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艘离散海域上的幽灵船,去威尼斯上演她的“异海歌剧”

日期:2024-09-23 10:30:46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资讯 >造一艘离散海域上的幽灵船,去威尼斯上演她的“异海歌剧”


图片 1

林立施,“The Altersea Opera”影像静帧,2024年,演员/LisabiFridell与Egerstrand&Blund,织物 © Kholod Hawash

撰文 何佩莲

编辑 杨曜

“代际损失”(generational loss)这一计算机领域的常见概念,通常指图像、音频和视频文件在多次复制、转换或压缩时,数据质量逐渐下降的现象。广东裔瑞典艺术家林立施在文化领域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并在创作中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语言的转译与时间的流逝如何侵蚀或改变文化身份。通过故障频出的3D扫描以及支离破碎的虚构叙事,她结合技术和历史,关注保留的残余,去捕捉那些正在悄然流失的珍贵事物,并颂扬那些无法被侵蚀的重要留存。


她作品中常常与海域和餐厅相关的离散叙事,既唤起一种十分私密的怀旧情绪,又将人带入一段颠沛流离的虚构时空。对林立施而言,这些叙事深深植根于其家庭移民的历史与记忆,对遥远“故乡”的回忆与新生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往往给人一种错置之感。她选择通过虚构的方式,去探索这些复杂的情感,创造过去与现在共存的空间。“在我的作品中,怀旧元素不仅是对逝去事物的渴望,也是对新的可能性的想象。虚构作为一种方法,给了我重构这些经历的自由,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应对离散带来的错置的方式。”


图片 2

艺术家林立施

在今年的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由林立施策划的北欧馆(Nordic Pavilion)展览“异海歌剧”(The Altersea Opera)引发了广泛关注。以18世纪至19世纪于两广河道间演出并由此发展和普及了粤剧的“红船戏班”(Red Boat Opera Company)为灵感,林立施打造了一艘歌剧“龙船”,让粤剧历史与舞台、广东地方神话、命途多舛的水上餐厅“海宫饭店”(Floating Restaurant Sea Palace),通过影像、装置、行为表演,以及合作艺术家的音乐和纺织作品,在此汇聚成一场反思身份和空间流动性的层次丰富的视听装置。


展馆建筑的两端分别被巨大的、精雕细琢的龙首和龙尾所包围,“船上”则充满了试图回到过去的神话水生生物。由林立施与香港竹架大师Ho Yeung Chan合作创作的规模庞大的竹架结构,占据了展馆空间。竹架不仅是被用于搭建粤剧的临时舞台,几个世纪以来,也在广东地区的文化建筑历史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在竹架结构的中心,一件影像作品讲述了广东神话中半人半鱼的形象卢亭渴望回到故乡香港的故事:“在雾气弥漫的天空下,广阔的海洋之中,一只水陆两栖的生物正在向海神妈祖祈祷,却意外地召唤出了一艘龙船,带着他踏上一段超越时空的旅程。”


图片 3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The AlterseaOpera”现场演出,2024年,由林立施、Kholod Hawash与何子扬(TzeYeungHo)共同策划, 演员/Bruno Hibombo,Anja Nedremo,Ivan Cheng与Joshua Spear,织物 © Kholod Hawas,摄影/Jan Ahlstedt

林立施这艘歌剧“龙船”在历史上的原型,是华裔瑞典商人Johan Wang在90年代初期打造的一家三层水上餐厅“海宫饭店”。1991年代,“海宫饭店”从上海航行至欧洲,在多个城市尝试经营后,最终宣告经营失败,并停靠在瑞典哥德堡一处名为“梦之码头”(Quay of Dreams)的港口。而同时期,曾为“世界最大海上餐厅”的香港珍宝海鲜舫正见证着香港黄金时代的繁荣,不仅是一系列90年代经典港片的取景地,也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等各国政要和国际影星名人,在其2022年沉没前是承载了几代香港人记忆的地标。在讽刺性的反差之下,“海宫饭店”似乎成为移民境遇的隐喻——移植后的东亚文化所面对的无可避免的误解与失落。


2018年,正在斯德哥尔摩皇家艺术学院3D扫描实验室工作的林立施,从窗口看到了这艘造型怪异的水上餐厅——在被废弃27年后,它被Johan Wang出售至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娱乐场,并被改造为一处万圣节鬼屋。而在得知买家错误理解了龙的象征意义,并计划将其呈现为西方民间故事中的邪恶生物之后,Johan Wang决定将“海宫饭店”船上的龙首和龙尾移除以避免其被误用。在林立施看来,这艘船既是一种异国情调奇观,也是文化错置的伤感象征。她开始用3D技术对这艘船进行扫描,并以其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场域特定的空间装置作品:从2020年的《梦想者码头》(Dreamers' Quay),到2023年的《异海传说》(Tales of the Altersea),再到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中的《异海歌剧》。


图片 4

林立施,《梦想者码头》(2020),邦尼尔美术馆,斯德哥尔摩,2022年 图片来源:Bonniers Konsthall (Jean-Baptiste Béranger)

“梦想者码头”呈现了一个沉浸式的动态影像影子剧场,通过五幕剧的形式讲述了一名女孩在母亲的中餐馆中进入一面镜子的故事,这面镜子里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并融合了不同媒介中中国形象的梦幻世界。“异海传说”则借传说中香港人的祖先、半人半鱼的卢亭之口讲述了一个寓言般的故事:在数字化版本的皮影戏中,一对双胞胎姐妹在“海宫饭店”残骸中的水下世界踏上了不同的旅程,并遭遇了一系列或来自广东民间传说或受其启发的形象,而作为故事背景的这间水上餐厅在10通道影像中已经难以辨认。


图片 5

林立施,《异海传说》,2023年

林立施将其作品间这种整体性的、相互关联而又没有明确开头或结尾的叙事视为一种根系,“就像根茎一样,我的故事会不可预知地发展出分支,不同的人物和元素随之自发地出现。”林立施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如此阐释其创作迭代的方式,“自2016年以来,我的作品就在这种迭代过程中不断发展,每件作品都建立在前一件作品的基础上。”她采用一种所谓的“反向剧本创作”方法,即在叙事之前先创作空间、人物和视觉元素。“我相信,首先构建一个空间,就能为故事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这种方法允许叙事从环境及其内容中有机地产生,促生能够有多重解释的开放性故事,使其在作品完成后继续发展。”


在林立施的创作中,这一空间是具象化的,即海外华人在瑞典经营的中餐馆。上世纪60年代,林立施的祖母从香港经英国移民至瑞典后开始经营一家名为Bamboo Garden的中餐馆,后来这家餐厅开设分店Choy’s Garden,出生于1990年的林立施便是在这里度过了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中餐馆这一空间构建了林立施文化身份的核心,也影响了她对代际文化传承的理解。


图片 6

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2024年

移民开设在他乡的中餐馆有着一系列复杂的文化内涵,它们既是族群记忆的储存地,也是东亚文化与西方现代性的冲突和对话中文化调解的场所。在斯德哥尔摩的中餐厅不仅仅是中国移民以自身技能谋取生存资本和社会位置的一门生意,更是散居瑞典的广东移民的缩影。然而,它们往往被包装成符合西方观众口味的“中国特色”,使移民的经历既清晰可见又模糊不清。“这些餐馆里充满了各种符号和图案,既给人以归属感,又具有表演性,反映出移民身份同时处于群体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性。”林立施以这一主题为作品核心,探讨真实性与异国情调之间的张力。“我关注的是这些空间是如何被刻板印象化的,但我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拒绝这些刻板印象,而是重新认识和利用它们,并以此为起点,对身份与文化记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当她的父母于2014年决定出售Choy’s Garden时,林立施出于想要记录这个空间的冲动而希望对其进行3D扫描。这一愿望最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实现,于是,她转而以数字形式去记录了斯德哥尔摩其他面临着类似命运的中餐厅——中式漆器、翡翠、折叠餐巾、厨具及中式装饰立柱,几乎是它们的标准配置。她抱着乌托邦式的想法试图用先进的技术扫描空间、保存记忆,却发现扫描数字档案有着意想不到的瑕疵,让这些空间和其中的中式漆器、翡翠、折叠餐巾、厨具、装饰立柱等物件呈现出一种泛白而扭曲的幽灵般的质感。这也让她开始思考“代际损失”这一概念——这些无法被完全如实记录和保存的空间,正如代际传承的文化,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失真和落差。


图片 7

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2024年

在其创作初期,非裔美国女性主义作家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在《Eating the Other》一书中对于种族、文化挪用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探讨,让林立施思考中餐馆等文化符号是如何被商品化的——在这些中餐馆中,中国文化如何为了迎合主流文化的欲望而被包装和出售,从而剥夺了其原本的背景和意义。“这一视角让我看到这些空间作为文化消解的符号,及其被重新占有和恢复的可能性。我的作品试图恢复这些文化符号的力量和声音,创造新的意义,而不是让它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然而,我也认识到这些元素中蕴含的潜力和复杂性。通过这一过程,我希望讲述反映我们文化复杂层次的故事,从而不仅抵制简单化的消费,更去认可和颂扬文化的深度和韧性。”


图片 8

林立施,《异海传说》,2023年

2018年,林立施与胡咏仪共同创作了录像与手机程序《母语》(Mother’s Tongue),讲述了一件虚构的中国餐厅的故事。在《幽灵宴会》(2019-2020)中,林立施以扫描数码档案中的影像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雕塑,并运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那些已经关闭的餐厅内部空间,呈现出如船只残骸般的破碎环境。在以“海宫饭店”为故事背景的《梦想者码头》、《异海传说》、《异海歌剧》等作品中,餐厅的空间符号承载起了更加复杂的虚构叙事,交织着个人记忆与想象、真实历史、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形成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文化能指的世界。


通过将这些不同的媒介和工作方式编织在一起,林立施将自己的创作构建为一种整体体验,如同一艘穿行于离散文化海域上的幽灵船,为那些失落的记忆、被遗忘的世界和故事提供一个被重新认识和塑造的空间。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艺术家、Galerie Nordenhake

与Moderna Museet提供


-

正在展出


“异海歌剧”


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

展至11月24日

-

“林立施:Floating Sea Palace”


伏尔泰工作室,英国伦敦

Studio Voltaire, London, UK

展至12月15日

&

多伦多核电站当代美术馆,加拿大多伦多

The Power Plan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Toronto, Canada

展至2025年3月2日


编辑: p!nk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