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2021年春季拍卖隆重呈献傅抱石金刚坡时期高古人物珍品 —《对弈图》。此幅氛围旷达萧散,人物神情细腻,似将观画者亦纳入屏息观棋之画中世界,堪称傅抱石人物画铭心佳作。
傅抱石
《对弈图》
设色纸本 镜框
87.5 x 59.3 cm.
1943年作
估价:港元 40,000,000 - 50,000,000
来源
黄维熊、邓苍梧旧藏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10年4月6日,编号767
傅抱石《对弈图》创作于1943年,是画家重庆时期人物画的重要作品。全幅写三人,两人于寒林枯树下对弈,一人观棋,人物刻画神情微妙,用笔工细,而背景笔法肆意徜徉,是一幅内容丰富、对比鲜明的人物画佳作。画中三人服饰各异,对弈二人着衣一深一浅,正如围棋之黑白子,显示二人在棋局上的对手关系。左侧一人手拈棋子,眼观棋盘,正在思索如何布子。右侧人物翘腿而坐,看似气定神闲,实际上亦全神贯注,为下一手做足准备。中间后立僧人双手抄袖,超然局外,安然等待棋子落下。
《对弈图》(局部)
背景的树木枝枒交错,已无树叶,环境氛围萧杀肃穆。画家捕捉了一个定格的时空画面,布局严谨平衡,而各种情绪的冲击亦令人产生无尽联想。
《对弈图》(局部)
傅抱石对历史人物题材的兴趣与他兼具画家及艺术史学者双重身份密不可分。他在27岁就写出《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在美术史研究中通过历代的图像材料深入了解古人生活状态、衣食住行,因此所创作出的人物大多晋唐衣冠,极富高古气息。本幅中三人衣饰各不相同,均宽袍大袖,古意浓厚。人物画的创作上,线条在傅抱石作品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1942年《壬午画展自序》中,傅抱石坦言他开始创作人物画的初衷即为研究线条,上至上古青铜纹样,下至清代勾勒花卉,皆为他学习取法的对象。就本幅而论,艺术家以刚劲爽利线条勾勒衣纹,同时加入散锋笔法,表达出人物的姿态。人物眼睫毛的绘制,配合面部的精细描写,将人物的萧散、旷达、高洁等种种神情呈现出来,达到“写形传神”的境界。在构图上,细查同一时期人物画创作,傅抱石对画面背景相当重视,多以高树作景,由此映衬出画面故事的气氛。
《对弈图》(局部)
傅抱石强调在画面中 “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 ‘动’ 起来,云峰树石,若想纵恣苍茫,那么人物屋宇,就必定精细整饰”。本幅即是最佳例证,其构图亦令人联想到其1945年的名作《琵琶行》。
傅抱石《琵琶行》,1945年作。此作于2017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以2亿485万港元成交根据壬午重庆画展自序,画家1940年代初的创作题材基本可分为四类,其中 “营造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 似乎最贴近本幅主旨,但细考本幅却难以确定画中人物身份。此一构图所见甚少,可供比较的仅有隔年1944年创作之另幅《对弈图》,据沈左尧先生研究,可能描绘的是宋苏东坡与黄山谷弈棋,旁观者为僧佛印(了元)。画中所称“东坡”者头戴方巾,与《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东坡巾”形制完全相同,是此论点的一大证据。
傅抱石《对弈图》,1944年作
此两幅画面布局类似,但人物服饰略有变化,1944年本用笔也更加写意,重散锋用笔,不似本幅人物刻画工细,相信乃是此题材的延伸之作。左图为1944年本《对弈图》(局部);右图为将于本次佳士得2021年春季拍卖中呈献的1943年本《对弈图》(局部)
至于本幅中的人物,是否为苏黄,亦或是画家一贯喜好的儒释道题材,画家并无留下文字,只能供研究者推敲猜测。本幅作品流传有绪,画面钤港澳著名收藏家黄维熊和邓苍梧之藏印,相信作品早年已进入港澳收藏界。2010年本作方释出于香港拍卖市场,如今时隔11年后再次面世,实属难得罕见。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