊格《银河》
就读于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时创作的《银河》中,漂浮在湖面上的独木舟是自电影《黑色星期五》(1980)的最后一幕中得到的灵感,而且这一场景也与蒙克画作的氛围有共同之处。画家之意不在于描绘电影场景的阴森恐怖之感,而是着力突出其中蕴含的寂静情调。“独木舟漂浮于水面”成为1990年代多伊格画作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彼得·多伊格《卡农=湖》
《卡农=湖》描绘加拿大卡农湖(“卡农”与意为“独木舟”的英文词canoe拼写相同)风景,该地也正是世称“小船画家”的近代画家汤姆·汤姆逊发生意外事故的身亡之地。在这层意味上,水面上动摇不稳的独木舟意象也与加拿大的近现代美术语境连结在一起。
多伊格的早期作品中,无论是主题意象还是涂抹颜色的方法,都存在着很多令人难解之处,比如他喜欢用水平线将画面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着重强调下半部分——下半部分画面中的意象也更加具有物质性的实存感,与水面上方的现实相比,水中虚幻的倒影反倒更加给人以实感。现实与虚构、此处与彼处二元对立,同时这种对立又被有意地模糊了边界。
彼得·多伊格《滑雪外套》1994年
《滑雪外套》以刊登在多伦多的报纸上的日本北海道“断崖滑雪场”(地名原名“ニセコ”,读如“niseko”,在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人语言中意为“断崖”)广告画为素材,画面纵向一分为二,左右互为实像与镜像,在多伊格作品中也是比较另类的存在。滑雪外套色彩鲜亮繁杂,作为背景的白雪也染上粉红色,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多伊格擅长使用各种不同笔法,《滑雪外套》采用颜料尚未干燥时即涂抹其他色彩、利用颜料的互相渗透呈现独特色彩效果的技巧,与之相对,《淹没》使用颜料反复涂抹,甚至可见厚重颜料的裂隙,作品肌理各具特色。
彼得·多伊格《淹没》1990年
2002年,多伊格移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首都西班牙港。此后一段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描绘海边风光,一改厚重地涂抹颜料的风格,薄涂油画颜料、甚至能透过颜料看见画布底色,或运用水彩颜料构造艳丽的色彩对比,《石墙》便是这种画风转变下的代表作品。
彼得·多伊格《石墙》2004年
“独木舟”这一贯穿多伊格画家生涯的主题意象同样多次出现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中,小船漂荡不定,被波浪推向远方,仿佛也引领着观者的思绪渐行渐远。
彼得·多伊格《白色独木舟》1990年
彼得·多伊格《红船》
不同于早期作品中时常出现的“白色独木舟”意象(《白色独木舟》、《淹没》等),《红船》等画作中的小船颜色变得艳丽生动,富于热带的鲜活气息。《多人旅馆》中的湖泊以绘有德国人造湖的旧明信片为素材,穿越色彩斑斓的石墙构成的蜿蜒回廊行至观者面前的两名男子则以画家本人的旧照片为原型,男子身着衣衫形制古旧却令人难以辨认,由此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如梦似幻的氛围,与星空、湖面等静谧的自然元素相辅相成、完美地融为一体。据说多伊格原本想以加拿大创作歌手尼尔·杨格(Neil Young,1945- )的专辑封面为素材,但最终还是以自己的旧照片为素材,此外,画面的结构和人物形象也与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的《狂欢节之夜》形成呼应。
多伊格常常选取梵高、塞尚、马蒂斯等巨匠画作中的意象,加以独出心裁的创作,卢梭的作品同样也是其灵感源泉之一,近年作品如《西班牙港之雨》、《夜晚的游泳者》都可见卢梭画作的影响痕迹。多伊格的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对象和所采用的技巧、颜料、笔法都与前一时期的作品差异甚大,这既与他移居热带岛国的现实经历有关,也体现了他不甘于僵化、不断挑战自我的创作态度。
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的《狂欢节之夜》
彼得·多伊格《西班牙港之雨》
彼得·多伊格《夜晚的游泳者》
2003年以后,多伊格与友人、同为艺术家的切·拉布雷斯一同主持电影放映会“工作室电影俱乐部”(studio film club),放映会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公开,放映结束后众人围绕电影交流,有时还举行音乐活动,形成了一种类似文化沙龙的社群氛围。多伊格为放映会创作了一系列即兴手绘,作为通知近邻等参加者的海报,他从伦敦的影院、小剧场中获得灵感,选择过去的电影杰作进行放映。这些手绘海报继承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将绘画与电影、音乐等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甚或是“亚文化”连结了起来。
《狂欢中的陌生人》(“工作室电影俱乐部”海报),2011年
在2015年的佳士得拍卖会中,创作于1990年的《淹没》拍出约260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彼得·多伊格受到一般大众瞩目的契机。他的作品时常采用大幅尺寸,呈现出将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意识,本次展览中也有多幅大型作品,甚至有画作宽度超过3米。画作本身的巨大规模,给观众以印刷品或相片难以传达的强烈冲击力,也为当代艺术展览提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彼得·多伊格《红色的男人(歌唱卡利普索)》2017年
展览现场 摄影:木奥惠三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