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上海”的第八年,看不同视角下的“中国语言”

日期:2021-06-06 12:45:00 来源:澎湃新闻

艺闻 >“设计上海”的第八年,看不同视角下的“中国语言”

6月3日至6月6日,“设计上海”在工银中心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展览分为当代设计、新材料与应用等八大板块。去年展会上新设的TALENTS和新开物板块也迎来第二次亮相。

“设计上海”展会总监谭卓表示,希望展会能够为设计与社会议题的有机融合提供新思路。2014年,“设计上海”首次举行,当时中国设计还很稚嫩,设计行业也仍是十分初步的状态。如今,进入第8个年头,不少国际设计师和品牌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而对于本土设计师而言,如何在世界语境下思考中国设计的方向成为了他们实践的一大关键。

进入中国的世界设计

在展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不少外国展商的身影。今年“设计上海”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超过 25% 的展览面积,汇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国内外高端设计品牌和独立设计师作品。相比于去年因疫情而两度延期,今年的“设计上海”让人看到疫情影响之下经过隔离等控制的国际交流新常态。

1

2021“设计上海”现场

2

2021“设计上海”现场

在当代设计馆,与全球设计师合作的品牌 HAY、拥有百年历史的家具制造商 Carl Hansen & Søn、结合传统和创新的设计公司 &Tradition都来自丹麦,它们共同展示了北欧设计风格。2014年,“设计上海”首次举办,Carl Hansen & Søn 也进入中国,其中国区品牌负责人Eric Tsai回忆道,当时中国的设计市场谈不上成熟。“对比亚太区的其他国家,日本、韩国的市场已经拥有充分的设计教育,形成了较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国市场则还在成长中,比较浮躁。那时候中国的节奏走得很快,但总是跟风……所有人都在寻找好东西,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了解它们为什么好,背后的价值是什么。”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一些酒店、咖啡厅等公共空间越来越喜欢北欧的简约风格,还有一些丹麦品牌开始在中国开店、参展。”

3

2014年的“设计上海”Carl Hansen & Søn的展位

HAY也是较早进入中国的北欧品牌之一,其代表Kim Bukbjerg Fiedler认为,相较于过去对于家居用品相对单一的需求,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新的消费群体释放潜力,市场对设计、工艺、功能、个性化的需求和关注也日趋增多。”而去年的疫情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大家被迫长期地待在家中,可能对‘家’的需求提升了一个度,对‘家’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定义。”Fiedler分析道。

4

HAY的家具

融入日本元素的Stellar Works与意大利建筑师 Michelle De Lucchi共同呈现新作。Michele De Lucch曾在著名的孟菲斯运动(Memphis)中崭露头角。此次在“设计上海”中,他设计的“Float”沙发系列由几近隐形的结构支撑,如同悬浮在空中,配件的自由组合设计增加了对不同空间的适用性,De Lucch希望在工业化的现代重现自由的空间。来自美国纽约的时尚家居品牌departo则以现代人移动创新的生活方式为灵感,从陶瓷和玻璃器皿,到纺织品和服饰,不同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能进行组合。5

Stellar Works 作品

中国的设计“语言”

除了国际设计,不少中国本土品牌与设计师也出现在此次“设计上海”中。在这些年的办展过程中,“设计上海”也累积了对中国设计的观察。2000年前后还是中国设计萌芽的初期,而2014年“设计上海”的首次举办是国内设计环境转变的一个重大信号。此后,新兴的国内设计品牌也开始有了发展。于是,很多人都会思考,中国设计是否能有足够的力量,成为国际化的品牌呢?

6

一把交椅

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设计品牌U⁺希望在世界语境下重新思考中国设计的方向。联合创始人沈宝宏与谭晓慧认为,在世界范围里,中国传统的文化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当现在的中国人审视自己的生活时,如果只用‘传统’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会有世界性的语言参与其中。”今年是U⁺首次参与“设计上海”,其新作 “一把交椅”沿袭传统交椅的形制,坐面与椅背一体成型;“听园茶几”则以温润造型体现设计对人的关心。“中国人的审美提升非常迅速,甚至远远超过了设计师对产品理解的水平。对于U⁺这样的中国设计品牌来说,要真正走入国外的民用市场,依然有一段距离。今年的新品其实已经积累了很多年了,我们思考得很慢,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去年,“设计上海”开设了新开物版块,由设计师陈旻策划。“新开物”的名字取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开物”指的是利用人工对自然所进行的创造生产,而“新开物”代表的是艺术、工艺和设计之融合。通过聚集设计师、匠人与艺术家的作品,“新开物” 想要对人工的创造进行反思,让手作的温度带回人类文明的线索。

7

间物花器 中国 郝振瀚

今年的“新开物”被翻译为“neooold”,即新(neo)与旧(old)的结合,基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材料资源,邀请全世界的设计师进行创作。郝振瀚的“间物花器”名称取自拉丁语Tertium quid,意为两种已知元素结合生成的一种未知元素,作者将布料与泥浆融为一体,最终的产物既有布料的柔软又有陶瓷的坚硬质地。日本设计师寺山纪彦从固着动物藤壶身上找到灵感,这种动物将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作为附着点,并相互覆盖,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新的外衣。在作品《藤壶的结构》中,模具表面叠上多层陶瓷后,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壳”。内里是人造的结构,表面是不可预测的藤壶般生长形成的外壳。

8

《藤壶的结构》寺山纪彦

在去年的采访中,被问及什么是设计中的“中国语言”,陈旻认为,“这应该由广大中国设计师以及在中国做设计的外国设计师通过自身对当时当地的理解,做出的一种设计诠释,它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语言与标签大不相同,“极少有设计师艺术家会安于标签,标签和风格一样,是一个封闭的死循环,排斥有创造性的发展,更禁止突破。而语言是开放的系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是不断在进化的体系”。


编辑: 方雨婷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