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到底是“妍美”好,还是“拙美”好?其实两者各有所长

日期:2023-01-17 11:03:06 来源:鸿鹄迎罡

艺闻 >书法艺术到底是“妍美”好,还是“拙美”好?其实两者各有所长

中国书法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审美形态,它们是书家个人书风、思想趣味和美学修养的直观体现,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整体来讲,书法的审美形态主要分为妍美、拙美、壮美、奇美四大类型,代表了不同的艺术情趣。


“妍美”型书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美风格的书法,书法线条和整体风格呈现出秀逸、柔媚、优雅、温婉的审美特质,看起来如同阳春三月的柳条那样婀娜多姿、千娇百媚。王羲之、王献之、米芾、赵子昂,明清时期的“馆阁体”都属于这种类型和风格。书法

“拙美”型书法整体上给人朴素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感受,有一种不加雕饰的原始美和野性美。原始陶器上刻画的线条,早期的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线条,都属于这种类型。许多魏碑,以及颜真卿(晚年书法)、徐渭、金农、郑板桥、刘墉、康有为等人,都是“拙美”书风的代表人物。


“壮美”书法流露出鲜明的阳刚之美,线条呈现出雄壮、凝重、宽博、大气的特点,大多数魏碑和唐楷属于这种类型。


“奇美”书法如同剑走偏锋,给人奇绝峻峭、轻灵多变的感受,怀素、张旭、黄庭坚等草书大家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


那么,在书法创作和欣赏中,究竟是“妍美”好还是“拙美”好?


如果从传统观念、习书过程、美学境界三大方面来看,“妍美”书法和“拙美”书法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截然不同。

书法1

其一,从传统观念来看,“妍美”书法一直占据书坛的主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大多数人会说它好。


西晋书法巨匠王羲之用自己数十年的探索,开创了“妍美”书法的书写形态和审美规范,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并促成这种风格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


西晋之前,拙朴之风是书坛的主流,此时期承载书法的媒介以青铜器和石碑为主,由于媒介特质的关系,为了追求笔画线条和金石材质融为一体,需用遒劲雄健的线条刻画上去,这种做法自然而然让线条流露出鲜明的金石味和装饰性,但是,线条里的艺术性和变化性,以及书家的个性情感都很少。

书法2

王羲之早在4岁就随父亲王旷从北方琅琊举家搬迁到江南绍兴,被江南水乡灵秀柔媚的风情长期滋养和同化,在艺术追求上,“妍美”书风自然而然成为他毕生的探索目标。


“妍美”书法在笔法上变化多端,线条保持妍媚、优雅、飘逸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韧性十足、刚柔并济的美学情趣。看起来美观漂亮,就像一个面容姣好的美女,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人们一眼看到它,都会觉得好。


鉴于王羲之巨大的影响力,这种书风流行后,迅速占据了中国书法的正统位置,历代书法家学习时,都绕不开对王羲之的模仿和研究。

书法3

其二,从习书过程来看,“妍美”书法的特点利于习书者上手。


“妍美”书法的美观漂亮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线条等诸多方面,形态神清骨秀,端庄俊雅,结构精巧严密,浑然天成,线条生动自然,绵里藏针,整体流露出强烈的书卷气。这些优点具有标准范式,符合中国人所推崇的“中庸之美”,足以让任何书法爱好者心驰神往。毕竟,把字写漂亮是书法入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评判书法入门者是否用功的主要依据。


因此,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时,通常会选择以“妍美”型书法入手,坚持练习10年左右,差不多会写出看起来顺眼的字。


从这个层面讲,“妍美”书法是书法爱好者很好的入门老师。

书法4

其三,从美学境界来看,“妍美”书法是最基本的审美规范,它代表了书法的初级审美。


“妍美”书法几乎看不到什么缺点,唯一的不足或许就是在章法表现上有一定局限性,习书者很难在细节上突破“二王”所创造的高度。明末清初大学问家傅山曾批评“二王极尽娇作之能”,是有道理的。


从宋代开始,人们重新发现书法拙朴美的价值,走上“尚意”之路,虽然在细节上没有“妍美”书法那么丰富,但在章法的表现上更加充裕,字体更加雄浑耐看,书家的个性气质流露得更鲜明,这是书法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书法美学境界的提升。

书法5

书法到底是妍美和拙美好,还是壮美和奇美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见仁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自己心动的书法形态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书法之美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字体里过度追求某一种风格,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破坏书法的和谐之美,跟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是一样的道理。


过度追求“妍美”,书法会走向媚俗和造作。


过分探索“拙美”,会有“丑书”之嫌。


“壮美”如果追求过甚,书法会走向僵化和呆板。


“奇美”追求过了头,书法会陷入杂乱无章之境。


编辑: Selon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855113454、18655196869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