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黄骏:三让”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承办。展览是黄骏近十年来的首次个展,也是近两年尽兴创作的集中展示,共展出自1999年至今创作的55件作品,勾画出黄骏十余年的笔墨轨迹。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梁群,浙江省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根芳、副主任委员钱晓芳,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敏,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吴天行,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党委副书记孙旭东、副院长曹晓阳、纪委书记陈于杰、副院长夏文莉,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刘健,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王赞、高法根,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展览学术主持皮道坚,杭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杭州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会长陈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叶瑛,专家学者傅永达、闵学林、王冬龄、王公懿、唐勇力、龚钢、施慧、池沙鸿、张伟民、杨劲松、陈海燕、张捷、何红舟、徐默、管怀宾,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民、南非人文学部部长协会主席Smith、南非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艺术学院院长Sakota等国内外文化教育界、媒体界嘉宾,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管理系副主任刘潇主持。
金一斌表示黄骏的水墨艺术探索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行云流水、浑厚雄强,是颠覆性的水墨应用;二是泼洒开阔、山高水长,实现尺幅、界限上的突破;三是连接东西,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写意又写实,完成新的架构。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许江指出,黄骏对中国画的热爱与坚守,不为时务所转移。他对中国画人物的用功最在水墨实验之上。学校引进柏林博物馆中收藏的帕加马雕塑,这些塑体成为素描研学的重要学术现象。黄骏以大幅水墨掇写雕塑长卷,墨色蓊郁,气象葳蕤,古希腊的战场被以片段的方式重组,组合而成博物馆式的塑像展示,以中国的水墨方式来阐释西方的雕塑经典,这是悠长的文明互鉴,其核心蕴着一种古希腊文明的澎湃之风。这场彻底的笔墨实验并不一味复制祭坛的叙事,却将“神仙打架”的史诗意味訇然再现。许江认为,黄骏的画凝聚着水墨传统之风、希腊史诗之风、当代艺术创造性的转换之风,“三让”化为三风,其深处镌刻着的是黄骏这一代水墨实验者沉醉于创新的文化追求,也深含着他领会文化让渡和融合的自觉意识。这些创作源于他对人体的水墨写生,写生又常常受着笔墨的驱使,结成类人体的墨块,郁郁磊磊。笔墨常常戛然而止,变作隐秘滑移的墨痕,其中操练和淬化他的放骸之笔,飘撇无定,却笔笔都追求笔韵的意涵。在这放骸的水墨表达中,黄骏再一次以“三风”来达到表现的沉醉,以实验的方式呈现一代水墨创造者的想往,将自己的家人、家园、家山囊括其中。许江谈到,黄骏这一代艺术家在人物画的水墨实验中收起前卫的羽翼,在东西之间、在艺者与大众之间,提出礼让的宿命,并在实践之中,把握人体与雕塑的母题,来蕴生新的水墨。从文明的互冲,到文明的互融,又到今天的互为让渡,这正是一代人的文明自信与胸襟。黄骏从“三让”化入“三风”,正是这种自信与胸襟的生动写照和突出代表。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刘健致辞刘健回忆了与黄骏四十二年亦师亦友的交往以及黄骏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作的丰富历程。他认为,黄骏的作品远望气势壮如山,近观意趣盎然,画面呈现深邃的空间境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语境,生命自然流淌其中,涵澹澎湃。他的创作充满了当代表现力,既深沉又鲜活,视觉张力丰满,饱含对中国画的深厚情怀,展现了他理性、独立的思考且定力十足的艺术特质。
刘健表示,黄骏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身处时代,面向生活,服务人民,以真诚放怀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他坚持传统走向现代的实验和大尺幅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在案头还是墙头,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作品所呈现的激烈情怀、雄强笔墨和宏大主题均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为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鲜明的成功案例,也让他赢得了艺术界的广泛认可。
唐勇力认为,当代中国画教学的结构、内容和目的应与现代转型相适应。如今的学生群体与过去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的学生相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当前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以及教师榜样方面均表现出色,但仍需持续创新,以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人才。
唐勇力表示,黄骏作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大气象”,画面具备张力与厚重感,绘画语言耐人寻味;二是作品细节的刻画与把握,引发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创作可能。他谈到,中国画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如传统笔墨与当代实验的融合,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等。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中国画教学的实施,更指明了中国画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呼吁应培养既有能力、又有审美水平,且对绘画充满热爱的学生,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勇于创新,以推动中国画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评论家皮道坚致辞皮道坚表示,这是一次标志性的展览,不仅展示了黄骏个人艺术探索的实践成果,更是集中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教学成果,代表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现当代的转换方向。黄骏艺术探索的最核心内容为媒介反转和“水墨性”的重构。
皮道坚认为,黄骏对水墨语言的创造性转化不仅体现在技法层面,更深入到文化表达的核心,其作品中蕴含的力量感、历史感与现代性,为传统水墨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提供了新的可能。"水墨性"重构不仅是对传统的创新性解读,也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文化探索。这种探索在保持中国传统艺术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让其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的精神力量,为全球化语境下处理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深刻启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骏致辞
黄骏感谢领导嘉宾对本次展览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从2014年至今,他始终深耕国家重大主题性创作领域,同时对水墨本体语言持续进行深入的关照和探索。此次展览筹备历时三年,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其对空间、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历史回应的深刻思考。水墨性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追求,更是精神上的坚守。他始终将技术体验视为一种学习目的,不断挑战自身,提升技艺,以期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他同时谈到师长、家人、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是其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力量,激励其创造更多触动人心的作品。
黄骏向浙江美术馆无偿捐赠2件作品《触》《似山》,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为其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以“三让”为题,引自《礼记·乡饮酒义》,原文为“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意为:宾与主人,象征天与地;介与僎象征阴与阳;众宾之长三人,象征日月星。彼此谦让三次才一齐升堂,这象征月朔后三日方重现光明。在展览中,我们也即将看到艺术家通过“让”而显现出渐明的心象:第一“让”是个人创作与文明的经典同行;第二“让”是实验与传统笔墨的共鸣;第三“让”是将作品的阐释留给观者不断变化的感觉。
老人像 彩墨宣纸 62cmx45cm 1999年
交失的人体No.4 水墨宣纸 120cmX120cm 2015年
无象NO.8 彩墨宣纸 124cmx76cm 2023年无象NO.15 彩墨宣纸 88cmx57cm 2023年致敬帕加玛 水墨宣纸 181cmx1067cm(97cmx11张) 2023年(左右滑动观看)空山NO.1 水墨宣纸 181cmx485cm(97cmx5张) 2023年(左右滑动观看)
秘境NO.3 水墨宣纸 371cmx237cm 2024年
黄骏,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2007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画装帧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画艺委会主任。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评审专家,第十三、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评委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其他单项奖评委。作品曾荣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创作铜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创作提名奖,并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天津美术馆、美国国家档案馆、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