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无边光景一时新”,入秋后的艺术市场,清朗与刺激并驾齐驱,尤其在当代艺术板块。
10月6日晚,2020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艺术夜场结果揭晓,6.841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其当代夜场新高。不久前,华艺国际也与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联合宣布,将祭出当代艺术板块销售大招——“未来+”模式,拍卖艺术家未来3年核心作品的优先购藏权。简言之,即作品尚未出炉就提前3年拍卖。
近年来,当代艺术常在拍卖场书写惊叹号,即使阴霾未散,2020年当代艺术品仍出“爆款”,尤其国内当代艺术家屡创纪录。但难有甘蔗两头甜,在国内艺术市场,近现代艺术品依旧强势,拍卖公司的现当代艺术部门和一级市场上主要推介当代艺术的画廊,仍盼“出头天”。
而“未来+”模式被理解为艺术品期货,也被赋予打通一二级市场、推举当代艺术蓝筹股的愿景。在当代艺术领域,“拍卖未来”,会是开启一二级市场之间那道大门的“金钥匙”吗?
当代艺术突围旺市推“期货”玩法
俯瞰2020年艺术市场,在疫情浓霾之上,当代艺术品是突出重围、迎来破晓的尖峰。
10月6日晚的香港苏富比当代夜场不仅创造新高,同时还诞生了亚洲拍场最贵西方艺术品——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画(649–2)》,加佣金成交价达2.146亿港元。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作品同样表现上佳,黎清妍、崔洁双双刷新个人拍卖纪录。
当代艺术品的旺市已持续数月。
此次香港苏富比延续了7月春拍当代夜场的高光,当时还有7位现当代艺术家在佳士得香港晚拍中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成交纪录。在天价拍品减少的形势下,8月,画家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以1.61亿元成交价创造中国当代艺术品最高拍卖价格,也和周春芽等艺术家一同刷新个人拍卖纪录。
从市场占比来看,油画及现当代艺术板块也创造国内拍卖新历史。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公布的数据,在特殊的2020年春拍季,三大板块几乎“三分天下”,在国内拍卖史上从未出现,油画及现当代艺术首次占比超30%,为32%,也是首次超过此季占比30%的瓷器杂项板块,位居第二位,中国书画成交额占比为38%。AMMA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占比分布,最重要原因是本季油画及现当代艺术板块有多件重要拍品的释出。
数据及图片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时间:2020.01–08
尽管当代艺术锐意出围,但从数据上看,根深叶茂的中国书画依然占市场大头。《2019中国高净值人群艺术品投资白皮书》也显示,艺术品投资人群最关注的五个品类中,中国书画占比最高,达37.5%,西画雕塑仅占比8.7%,倒数第二。
此时推出“未来+”模式,华艺国际高级副总裁、艺术总监王野夫显然有话要说:“现当代艺术部门一直没得到足够的市场认可,它的业绩永远拍不过近现代书画,拍卖公司核心业务是张大千、齐白石,是近现代业务。”
作家乔治·奥威尔说,谁控制过去,谁就掌握未来。但在艺术领域,王野夫认为,结合一级市场,从市场和学术双重维度来衡量、推介当下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才是对未来的指引和交代。这是他力推“未来+”模式的一大动因。
所谓的“未来+”模式,即在不干涉艺术家创作的前提下,携手头部画廊,以当下的市场价格为标准,为藏家提供未来3年的优先购藏权,竞投艺术家未来3年的核心创作,旨在为藏家优选具有增长潜力的艺术品蓝筹股。
在“未来+”模式中,收取佣金依然是拍卖企业的主要营收方式,藏家和画廊支付给拍卖行一定比例的佣金,而一部分佣金将付与艺术家作为定金,3年后,艺术家的核心作品依然以3年前藏家拍卖时的价格交付。
这一模式因此被部分人士理解为艺术品期货,是一种接近金融产品的玩法,甚至交易期限更长。王野夫并不反对这种金融化的理解,作为受众对“未来+”的第一直观感受,金融化也无妨,相反,“艺术品要金融化,大部分个体为主的艺术家都是在最后艺术品转换成金融产品的时候出了问题”。
秦琦大白鹅 2013 布面油画 170×220cm
“未来+”,是生存法则还是“反熵”过程?
提前竞拍赚佣金,“未来+”看似是加快周转的艺术品金融玩法,但实际操作和落实上,则需不断与艺术市场的深渊彼此凝视,也绝非仅举办拍卖会般“一劳永逸”。
由于“未来+”是一次大胆变革,王野夫坦言,佣金收取比例并“没有那么高,大家都要有一些收入”。同时,作为一种远期交易模式,如何控制风险也显得尤为重要,此番合作的华艺国际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不免颇费周章。
首先,如何将不履约的风险降低,遴选合作艺术家上就需要多番磨合。
今年“未来+”模式推出陈丹青、秦琦与赵赵3位艺术家。据了解,首批选定的合作艺术家其实有6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表示,起初,艺术家方面“确实是有点儿想法”,也不是很理解,他则做了全面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合作,“艺术家应该很尊重愿意拿钱来买你未来作品的藏家”。郑林介绍,首批推出的3位艺术家仍处于艺术创作旺盛期,举办过重要个展,“无论学术价值还是市场潜力,都是颇具代表性的蓝筹股”。
陈丹青作品三件一组之三假花 2017 布面油画 210×230cm
王野夫也认为,艺术家层面不履行合约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画廊与拍卖行并非随便选择艺术家,而“未来+”模式则更强调规范与规则。在国内尚未成熟的艺术市场,仍有画廊签约艺术家与藏家私下交易,在王野夫看来,“未来+”模式强调三方都要有底线和操守,无论拍卖行还是画廊,而“不遵守规则的艺术家,市场也会抛弃你”。
根据王野夫的说法,竞得优先购藏权的藏家也可以内部转让,拍卖公司会协调,即使抱着投机心态入场,也有回旋余地。但华艺国际和当代唐人都更希望通过这一模式培育以艺术为导向的市场,也期待藏家能在一二级市场上流动。
不可否认,在郑林看来,二级市场一直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风向标。但艺术品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长期倒挂,二级市场出现价格特别高的艺术家时,一级市场就要排队,“这往往是一个矛盾” 。
郑林直言,有很多重要大藏家不在一级市场收藏作品,都在二级市场买东西,很难去画廊看作品、看展览。他认为这是一种缺憾,寄希望于“未来+”能够将二级市场的藏家引流到一级市场。
而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积累有限,王野夫坦言,现当代艺术部门“只能去找能有未来的艺术家去做,我们也不能不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驱动力,我们为自己的职业、为下一代人找到方向和积累过程,让我们这代人做的事情和下一代有关联”。
艺术品期货看似一言以蔽之,但在落地之前需要大量调查论证“未来+”的可行性和市场预期。
实际上,2019年5月,首次“未来+”试点顺利,“沈勤2019—2022作品预拍专场”最终斩获1770万港元成交额,这给华艺国际方面很大的信心,以至于当时不少艺术圈人士找到他,说“你也帮我‘未来’一下”。
在一些艺术家看来,这是安下心来创作的方式。背后则是目前国内艺术市场的另一层无奈。“太多的艺术家,我们看到,他们已经成了自己作品的营销者,时间都花在了营销作品上而不是创作作品上。”王野夫并不讳言。
而不再只是简单的拍前宣推、一拍了事,在“未来+”专场中,拍卖行要开始承担起一部分画廊所负责的艺术家推介工作,还增添不少接洽、协商的工作,王野夫认为这反而是好事。
“过去拍卖公司团队跟客人打交道都太功利和直接,有了拍卖会才开始发微信、寄图录,就是几天的服务。”王野夫希望通过“未来+”专场提升团队年轻成员的服务能力和意识,“未来3年随时都需要与藏家、艺术家沟通。而长期的沟通和服务才是正常的、拍卖企业该有的服务。”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和波动,王野夫认为,“未来+”模式是对抗大体量拍卖公司的必然创新,拍卖企业更需要尽早转向。
“现在整个艺术品市场已经彻底变化,前10年做的事情今天突然归零。过去拍卖公司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今天必须转到以艺术为导向,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在王野夫看来,拍品得到市场当中年轻收藏家的推崇,“这才是未来”。
王野夫坦言,“‘未来+’目前不以赚钱为首要目标”,重在培育。作家王小波曾借用物理学理论将自己的写作经历总结为“吃力不讨好”的“反熵现象”。10月15日晚,华艺国际北京首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而“未来+”究竟是“反熵过程”,还是行之有效的生存必然法则,又能将中国当代艺术指引向何方,也许要到当晚或3年后见分晓。
赵赵笑傲的女孩 布面油画 2019 60×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