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泠春拍 | 嘉定三松竹雕笔筒:亦文亦野,有蹊径可寻

日期:2023-07-31 17:24:48 来源:西泠拍卖

拍卖 >2023西泠春拍 | 嘉定三松竹雕笔筒:亦文亦野,有蹊径可寻

明代正德年间的江南古城嘉定,竹刻艺术起兴于此,由嘉定人朱鹤创始,已五百年史。自明代深雕、透雕一直慢慢演变到坚牢朴茂,再到清初有深雕层次的作品。经历了晚明以『三朱』为代表的创始期,清初以吴之番、『封氏三鼎足』为代表的发展期,嘉定竹刻至清中期达到全盛,流派纷呈,技法多样,名潘海内外,成为历代雅玩。


关键词:嘉定竹刻、朱三松款、西园雅集

01

02


2023西泠春拍

lot2929 明·朱三松制竹雕嵌宝西园雅集笔筒

款识:三松。

高:13.9cm  口径:9.7cm

作者简介:朱三松,名稚征,号三松,活跃于明代万历、崇祯年间,是嘉定派竹雕创始人朱松邻之孙,其父朱小松也是竹刻高手,朱三松继承和发扬家学。世人更有“小松出而名掩松邻,三松出而名掩 小松”之说,充分利用竹材特性,以不同技法塑造各式题材,将竹雕艺术推向成熟。故宫博物院藏有三松竹刻和合二仙、渔翁,应材经营,圆雕成形,动态神情栩栩如生。


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嘉定刻竹人进入内廷,为皇家刻竹,乾隆帝曾在朱松竹刻西园雅集笔筒上题诗。


嘉定竹刻为明代朱鹤创立,是中国历史上递衍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雕刻艺术流派。乾隆曾御题《朱松竹刻西园雅集笔筒》,所言“邻鹤遗雕”指的正是朱鹤松邻。这种在器石竹木上进行雕画,使书画上的山石树木层次分明,给人疑似可以游步于其间的强烈立体视觉感官的高浮雕刀法,始于朱鹤。"就雕刻深浅,为树石层次。若有蹊径可寻,似胜于画图之平列矣。"

03

题朱松竹刻西园雅集图笔筒

(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正嘉二百余年阅,邻鹤(松字也)遗雕坚致真。

高技必应托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

曾无纰裂丁甲护,雅称摩挲笔砚亲。

凹凸其间疑可步,珍图欲夺李公麟。


其孙朱三松稚征,融绘画于竹刻,作品文气高妙,名冠天下,嘉定竹刻自此发扬光大。此笔筒为朱三松所制,选取毛竹一段,采用通景式构图,以透雕、高浮雕辅加阴刻技法,重现“西园雅集”场景。笔筒画面以园林奇石为背景,着重刻画“下棋”和“赏画" 两个场景,虽是取自明清绘画雕刻的热门题材,却不落窠臼,三松刀法,有蹊径可寻。

04

明人摹“西园雅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中一面青松苍翠凌天,庭院石间桌案横置。雅士临案而坐,左手轻抚棋盘,右手从棋盒中取子欲落。对面二仕女前后站立,一女托持棋盒,另一女取子对弈,相顾莞尔。笔筒另一面崖壁盘松,三人汇集松荫下,二人展卷品赏,一人怀揣卷轴仰望静候。人物眼睛嵌宝,更显炯炯有神。一处石壁镌刻“三松”二字楷书款。

05

三松刀下的《西园雅集》空间感是立体的:视觉上笔筒中间是松的,侧面的视觉是紧的,将画面展开,直接可以把气韵衔接起来。这种表现技巧,与故宫博物院藏朱三松竹雕高士对弈图笔筒、上海博物馆藏朱三松竹雕高士图笔筒如出一辙。笔筒两处大面积镂空,前后相对,观看对弈场景,则赏画人物遮光成影,身形衬背,反之亦然。旋转品鉴,画面犹如走马灯般闪动变幻,幽幽深远, 妙不可言。

06

明嘉靖、万历年间的嘉定地区,因周边方兴未艾的“吴门画派”所倡导文人画风的关系,经竹刻,把古人对弈的生活场景分别透雕,加上通景,能够看到对面的人物剪影,表达进中国士夫一贯重视的雅集情怀的自我写照里,在明清时期极为流行。


二、 三松最先具备了“文野”以及"虚实"之间的转换,处理得相当高妙。时人评其“有文人气”,这跟他的自身的修养,绘画修养有直接关系。


三松并非寻常的匠人,他更像归隐逸居的雅士。他精工山水,尤擅画驴。其风雨楼旧藏有绢本山水写意,可见他深得宋人画韵笔意。朱三松还嗜好盆栽木艺,择花树修剪,高不盈尺, 栽以佳盎,伴以白石,列之几案间。古猗园园林与文人身份皆得益于书画熏陶,朱三松用刀如用笔,融画理于竹刻,作品构图大开大合,疏密有致而竹刻器物中最能体现画意者,非笔筒莫属。

07

◎ 陆扶照《南村随笔》称其:


“疁城(嘉定)竹刻,自明正嘉间高人朱松邻鹤创为之,继有其子小松缨,至其孙三松稚征而技臻绝妙。”三松为人澹泊,能画山水,尤精画驴。其刻竹态度谨严,刀不苟下,一器之成常经年累月,故三松所制精品甚多。嘉定竹刻至三松时器物品类愈备,刻工愈精,声愈渐隆,学之者亦愈众。


《竹人录》点评他的竹雕山水,与南宋时期著名画家马远、夏圭为代表的画风相仿,一反北宋山水画全景式构图方法,刀刻重心偏于边角,截取扼要部分的章法,所以逸趣横生。如果没有自身作为文人身份的参与,不会有每一笔每一刀下去,都有书法绘画的线条韵味在其中,竹刻是应用了更多的笔墨语言,将绘画笔法融入刀法。

图片1

08

09


清代乾嘉时期金元钰著《竹人录》

是研究古代竹刻工艺及其历史的主要依据, 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嘉定竹刻文人的独特风雅,一定是亦文亦野,一体两面的。正如钱大昕对周颢的评价是“用刀如用笔”。这与嘉庆时期的《竹人录》里,被表述为“以刀代笔”,这两者概念又完全不同:“用刀如用笔”指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而不是“以刀代笔”的技术层次。这是刻竹人以文人主体情感追求审美趣味所作的探索方向。这里,三松最早做到了。


三 、这是西园雅集”主题的变奏。再看松枝针叶,团团簇簇,营造繁密的背景下呼应的主体人物,隐去了北宋名流的特征,突出女性与雅士对弈,女性成为精神伙伴,成为雅集聚会中拥有相对平等地位的主角之一。


晚明江南商品经济发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享乐意识。礼法约束力不断下降,文人阶层引领起追求个性和表达自我的风潮。在这一背景下,女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显著提高,仕宦家庭的女性普遍读书绘画,弹琴下棋,反映了晚明推崇“才女之风”。


明清女性有乐器舞蹈才华被认可,仕女正式参与诗书、下棋这种对弈游戏,成为是男性视角的视听对象,不仅雅集中的点缀角色。绘画中,保证官、野,文人之间消除阶级等级的聚会空间,有不同阶级的男性文人参与。逐步发展,明末清初出现大量女画家。

10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朱三松制竹雕仕女笔筒


石壁间漩险刻行楷书「三松」字款

   朱稚征将他的号,刻于屏风右下方。


三松的竹刻艺术也不例外,故宫博物院藏其竹雕仕女图笔筒,台北故宫藏其竹雕仕女图笔筒等,同是这一社会风潮的反映。画面中一男两女的对弈,男性是在认真思考棋局,而非观赏女性。两景大面积镂空,前后相对,观看对弈场景,则赏画人物遮光成影,身形衬背,画面犹如走马灯般闪动变幻,幽幽深远,妙不可言。

11

(左)参阅:上海博物馆藏明代朱三松制竹雕高士图笔筒

(右)参阅:故宫博物院朱三松制竹雕仕女图笔筒


笔筒着重刻画两处场景,以人物为中心,周围施刀,镂空深镌。两场景交接处简洁疏朗,以阴刻山石过渡,形成通景式画面。人物上半部以高浮雕造型,巧妙利用视觉透视,椭圆形外表面与内转面一同阴刻细节,宛如圆雕之作。

12

朱三松的竹雕在他生前便价值不菲,乾隆时已属宫廷珍宝,《竹人录》云 :“所刻笔筒及人物、秘阁、香筒,或蟹或蟾蜍之类,当时即已宝贵,今日则琼弁火齐,名重五都矣。”


时至今日,市场上留存的朱三松作品凤毛麟角。本件竹刻笔筒题材、工艺皆属三松的典型之作,刀笔留痕间, 尽显前修风雅。雅士刻竹不为谋生,而是性情表达,所制竹器精益求精,耗时短则数月,长则逾年。


编辑: 云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655196869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