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的文人圈层,素有崇尚“古雅”的生活态度与金石风尚,其中对青铜器、宋瓷、花器的偏好,尤以道咸以降为代表,随着金石学研究的盛行,更是将怀古风尚发展到了极致。
流行在古物与全形拓拓片及其补绘之间进行图像的写意性互补:于拓片上题写跋文、甚或动笔添画,补绘者不仅从中品评赏鉴古物,还能从切换画家、拓工、金石学家等多种主体身份中,获得雅趣。
2022西泠秋拍曹秋舫藏汉大吉壶、陈子清拓片并隶书六言联
大吉壶:高:36.5cm 耳径:29cm中堂:115×50cm
对联:132.5×32.2cm×2
来源:曹秋舫旧藏,潘子义递藏。
著录:《怀米山房吉金图》上卷,曹载奎(秋舫)编著,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江南心境·首届茶花香器专场
2023/3/16 B厅 19:30
本届西泠秋拍,一件形制为典型汉代大吉壶的青铜花器,可被视为极致体现了当时苏州文士的“古雅审美”:在雅集间交往唱酬,跨越时间维度、互相唱和:受历代众捧,多家为之作拓、题跋、补绘,递藏有序。
先经清代金石学最盛时的开端人物曹载奎旧藏,并收录于其《怀米山房吉金图》中;一并释出的,还有后来吴门画派中兴的推动者、书画家陈子清为此壶抟拓印鉴。
值得一提的是,潘子义也曾为本件大吉壶另行作拓,吴湖帆本人于此拓片上补绘花卉,作为礼物题字赠与陈汝霖。潘子义为吴湖帆妻兄,陈子清为吴湖帆表兄,二人均与吴湖帆成立“正社书画会”期间交往甚密。
明杜堇 玩古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有:“觚、尊、兕,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须打锡套管,入内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其实在明代古画中也有记录,如杜堇玩古图,也是描述园林中鉴赏古玩的场景,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桌上摆满了鼎、觚、爵、壶等造型的青铜器,器型硕大,古锈斑驳。
古物 青铜礼器到文人花器
青铜器,在商周曾为传国重器,但在明清,礼制的一些观念对于江南文人的约束,已经非常薄弱了。许多文人用青铜器来插花养花,因铜器其“入土年久,受土气深”,可使插花“花色鲜明如枝头”。
此般闲暇清供,是为当时出身世家大族中的清贵之士,方能为之。
青铜敞口、束颈、折肩,鼓腹剧下收,高圈足外撇。折肩上下饰有多道弦纹,层次分明。 颈下两侧配铺首衔环,内底心铸“大吉”款。再看器物结构特殊,汉壶内所置锡管,是从青铜礼器到文人花器的有力注脚。管内设有提环,十分精致,与壶口严丝合缝,浑然一体,说明了其花器用途。
壶下设圆形器座,上刻款“大吉壶,怀米山房作”。
另《瓶花谱》“护瓶”一节,就有记录冬季用古青铜器插贮花卉时,须用锡制胆管贮水,避免珍重之器直接接触冰水,以防器壁冻裂。说明锡管不仅可束住花枝,以塑花型,亦可免天冷水寒铜壶破裂。
参见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张廷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
载录的大吉壶“底部阳文大吉”书法风格,及底部结构“出”的泛线与此件一致。
容庚《秦汉金文录》卷二内录的大吉壶,归至“钟”的类目是因为汉代这种壶有专名,方的叫钫,圆的叫钟,也就是壶。
曹载奎旧藏
收录于《怀米山房吉金图》
此壶著录于《怀米山房吉金图》上卷,侧题:“汉大吉壶,高一尺一寸七分,口四寸五分,腹八寸八分,深八寸八分,足六寸八分,重一百六十两,阳识足底。”
是册为曹秋舫(载奎)汇其所藏三代吉金器,合以薛氏《钟鼎彝器款识》、《博古图》之例,摹刻精拓而成,内收包括吉金大器“齐侯中罍”在内的青铜器六十二种,其中录壶四,此为其一。内刊张廷济等名家序跋。
清代金石学家曹载奎系吴门富家, 自幼嗜好金石文字, 所藏殷周彝器逾百,精鉴赏、富收藏,与张廷济交善。据传,曹家住盘门外, 筑有金石窝,专藏鼎彝盘尊等古器。道光十九年(1839) 秋舫汇集所藏,请王石香摹其文字、孔莲芗图其形象, 吴松泉刻于石,成此《怀米山房吉金图》。
图中每器均以乾隆时的衡器, 度其大小, 权其轻重。书中绘图释文, 皆甚矜慎, 对考古者有很大帮助。其书久佚, 日本明治十五年(1882), 京都府文石堂书林, 倩老工大西樱云刊刻, 于是始得传本。传本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 的曹氏石刻本。
顾廷龙《吴县潘氏、吴氏愙斋两家金石收藏目录》序言中提到:“钟鼎彝器之学,有清一代为最盛,而又荟萃于吾吴。曹秋舫为起······”直指晚清金石学重镇吴门(荟萃于苏州),开端人物曹秋舫。而后再是贵潘潘氏、吴大澂。
全形拓 被观看的媒介
随着阮元辑《稹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潘祖荫著《攀古楼彝器款谶》等引金石学之滥觞,金石器物抟拓,日益成为一门重要学问与艺术。精于此道者,有黄易、释达受、李锦鸿、尹元鼐、黄士陵等为代表。其中释达受开创了全角拓,极大地丰富了古物复制的形式,对铭文、纹饰地还原提供了较为真实的图像资料。
全形拓作为古物的“替身”,成为被观看的媒介,应运而生。在金石藏家、拓工、画家的共同推动下,全形拓与绘画相结合,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 全形拓补绘,兼具了墨拓的金石韵味与笔绘的笔墨韵味,成为晚清文人对于“古雅”审美追求的紧密契合。
陈子清抟拓
并绘梅花中堂对联一幅
此汉壶附带拓片,由陈子清所拓,又加绘苏州可园著名的“铁骨红”梅花中堂一幅。全形拓自身的墨色漫漶与文人对联、题跋印鉴、相得益彰,本身就构成了一幅古雅的艺术作品。
陈子清原名晋,字子清,号俊实、白斋,别署支迦罗,是吴湖帆表兄。画山水澹泊秀雅,有王鉴,王石谷笔意,书法米芾,治印亦工整。
一侧题:“诗为吟梅字字香,骚人搁笔费平章,近来行辈无和靖,谁道花中有孟尝。水玉精神霜雪操,珍珠楼阁水晶乡,东君见借阳和力,和有春风到草堂。可园检书,偶读郭豫亨‘梅花字字香’集句,咏以补白,有美草堂主人雅教,白斋”、及“陈子清印”;
另有对联一幅:“集古得未曾有,做事无不可言。”款识:“丁卯除夕子清陈晋湜”,印“吴县陈晋湜”、“遁夫印信”。款识:“汉大吉壶,可园铁骨红,写作清供,丙子三月陈子清”、印:“吴县陈晋湜”。
可园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其园名亦同出一源,乃是取自屈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院中学古堂旧时曾有一树古梅“铁骨红”,传说有几百年历史,被周瘦鹃评为“江南第一枝”,苏州市曾为它办过梅展,其间邵元冲张默君夫妇、何香凝、汤国梨都曾专程来赏梅,为这棵梅花留下诗句。
当时可园为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陈子清去可园看书时曾访此梅,并偶见郭豫亨“梅花字字香”的集句,集梅、壶一体,作图搨以纪,风雅十足。这江南铁骨第一枝,惜已不在,幸汉壶犹存。
子义赠拓,吴湖帆补绘
文人在图像转译间 实现“身份性”转变
此青铜壶后为潘氏海红华馆所藏,本次呈拍的拓片是为陈子清作于正社书画会成立之前,正社书画会成立后,吴湖帆为此壶拓片题字并补绘。
作品先由潘静淑之堂兄、潘子义拓成全形拓( 1932年底,以吴湖帆亲朋好友和入室弟子为左右发起的“正社书画会”, 潘子义也是其中最初社员之一 ) , 后经吴湖帆之手,于拓片上补绘牡丹:
两枝一红一黄,一朵放得正欢,一朵含苞微开,搭配绿叶,为端庄稳重的青铜壶器增添几许盎然生机。如今存世所见, 吴湖帆画没骨荷花当为一绝, 而吴湖帆笔下的牡丹, 实在难得。吴湖帆将这件著有"大吉” 美好寓意的牡丹,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友人,时任财政部秘书的陈汝霖。
此件《大吉祥宜富贵》湖帆先生作于1938年,所绘正是这件青铜壶,此壶当时已是潘家秘藏之物。潘氏家族历代嗜古物,富收藏,其“攀古楼”所藏青铜器,在江南极富盛名。
当时的吴湖帆已著称于海上,且誉名于海外。陈子清1924 年随吴湖帆至沪,于蒿山路租屋合办书画事务所,吴湖帆静居楼上潜心艺事,陈子清则办理楼下事务。潘子义为吴湖帆妻子潘静淑的兄长,陈、潘二人又通过吴湖帆结有远亲,故而陈应是在潘家看到此壶并成拓。
吴湖帆当年和一批苏州文人成立 ‘正社' ,将各位名流文士的收藏目光逐渐从纸本文献转向古代金石器物,追求的是博古通今的学术趣味,以图发掘出比文献记录更真实的礼制原型。
吴湖帆的补绘,符合晚清盛行的博古花卉题材审美取向。同时,在拓片基础上添加花卉,形成的”墨拓博古图” , 为岁朝图增添了远古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所承载的古雅韵味。
全形拓在民国盛极一时, 在拓片上补绘也是当时的金石藏家交谊唱和的兴致所在。由于晚清“海派”绘画的崛起以及传拓技术的进步,全形拓补绘逐渐超出了文人群体的传播范畴,甚至引发了人们关于晚清视觉文化转向的思考。
正社雅集
对吴门最后的上承下启
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吴湖帆、陈子清、何亚农、张紫东、张善孖、王季迁、邹百耐、管一得、潘博山、张大千、彭恭甫、朱梅村、潘子义、吴诗初等14人发起组织的“正社书画研究会”,社址在苏州十梓街172号。一时南北书画家都纷纷加入在内,影响极大。
吴氏伉俪同出于苏州官宦大族。湖帆先生祖父吴大澄官至湖南巡抚;潘静淑伯父潘祖荫入掌军机;彼此亦酷嗜艺术,书画、碑版、古物莫不精通,具同乡、同僚、同好之谊。一九一五年,吴潘两人完婚,复成通家之好,两家人经常切磋砥砺,并屡有合作或互相题跋之举。
正社期刊封面及扉页《正社书画研究会简则》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人员构成基本上是以居住在苏州的吴湖帆亲朋好友及入门弟子为左右。再结合《吴湖帆文稿·醜簃日记》1933年本人的文字记述,正社书画研究会的发起人亦即最初的社员,似不脱当时不知凡几的本邑和同好及师友组团结社的窠臼。
正社书画研究会设于吴湖帆苏州的寓所,被当时的画坛誉为“不乏风流儒雅之士,为人文荟萃之区”,与当时沪宁苏文人唱和颇多。吴湖帆和其他正社书画研究会的成员,多有合作绘画或是相互题跋。
如吴湖帆作于1933年的《策杖行吟图》,题跋中明确写有:
“正社第三集同….亚农携示六如画,适正社雅集陈子清、管一得、彭恭甫、潘博山、吴诗初、朱梅郟暨余合临成之,即请长庚先生雅鉴,吴湖帆识。”
合作作画是只是活动形式的其中一种,其实题跋、赋诗,都是当做文章来写,雅集承担着朋友间交流感情的功能。所以正社是吴门画派最后的上承下启,具有文学史料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
曹氏吉金
潘家旧藏
再添吴湖帆先生的精笔妙墨
适潘子义、陈子清正社雅集
众位大家拥大吉汉壶,成就一段晚清丹青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