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澹冶而如笑——郭熙《早春图》赏析

日期:2021-02-06 21:16:27 来源:中国美术报
关联艺术家:

美术 >春山澹冶而如笑——郭熙《早春图》赏析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有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意,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自然界中,立春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正如《诗经》有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中国的古代画卷中,描绘春景的作品不少,而描绘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之景的代表性画卷当属北宋郭溪的《早春图》。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绢本设色 158.3cm×10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字淳夫,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据《宣和画谱》所载其“乃河阳温县人,为御画院艺学,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郭熙出身布衣,喜欢游历四方,研究道学,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其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而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神宗熙宁年间,曾任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他作为熙宁年间十分活跃的宫廷画家,所创作的山水画,在一段时期内深受宫廷内外的欢迎,更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早春图》中的乾隆皇帝御题诗


早春图》中“ 早春,壬子年郭熙画。” 下有 “郭熙笔”


郭熙《早春图》是其现存流传有序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浅设色。画面上端右侧有乾隆皇帝御题诗,曰:“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左侧中部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现“熙”字处已残损,较难辨识。署款处钤有“郭熙笔”长方朱文印。画中落款壬子年即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此画为郭熙晚年之作。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强调在山水画创作时,要注重四时之差别。



郭熙笔下的早春,是透着丝丝生机、尚待“吐绿”的静谧寒林。



是冰雪消融、细水潺潺的山涧。



是路边撒欢的猧子,汀岸边渔夫担子中的鱼,渔妇与两个孩子的欢声笑语。



是山径栈道上往来行进的樵夫旅客。

“笑”是句芒与大地的低语,告诉大地他已悄悄降临人间。



画中的主体山峦蜿蜒盘旋状,与左右峰峦结合。



主峰结顶一笔施以浓墨,形成上有盖、下有承、左有据、右有倚的高低起伏之势。



画家在山峦顶部以淡墨点绘制杂树、荆棘等,其间墨色变幻、主次有别。



郭熙所画树木均无茂密的枝叶,这种画风也成为他的一种标志,而“蟹爪”式的树枝,也是郭熙一派的经典象征。



山脚处的卷云皴,层层交叠,体现了山体的沉稳雄健之姿。



山间云雾缭绕,却丝毫未破坏山体之气势,从近山看去,山脊挺立而分明,有直面苍天之感。此为郭熙所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另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之“高远”“深远”在《早春图》中亦有体现。



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峦自上而下的“高远”。



从前山看后山,浩渺烟云遮望眼的“深远”。

郭熙巧妙的运用“三远”法,将峰峦之秀挺、烟霭之浮腾、林木之舒发、溪流之潺涓表现的淋漓尽致。渔夫樵子、老妇孩童、旅客游人,置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

故《宣和画谱》赞郭熙之山水道:“放手做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恋秀起,云烟变灭晻霭这间,千态万状”。



郭熙作山水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提出自身要“以林泉之心临之”“兼收并览,广议博考”。而这种将身心融入山水之中的理念,也成为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平淡天真”的理想境界。

郭熙的“春望”全部都寄托在这四方的小小画绢之中,他曾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行、望、游、居不仅是身体对自然的体验,更是心灵的畅游。“临春风,思浩荡”,对春的向往和期盼,古往今来从未停止,它蕴含了对光阴往还的感叹,包含了对万象更新的欢喜,承载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